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
前不久,周老伯晨練后感覺身體不適,到家不久他就感到一側身體不聽使喚。家人趕緊把他送往醫院,一檢查發現為中風。醫學專家提醒,盛夏時節,老人要提防缺血性腦中風。
盛夏是缺血性腦中風頻發季
中風是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疾病,冬季和夏季更易發病。冬季中風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腦中風,而夏季中風則主要表現為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栓形成或在腦血栓的基礎上導致腦梗死、腦動脈堵塞而引起的偏癱和意識障礙。
夏季,人體要大量排汗,出汗過多會使體內水分喪失。如體內水分沒有得到及時補充,就會出現血液黏稠、血液循環減慢等情況。相比年輕人,老年人口渴感覺中樞差。即便人體已經缺少水分了,可老年人卻不能馬上感覺到。這樣,就會促使血液黏稠。另外,天熱時人體體表微循環容量大,會有大量血液流到體表,供給腦部的血液量相對減少。老年人本身血管相對狹窄,更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醫學專家提醒,盛夏已經來臨,老人尤其是高血壓病及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疲勞,應盡量避免在高溫下活動,調整居室溫度,減少排汗,預防腸道疾病,以防因腹瀉而導致體內水分大量丟失;夏季多飲水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預防血管栓塞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老年人每天需飲水2000~2500毫升,可飲白開水或淡茶水。同時,一些患者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有關藥物,以對抗紅細胞、血小板凝聚,阻止其凝聚和在血管壁附著,降低血流阻力,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
氣溫高易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盛夏季節,當氣溫超過32℃時,最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因為氣溫高,人體每天都要從皮膚散發出1000毫升的汗液來降溫,以保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這會給心臟增加負擔,導致血液循環過盛,產生高血壓、腦出血。另外,由于大量出汗,血容量減少,血黏稠度增高,血流緩慢,易導致腦梗死。相當多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與家庭空調使用不當有關。若裝有空調的房間溫度調得太低,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頻繁出入房間,忽冷忽熱,會引起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早期預防和診療很關鍵
缺血性腦中風有一定的征兆信號,如頭暈、嘔吐、惡心、舌麻、吃東西嗆咳、肢體偏癱等。患病初期癥狀相對較輕,多為暫時性腦供血不足,不少老年人根本不放在心上,以為上了歲數,身體有點兒不適很正常。殊不知,前期的忽視和不重視往往會貽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醫學專家表示,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者,要注意“3個半分鐘”和“3個半小時”的自我保健,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3個半分鐘”是指清晨或夜間醒來,睜開眼睛后,繼續平臥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后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最后下地起床或如廁。“3個半小時”是指早上走半小時,晚飯后散步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
在夏季,高血壓病人應當少用空調,不要擅自增減用藥劑量。在飲食上,更要注意補充水分,保證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以稀釋;每天喝上一碗淡鹽水,以補充在炎熱的夏天體內流失的鹽分。食物以低脂、低鹽、清淡的為主,盡量做到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多吃魚類、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