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東
(同煤集團 煤炭運銷總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目前,煤礦井下使用的普通定向鉆桿均為外平鉆桿,當遇到松軟、破碎、瓦斯壓力大的煤層時,很易發生卡鉆等事故,導致成孔率低,鉆孔成本高,影響煤礦瓦斯抽采、安全生產工作。因此松軟破碎煤層定向鉆孔急需探索新工藝。
1)鑒于普通鉆機螺旋鉆進工藝在松軟煤層鉆進中的廣泛應用,對定向鉆桿的材料、結構、螺紋、加工工藝進行了優化設計,研制了一種新型的螺旋定向鉆桿。新型鉆桿具有特殊的高強度螺紋結構,并在鉆桿外壁增加螺旋槽結構,當出現卡鉆埋鉆事故時,可通過鉆桿的轉攪煤渣處理孔內事故。新型鉆桿選用優質合金結構鋼,并用適當的熱處理工藝,具有很高的抗扭、抗拉、抗彎性能。
2)螺旋定向鉆桿表面車有一條螺旋槽,要對鉆桿外徑、內徑、壁厚等參數進行設計計算,保證其結構強度。設計的螺旋定向鉆桿,在螺旋槽最低處截面的扭矩達23 163.9 N·m,遠超鉆機最大扭矩6 000 N·m(以ZYWL-6000D定向鉆機為例)。螺旋定向鉆桿采用階梯型螺紋,并對牙頂、牙底進行倒角,減少應力集中,螺紋基面處的扭矩可達8 399 N·m。為了驗證抗扭強度,對鉆桿試樣進行了上卸扣扭矩試驗,共進行了4次破壞性試驗,破壞扭矩平均7 126 N·m,大于目前定向鉆機最大扭矩,達到設計要求。
3)由于鉆進過程中需實時定向,信號傳輸的穩定準確也很重要。信號傳輸結構方面主要是對塑料公母接頭進行改進,增加了其壁厚,并優化其注塑工藝,大大提高了塑料接頭的尺寸穩定性及結構強度,保證了測量信號的穩定傳輸。
1)在寺河煤礦西井區W23014巷施工定向鉆孔以來,鉆在130 m后煤層均較松軟破碎,瓦斯壓力較大,鉆孔過程很易發生塌孔。連續出現了多次壓桿事故,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后來,采用普通回轉式鉆進工藝施工,主孔深度較淺(一般在90~150 m),且無法定向,很易發生鉆遇頂板或不返水的現象。2012年10月開始,在寺河煤礦W23014巷12號橫川,采用螺旋定向鉆桿進行松軟破碎煤層定向鉆探工藝的試驗。試驗共完成定向鉆孔2個,主孔深度最深366 m,達到該區域目前平均鉆孔深度的3倍以上,且鉆孔水壓等參數均顯正常,可繼續向前施工,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試驗1號孔設計目標方位角345°,設計孔深330 m,終孔主孔最深達366 m,總進尺達1 296 m,鉆孔軌跡見圖1和圖2。鉆孔過程中130~175 m、192~231 m的煤層很破碎松軟,出現了塌孔、瓦斯壓力變大等現象,水壓最高達9 MPa,其波動幅度達3 MPa,返渣呈顆粒狀,質軟較松散,出現噴孔現象時,煤屑返渣急速增多,出現多次壓桿前兆。在采用螺旋定向鉆桿進行來回旋轉排渣后,鉆孔異常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水壓返回正常值,返水正常,并順利鉆過了地質異常區域,到366 m后退鉆開分支。

圖1 W23014巷12號橫川1號鉆孔軌跡上下偏差圖

圖2 W23014巷12號橫川1號鉆孔軌跡左右偏差圖
3)2號孔目標方位角 355°,孔深 330 m,終孔主孔最深達336 m,總進尺達1 134 m,鉆孔軌跡偏差,見圖3和圖4。鉆孔過程中仍伴隨有破碎松軟煤層的垮孔、噴孔現象,但對采用螺旋定向鉆桿的鉆探工藝影響不大。在200 m處遇地質構造帶,進行多次探頂、探底;探明地質情況后,沿煤層順利鉆進至設計孔深330 m。

圖3 W23014巷12號橫川2號鉆孔軌跡上下偏差圖

圖4 W23014巷12號橫川2號鉆孔軌跡左右偏差圖
1)通過理論計算及鉆桿樣品的上卸扣扭矩試驗證明,螺旋定向鉆桿的抗扭強度遠超了定向鉆機最大扭矩。2)根據試驗情況,該區域破碎煤層鉆孔造成的壓桿現象較頻繁,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易造成無法解卡或鉆具斷裂等事故。當采用高強度螺旋定向鉆桿后,鉆進效果明顯好轉,若發生垮孔后,通過加大旋轉壓力可及時將煤渣排出孔外,減少了鉆孔事故幾率。3)采用螺旋定向鉆桿工藝后,主孔鉆孔深度達366 m,達到松軟破碎煤層區域目前平均鉆孔深度的3倍以上,且鉆孔水壓、推進壓力等參數均顯正常,達到了設計要求的效果。目前,寺河礦有多臺鉆機,配套使用螺旋定向鉆桿,井下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