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松
(黑龍江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哈爾濱 150001)
基于全球變暖、生態環境異常的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1-2]。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將成為新一次世界革命浪潮。對于一個國家或者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科學評估需要建立一套客觀地指標體系,通過運用這樣的指標體系來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3]。目前,國內外對于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主要集中在指標體系框架的構建,但對于運用算法對體系進行實證研究較少關注。中國環科院的付加鋒等提出了包括低碳生產指標、低碳資源指標、低碳消費指標、人文發展指標和低碳政策指標在內的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4-5]。葉依常等研究指出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主要體現在經濟發展、技術水平和資源稟賦這三個指標。文中在借鑒相關專家研究基礎上,運用AHP方法建立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低碳效率是一國低碳模式下經濟發展水平的成就和表現。低碳效率指標包括低碳能源指標和低碳資源指標。低碳能源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低碳能源的初始環節是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主要內容就是要改變既有的能源結構,即把現有的高碳能源結構向低碳能源結構逐漸轉變,從而利于低碳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涵蓋了化石類能源與總能源占比、節凈煤與原煤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與總能源占比。低碳資源指標表示了低碳資源稟賦以及其開發利用情況。考慮到大多數國家的能源來源為化石能源,為了比較化石能源利用結構差異,選用碳能源排放系數(由能源結構加權平均計算的單位能源消費的碳排放)作為重要指標;能源消耗強度是指單位GDP綜合能耗,實現GDP增長而以較小能源消耗為代價,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目標,能源消耗強度的高低,決定其利用效率的高低。
低碳產業是一個國家低碳經濟發展、運行水平的產業基礎,不僅包括與低碳相關的循環產業和新能源產業,還包括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品貿易、外商投資等。本部分以國際貿易輸出、外商投資、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和環保產業占GDP比重作為指標選擇。未來國際貿易以低碳經濟為核心,出口商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計入出口國,因此出口對于拉動碳排放效果明顯。外商投資直接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如果從短期來看對我國環境保護、碳排放等有負面、消極的影響,但是從長期角度考慮,外商投資將有效的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轉型發展。第三產業是發展低碳經濟主要突破口,選擇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作為評價指標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創新競爭力指標是培育一個國家低碳經濟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經濟發展需要創新投入、人才投入以及科學管理等。因此,此指標包括研究與開發支出、科技人員數量及專利數量。研究與開發支出越多,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強;同樣,專利數量申請越多,就越有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
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對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施行。具有戰略性規劃的低碳策略,對于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本部分選擇低碳教育和低碳消費方式作為評價指標。政府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公眾進行低碳經濟知識的普及和教育有利于群眾對于低碳經濟認識的提高,能夠使群眾做到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管理。低碳消費模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人均碳排放量和碳稅政策可以作為指標來界定消費對碳排放的影響程度
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環境優化是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工作。國內外研究表明,減緩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成效與環境保護之間具有協同效應,環境改善與溫室氣體減排是互贏的。因此,環境質量改善也是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低碳環境指標包括森林碳匯、森林覆蓋率、工業三廢處理指數、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其中森林碳匯指的是森林面積增長率、森林覆蓋率指的是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工業三廢處理指數指的是三廢處理率。
通過對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進行分析,將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目標層建立了1個一級指標,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第二層次是準則層確立了5個二級指標,分別是:低碳效率指標、低碳產業指標、低碳創新競爭力指標、低碳政策指標和低碳環境指標;第三層是因子層確立了22個三級指標,此三個層次共同組成了低碳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
在這個部分引入一致性指標CI進行檢驗,其值按下式計算CI=。當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則有 λmax=n,則 C I=0;當 λmax略大于n,這是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此時,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見表2),運用公式CR=計算,CR表示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

表2 RI值
文中選取黑龍江省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領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50份問卷,回收45份問卷,有效問卷共40份。根據整理,構造以下判斷矩陣。因子層判斷矩陣為A1—A5;準則層判斷矩陣為C。
準則層判斷矩陣C見表3。

表3 C的判斷矩陣
解得 λmax=6.125 4,對應的特征向量為:(0.264 0.175 0.175 0.104 0.281)
因子層判斷矩陣為 A1,A2,A3,A4,A5;
A1的判斷矩陣見表4。
解得 λmax=6.045 4,對應的特征向量為:(0.222 0.123 0.388 0.070 0.128 0.072)

表4 A1的判斷矩陣
A2-A5計算過程省略,最后得出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表5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低碳經濟作為當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之一,已經越來越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認可。目前,國內外普遍對于低碳經濟的評價體系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尤其在計量手段的選取標準方面沒有統一方法。文中希望通過對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為低碳經濟科學的決策提供正確的引導。文中通過應用層次分析法,得出對低碳經濟評價過程中較重要的一系列指標,在二級指標中低碳環境指標和低碳效率指標權重比較大,在三級指標中研究與開發支出、人均年碳排放量、工業三廢處理指數指標權重較大。因此,文中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低碳經濟發展進行重點改善是切實可行的。
通過采用太陽能技術、風能技術和核聚變技術來降價碳排放強度。我國太陽能技術主要以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為主。由于我國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組成中90%需要進口,因此光伏電池造價較高。因此,就需要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從而大幅度降低購置成本。核聚變技術方面,我國已建成新一代的 EAST裝置,通過自主研究與國際合作共同研制聚變反應堆。采用上述新能源技術都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從而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在指標權重中,工業三廢處理指數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在處理三廢過程中應采用創新性核心技術,提高處理率。目前污水處理方法有分離法、轉化法和稀釋法。大氣處理根據不同特性處理技術分為吸收法、吸附法、冷卻法等。目前全國多個城市PM2.5指數較高問題突出,因此氣態污染物的處理方式更加需要自主創新技術的研發。
我國要重點改變目前粗放式的出口現狀,通過升級加工貿易進行轉型。利用貿易產業鏈,有步驟的發展服務型加工貿易。對于外商在國內投資高能耗、高碳消耗的項目,進行嚴格限制;通過調整相關政策來引導外商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1]周曉冬,王 爽.基于低碳理念EPC總承包商資格預審評價模型構建研究[J].森林工程,2012(3):74-77.
[2]王 爽.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EPC項目工期評價指法標體系構建研究[J].森林工程,2013(6):97-101.
[3]吳 雪,陳 錦,李 爽.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低碳經濟,2012(6):11-13.
[4]呂雪都,王 艷.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3(2):36-38.
[5]The Climate Institute and E3G.G20 Low Carbon Competitiveness Re port[Z].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