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 要:培養學習興趣,能極大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研究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手段,以期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學習興趣;培養;方法;成才
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個性活潑,有表演欲望,動手能力強。英語學習方面,一部分學生語音基礎差,詞匯量少,語法基礎薄弱,另一部分同學英語基礎不錯,形成兩極分化現象。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來看,一部分基礎水平好的學生認為英語是非常有用的,不論是對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是對日后的工作、學習都有幫助。因此,他們愿意學習,表現積極。但有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足,覺得英語學習毫無用處,他們更注重音樂、舞蹈、美術之類專業興趣的培養。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變化多樣的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
一、重視課堂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課堂導入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學唱一些英語歌曲,朗讀一首英文詩歌,操練一個幼兒英語游戲或一個簡單的英語對話,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活躍課前氣氛,極大地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上課時,教師應盡可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盡量用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個學生。抑揚頓挫,風趣幽默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和手勢體態語,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放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心態放松之后人的思維就會活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就有了保障。
二、融會貫通地用好教材,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深入淺出,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尤其是對初中起點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把難的知識簡單化,把復雜的任務分解化,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要設計和學生能力水平接近的活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積極的狀態。同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合理使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境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開展對話教學時,教師可從網上下載材料,比如視頻、影片之類,或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三、適當分層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覺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過于基礎簡單,從而覺得學前教育英語沒什么值得學的內容;而許多基礎差甚至“零基礎”的學生則根本“吃不了”,幾乎完全聽不懂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容易自暴自棄。因此,采取分層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學到相應的英語知識,學習興趣也隨之提高。比如,同樣的課文,教師可以要求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復述,而其他程度差一些的學生只需要背誦即可。對話練習時,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同組練習,這樣就能達到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英語課堂中來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活動。教師要平等地看待所有的學生,把自己放在引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位置上,利用自己的經驗和閱歷,在詞匯、語法或表達等方面及時地為學生提供幫助,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把好語言關,喚起學生的共鳴,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背單詞,練習英語口語的方法,這樣就從心理上拉近了師生距離。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親其師,信其道,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就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講英語,就能感到學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達到培養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
五、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比如英語演講比賽、講英語小故事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短劇等等。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成才之門,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英語學習興趣。作為英語教師,不光要講授語言知識,而且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明確的方向,正確的目的,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持久的努力,主動積極地學好這門語言,使學生早日成才。
參考文獻:
[1]夏惠賢.多元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2003.
[2]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社,1999.
(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