陳瓊珂 璞萱
夏女士以前是開寵物店的,3年前羅某成了寵物店的常客。他常常帶客戶來買狗,夏女士也會給一定的介紹費。2012年5月,寵物店歇業。有了微信后,夏女士加羅某為好友。
從2013年9月開始,羅某在微信圈子里不斷對夏女士及其丈夫進行辱罵。經了解,羅某以為夏女士在背后說他壞話。夏女士嘗試溝通解釋,但沒有任何效果。夏女士的丈夫盛先生氣不過,找到羅某理論,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在報警調解無果后,夏女士只得向上海某區法院提起訴訟。
在法庭上,夏女士出示了雙方在派出所簽署的調解書、公證書等證據,并當庭在微信中搜索羅某以“135”開頭的手機號,搜索出的結果正是在“朋友圈”內辱罵的賬號。結合一系列證據,法院認定,羅某在“朋友圈”內對夏女士及其丈夫肆意謾罵,已經侵犯其名譽權。之后,法院判決:罵人的羅某被判令刪除相關侮辱性語言,在“朋友圈”內公開道歉,并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律師費3000元。
維權提醒:只要發布的內容系故意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構成受害人社會評價降低,受害人就有權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當事人對辱罵言論可及時公證,并在訴訟前確定發布者真實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