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江 趙永紅 張廣林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咸陽鐵橋至入黃口為下游,全長208km,流經咸陽、西安、渭南三市,于潼關縣的港口注入黃河。渭河下游三門峽庫區是我省防汛的重點地區之一,僅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生了“92·8”、“94·6”、“98·7”、“00·10”、“03·8”、“05·10”等較大洪水,給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沉重的災難。
(1)黃河洪水倒灌,渭河下游越靠近入黃口洪水風險越大。
潼關高程(潼關(六)斷面1000m3/s流量時水位)是渭河下游的侵蝕基準面。三門峽建庫并高水位運用后,潼關高程急劇抬升,到2003年汛后曾一度高達328.82m,目前基本控制在328m左右。潼關高程抬升,渭河洪水下泄不暢,黃河洪水倒灌渭河,極易使渭河下游出現洪澇災害,嚴重威脅下游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渭河下游距離入黃口越近,洪水倒灌越嚴重,洪水風險也越大。
(2)渭河下游河道淤積嚴重,洪水風險日益加大。
根據統計資料,截止到2011年汛后,渭河下游共淤積泥沙11.13億m3,隨著渭河下游淤積的加劇,灘面逐漸抬高,河道行洪能力逐漸減弱,渭河下游臨背差并不斷加大。目前渭河下游普遍形成2m~4m的臨背差,部分河段臨背差接近5m,防洪形勢極為嚴峻,洪水風險日益加大。
(3)渭河洪水倒灌南山支流導致洪水風險疊加。
渭河華縣段按50年一遇洪水設防,南山支流堤防按20年一遇洪水設防;華陰段按5年一遇洪水設防,南山支流堤防按10年一遇洪水設防。根據獨立事件的加法理論,可分析二華地區支流保護區的實際風險,風險疊加后的概率可由以下公式確定:

按上式計算,華縣南山支流受渭河洪水倒灌的理論出險幾率為6.9%,相當于不足15年一遇洪水綜合防御標準,華陰南山支流受渭河洪水倒灌的理論出險幾率為28%,相當于不足4年一遇洪水綜合防御標準,這較干支流設防標準大大降低,增大了洪水風險。
(4)社會經濟發展不一,風險程度也不相同。
渭河下游沿岸分布眾多城市,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據2010年統計資料,渭南市、西安市、咸陽市生產總值分別為 801.42億元、3241.49億元、1098.7億元,各縣區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均衡,這也導致了洪災發生后各地區經濟損失差異很大,洪水風險各不相同。

洪水風險圖是對可能發生的超標準洪水的洪水演進路線、到達時間、淹沒水深、淹沒范圍及流速等特征進行預測,以標示洪泛區或工程出險的保護區內各處受洪水災害的危險程度的一種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是融合地理信息、防洪工程及非工程信息、洪水特征及其風險分布信息,而以地圖形式表征的具有一定規范化程度,直觀反映洪泛區和保護區防洪態勢,用以分析、傳遞、匯總、處置洪水風險信息的專題地圖和圖表。編制洪水風險圖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資料的搜集。搜集水文資料、河道縱橫斷面實測數據資料、堤防資料、涵管閘門等排水設施資料、流域高程及土地利用資料、流域內公路、鐵路、建筑物等礙洪設施位置及高程資料、社會經濟數據資料,并對上述資料定期更新。
(2)洪水風險分析。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推薦水文學法、水力學法、歷史水災法等三種洪水風險分析方法。渭河流域水文、河道斷面及工程資料比較完整,可以同時采取三種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建立三種風險模型,并進行耦合,形成較為完善的洪水風險模型。
(3)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計算機數據庫的建立是洪水風險圖編制和應用的重要基礎。歷史災害數據庫、基礎地理數據庫、社會經濟數據庫及實時災情數據庫的建設和共享,解決信息壟斷和信息缺乏的問題,是編制和應用洪水風險圖的重要信息基礎。
(1)目前,國家防總、水利部正在開展全國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主要針對各地洪水風險程度進行分析,第一期工作已經完成,同時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我省也著手在重點區域逐步開展洪水風險圖的編制前期工作,部分大型項目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都經過洪水風險評估,這些都對渭河洪水風險圖的編制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2)渭河下游防汛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形成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能較為真實的反映渭河下游社會經濟發展,各級別洪水淹沒圖能較為詳實的反映發生各級別洪水時的受災淹沒范圍,歷次洪水都積累了詳實的資料,如淹沒范圍、面積,淹沒區經濟結構及受災類型等,為洪水風險圖的編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3)我省完成了第一次水利普查。普查內容主要有河流基本情況,包括自然和水文特征等;水利工程基本情況,包括工程特性和效益等;河流治理和保護情況;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情況。這些對洪水風險圖的編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國務院決定今年開展的第三次經濟普查,將全面調查了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這也是編制洪水風險圖所要關注的。
(5)省水利廳和省渭河流域管理局于2011年組織完成了渭河關中段航空攝影測量,形成了《陜西省渭河全線數碼航空攝影測量及現狀遙感調查》成果??v向從寶雞峽大壩至渭河入黃口,橫向為兩岸堤防向外延伸1500m和渭河百年一遇洪水外淹沒線的外包線。航空攝影比例尺為1∶5000,航測成圖等高距為1m,圖中詳細標示了區內堤防、橋梁、涵洞、鄉鎮、村莊等地上建筑物的分布情況,這給編制洪水風險圖奠定了堅實基礎。
(1)合理布局渭河下游產業,規避和降低洪水風險。《陜西省渭河全線整治規劃》中指出,在渭河治理的帶動下,重點培育主導產業,發展經濟產業,把渭河打造成一條最具活力的黃金走廊,實現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洪水風險圖能清晰地顯示出各區域的洪水風險大小,指導我們對當地的產業結構進行規劃、調整,對洪水風險大、中、小的地區分別布置能承受不同風險的產業。
(2)制定合理防洪指揮方案,提高工作主動性。
洪水風險圖能幫助政府和防汛部門提前預測可能出險的部位和受災區域,事先查詢受災區域可能淹沒范圍、水深、受災程度、災害損失,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臨危出亂,提高防洪的主動性。
(3)加強洪水風險管理,合理分配防洪經費。
根據洪水風險程度的不同,不同地區適當承受本地區可接受范圍內的洪水風險,如對渭河下游不同河段、不同岸別采取不同的防洪對策,對風險大、重要區域加強防洪措施,適當增加防洪經費,確保防洪安全,更好地發揮防洪資金效益。
(4)便于災情評估,提高災后修復和建設效率。
利用洪水風險圖能夠對受災地區進行宏觀的災情評估,進而進行精確調查受災情況,提高評估效率,以利于合理布局災后建設項目,提高災后修復和建設效率。也避免了地方政府上報災情的不全面和不準確,突出災后恢復和重建的重點,按輕重緩急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來進行建設。
(1)潼關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河道嚴重淤積及渭河與南山支流洪水風險疊加等多種因素使渭河下游洪澇災害頻發,各區域洪水風險不一。歷年來的洪水災害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渭河下游急需編制洪水風險圖,加強洪水風險管理。
(2)洪水風險圖是洪水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根據洪水風險圖合理布局渭河下游產業布局,能有效規避和降低洪水風險,合理制定防洪方案,合理分配防洪經費,并提高防洪主動性,同時便于災后災情評估,提高災后修復和建設效率。
(3)多年來渭河下游治理及防汛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基礎資料,這是編制洪水風險圖的照實基礎;省水利廳、省防辦也在重點區域開展洪水風險圖的編制前期工作,建議將渭河下游作為重點區域提早編制洪水風險圖。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