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雖然已經到了春末,春季養生保健還是不能大意。中醫認為,肝旺可傷脾,因此應適當滋補脾胃;晚春氣溫逐漸升高,則要以防體內積熱為主。因為在春末人的肝臟陽氣最為旺盛,保養不當會導致肝氣過于旺盛易損傷脾胃。那么春末怎樣養生最健康呢?
養生保健
眼下已到晚春,此時節,全國各地平均氣溫都達到12℃以上,雨量開始增多,應該算得上是一年中大自然最為美好的時候。大地郁郁蔥蔥,百花競艷,一片生機盎然。心隨自然,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也達到一年中最佳狀態,更要趁此時機保健養生。格外值得提醒的是,所謂“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每到春夏之交,也是各種疾病容易作亂的時機,因此更要注意防病。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過敏和呼吸道疾病是此時最困擾他們的兩大難題。同時,由于現階段是冷鋒、低壓活動的頻繁時期,此類天氣常有大風,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使人感到緊張、煩躁、導致神經痛高發,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出現此類神經痛的病因主要就是“肝氣郁結,郁而化火”以及感受風寒邪濕,故需要養肝、理氣、通絡、活血。
此外,由于此階段氣溫時高時低、陰晴風雨無常、潮濕悶熱、回暖氣壓偏低,很容易誘發冠心病、關節炎、胃腸炎、手足口病等。專家認為,順應季節,各有側重地養生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瑰寶”,千萬不可廢棄。在適當的時機正確地進行對身體的養護,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食療
飲食方面,盡管天氣逐漸變熱,但尚未進入高溫期,因此不可稍感暑熱就過量飲用清涼飲料,以免損傷陽氣。
食物宜逐漸轉為清淡之品,多食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魚類、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以及綠葉蔬菜,也可酌吃苦瓜、苦菜、馬蘭頭、菊花葉等帶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熱,又富有營養。此時,人的腠理開泄,出汗較多,要注意補充水分,最好是多飲涼開水。
春末養生小貼士
1.衣:一般來講,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即可減衣,而日夜溫差大于8℃則該捂。還有,因為“寒從腳下起”,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故減衣時要先減上衣,后減下衣。但對于體質虛弱者,在減上衣時,最好留件適宜的背心,以防風邪侵入,危害健康。
2.食: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可適食大棗、蜂蜜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糯米團餅等不易消化的食品。還要多吃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萵筍、綠豆芽等蔬菜,補充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