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彥
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的文件要求,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在2013年底前完成了全區12個督學責任區52所中小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的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在學校校門口顯著位置懸掛了督學公示牌,公示的內容包括督學姓名、聯系方式、照片和督學工作職責。
荊州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為推動學校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內涵發展和加強對學校的監督指導,在實現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的基礎上,分別制訂了《荊州區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方案》《荊州區督學責任區督查要點》《荊州區督學責任區2014年分月督查重點》文件,將責任督學督導內容重點分為辦學條件與學校安全、辦學行為、德育與育人環境、教學常規與教學研究、校長和教師隊伍管理與培訓五個方面,全面推進精細化督導,實現了督學督導水平整體提升。
每周三,荊州區開展“校園督學日”活動。責任督學每周三到責任學校開展全程一日督導工作。在活動日內,責任督學從早晨學生進校到下午學生放學全程在校園內進行督導和信息監測。從督學掛牌到5月中旬,責任督學已經對全區52所學校進行了全覆蓋隨訪督導,荊州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督學責任區年初至5月的隨訪督導工作也進行了跟蹤調研、統計和梳理。
荊州區的基本情況
荊州區共有中小學校52所,包括5所高中,46所義務教育學校和1所特殊教育學校。全區按照“四個統一”推進機制:統一聘任督學、統一督學培訓、統一學校掛牌、統一督導工作程序,完成了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年初以來,責任督學通過隨機聽課、查閱資料、列席會議、座談走訪、問卷調查、校園巡視等方式對學校工作進行了全面了解,共隨堂聽課126節,發現學校典型的經驗和做法67個,發現存在的問題62個,提出了整改建議78條。在此基礎上,責任督學就學校取得的成效與學校進行了交流與指導,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整改建議,促進了學校的整體提升和內涵發展。
隨訪督導彰顯學校工作亮點
在隨訪督導中,責任督學通過進校隨訪督導共發現和挖掘共性亮點有以下四個。
1.領導聽課和課堂巡查制度進一步規范
全區各學校校長帶頭推門聽課,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安排專人每節課巡查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巡查情況一天一公布,一周一通報,一月一小結。全區各學校領導聽課和課堂巡查制度已步入常態化、規范化,增強了教師工作責任感,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2.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
全區學校在落實教學常規的基礎上,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積極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一批課堂教學新模式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如北門中學的“生本·自主”課堂、川店中學的“綠色生態”課堂、雨臺中學的“315”課堂、太湖中學的“綠色健康”課堂、馬山小學的分階遞進式教學、西門小學的主問題探究式教學等,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學校品牌特色進一步彰顯
全區學校在創建“品牌之路”和“四名工程”建設活動中,已經初步彰顯出了品牌特色,有的學校已經成為全省的品牌。江陵中學的“雅、格、毅、省、孝”德育文化、北門中學的“課改文化”、郢都中學的“勵志文化”、南門中學的“禮文化”、八嶺山中學和西門小學的“詩詞文化”、太暉小學的“永恒的21天”、藤店小學的“楚文化”、裁縫小學的“感恩行孝文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各校已逐步形成“一校一特一品”的態勢,提高了學校辦學品位,推進了素質教育,促進了全區教育事業均衡、優質、可持續發展。
4.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濃郁
全區學校加大了校園文化的精心建設,讓校園內“一草一木總含情,一景一物皆用心,一言一行都育人”成為了現實。如江陵中學、北門中學、草市中學、太暉小學、特殊學校、棗林小學、川店中學、川店小學、八嶺山中學、南門小學、御河小學、太湖中學等,良好的學習氛圍,濃郁的文化氣息,營造了宜教、宜學的育人環境。
隨訪督導中的問題與整改建議
1.學校常規管理有待加強
隨訪督導中發現,個別學校的校級領導無正當理由不在崗,校級領導聽課不達標、課堂巡查制度未落實,部分教師對學生作業沒有批改,少數學校教學常規檢查流于形式,有些學校只檢查了備課、作業批改次數,忽視了對備課、作業批改質量的檢查等。針對以上突出問題,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求學校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檢查,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抓好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紀律,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2.師德、師風建設有待強化
在隨訪督導中發現,有的教師上課不準時,或提早下課等。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求學校組織教師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端正認識,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加強師德修養,力行師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3.校園環境衛生有待改善
隨訪督導中發現,部分學校校園衛生環境一般,教師辦公室、窗戶玻璃、地面角落處灰塵較厚。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求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建設,迅速組織師生打掃衛生、美化環境、不留衛生死角,做到環境優美、窗明幾凈、干凈整潔。
4.部分學科教學有待規范
隨訪督導中發現,部分學校的部分學科未按大綱規定要求進行教學。如小學科學課、中學理化生課未做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美術課學生在看視頻;部分小學科被語文、數學課擠占等。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求學校要認真按照課程開設要求,開足開齊課時,保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嚴肅性。
5.學生行為習慣有待培養
隨訪督導中發現,個別學校學生有說假話、臟話、勞動懶惰、不良行為習慣等。針對以上情況,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求學校要結合德育工作的要求,一是培養學生有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二是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傳統美德習慣。通過以上教育培養,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
隨訪督導中的思考
在督學實踐中,我深感加大對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督導力度是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責任督學必須做到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現象1:科學課不科學現象。3月22日的楚天都市報刊登了《部分小學科學課,上得不科學》一文,反映的是武漢市中小學科學課沒有按規定要求進行演示和分組實驗??吹竭@篇文章后,我立即跟電教館求實,開齊實驗的標準是什么?然后到責任區學校進行調研,發現我們學校不僅存在“科學課不科學”的問題,還有美術課看視頻、音樂課寫作業、小學科被語文、數學課擠占等現象。對此,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學校提出了“部分學科教學有待規范”的要求。
現象2:學生美德習慣問題。今年4月份,石首市教育局到我區考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午就餐前,陪同的區委辦的同事講到他女兒在荊州小學讀書,平常不喜歡禮讓人,對此他是嚴加教育。我從談話中了解到這是學生美德習慣培養問題,我想到了其他學生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呢?我開始在工作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公交車上注意觀察上下車學生的舉止,到部分責任區學校了解、觀察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問題屬于共性問題。對此,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學校提出了“學生行為習慣有待培養”的要求。要求學?!耙缘聵淙恕?,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
以上督學責任區隨訪工作的信息,源于我們責任區多名責任督學的督導實踐、經驗和思考,對學校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參考。
督學責任區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的工作落實模式,消除了聽匯報、看材料所帶來的信息虛假弊端,使基層學校的政策執行情況得以迅速反饋到決策層,從而督促基層學校必須扎扎實實將各項工作要求落實到位,提高了教育決策在基層學校的執行力。
荊州區通過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對學校實施經常性督導,更好地發揮了責任督學的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功能,從而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保障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水平,辦學生喜歡的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當前,我們正在努力實現教育事業辦學行為規范化、義務教育均衡化、素質教育常態化、學校發展特色化的健康發展。
欄目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