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友
廢品回收是一個門檻極低的行業,但也是一個嶄新的朝陽產業。如果只是簡單地收廢賣廢,賺的僅是一丁點兒差價辛苦錢,這正是中國不計其數的小作坊與“馬路游擊隊”傳統的作業謀生方式。如果將收來的廢品拆解加工后當成一種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這種科技型“收廢賣新”將前途無量。安徽一位退伍軍人瞄準了這一行業,在收破爛的路上實現了自己的高科技夢想。
自砸“鐵飯碗”下海
今年51歲的魯寧于1985年從部隊退役后,回到老家馬鞍山市當涂縣擔任縣物資回收公司經理。看著每天收進來的大量生產和生活廢棄物進行簡單處理后就裝車外銷,他陷入了深思:這種粗放型的處理模式不僅產生次生污染,而且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噸鋼廢鋼利用率發達國家達56%,而中國才14.7%。人類經歷工業社會200多年以來,全球已探明的各種資源70%以上已被開采利用,有限的資源面臨著枯竭,工業經濟的轉型與出路在哪里?長期在業界摸爬滾打的魯寧深知: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制造業大國,當今制約我們發展的瓶頸是“環境”與“資源”,而用再生資源做原料生產,污染物排放可減少90%,能耗可降低70%~80%。在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下,憑著對再生資源行業和企業管理的了解,1996年,魯寧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抉擇,他自砸“鐵飯碗”,毅然辭去了當涂縣物資回收公司經理的崗位,下海當起了“破爛王”。
白手起家的魯寧四處借錢收廢鋼,既當老板又當伙計。剛創業那會兒,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他去山西收貨,一大早就前往偏僻的貨場,晚上就直接在貨場鋪點兒稻草和衣湊合一宿。魯寧有著軍人的堅韌不拔與吃苦耐勞精神,經歷4年的風雨滄桑后,他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年,魯寧用這筆錢創辦了安徽鑫港爐料股份有限公司,帶領著100多名員工,勵精圖治,描繪著鑫港大躍進的中國夢版圖。
冰箱變成保溫板
2010年,魯寧瞄準了廢舊電器回收拆解領域,投資1300萬元在當涂縣工業園區建設了占地300畝的廢舊家電回收拆解中心,上馬全國最先進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流水線。現在,企業已有3套廢舊家電拆解處理設備:冰箱無害化處理設備、廢舊電路基板粉碎分類系列、CRE處理設備,并配備相應的分揀、包裝及其他輔助設備。
廢舊冰箱回收拆解流水線上,碼放整齊、堆積成山的舊冰箱被拆除電路板后,殘存的氟利昂與機油等物質被專用設備吸附進鋼罐中,等待專業廠家收購。隨后,一臺臺舊冰箱由傳輸帶送進龐大的破碎設備中,經一、二級破碎后,鋼板等金屬物質經過“磁選”吐進接收容器中,成為鋼廠煉鋼的原材料。冰箱保溫材料破碎后,經“風選”回收,形成豆粒狀塑料泡沫顆粒。在以往,廢舊冰箱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泡沫,全世界通用的方法是進行焚燒。這樣,不僅會產生幾百年都難降解的殘渣,而且會給空氣帶來污染。為此,魯寧與團隊進行研發創新,對這些廢泡沫進行再利用,粉碎后送進保溫板生產流水線上,生產出新型環保材料聚氨酯保溫板。這種新型建材包含裝飾層在內每平方米售價高達200元,利潤翻了幾十倍。此項目魯寧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商務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辦、局有關專家的肯定。
在車間上班多年的王主任說,一臺舊冰箱收來的平均成本為80元,而經過破碎分揀后利潤達100元。現在,僅一條舊冰箱拆解流水線每天消耗冰箱2000臺,這個量遠遠沒有滿足負荷。
魯寧認為,再生資源本身很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如果企業不圍繞環保和貼近環保來做,肯定沒有前途。他說:“廢舊家電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和危險物質,主要包括鉛、鎘、汞、鋅、銀、溴化阻燃劑、氟利昂、聚氯乙烯塑料等。如制造電腦需要用700多種化學原料,其中50%對人體有害。鉛在顯示管、顯像管的陰極射線管里和印刷電路板上使用,顯示管平均含1公斤鉛,顯像管平均含2公斤鉛;印刷電路板上的焊料為鉛錫合金,鎘在半導體、SMD電阻器、電池和電路板中使用,汞在開關、磁盤驅動器和位置傳感器中使用,鉻在鐵質機箱、磁盤驅動器中使用……因此,如果將廢舊家電隨意丟棄,就會成為危害人類生存環境的‘環境殺手,污染土壤、水源、空氣、動植物,并最終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利用創新技術,做好垃圾文章,這是魯寧將企業做大做強的秘訣。在他的企業,不但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更有完備的降噪防塵等處理設備。
產業急需法規護航
馬鞍山市作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也是國家商務部確定的第二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魯寧立志要為促進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和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出把力。為此,他的企業用10年時間在全市設立了380個再生資源回收亭,遍布在馬鞍山各縣區居民小區,配套8個分揀中轉站和1個集散市場,完善了馬鞍山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為了延伸市場觸角,魯寧認識到,企業的全方位創新不僅要做到技術創新,同時,商業模式的創新也要同步跟進。如今,他的業務已拓展分布到長三角、珠三角、黃渤海三大板塊,安徽鑫港已擁有多家公司及20個再生資源產業基地,經營范圍包括鋼材、爐料、機電設備、煤炭貿易以及廢舊金屬的分選、整理、切割及壓塊加工等業務。魯寧采用類似“連鎖超市”的模式擴張,不但提升了品牌形象,還便于更大區域的資源整合。如今,魯寧的“廢舊家電回收拆解中心”每年回收處理廢舊家電近百萬臺,不僅產生了良好的環境效益,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載風雨跋涉,魯寧的公司已發展成為安徽省最大的再生資源行業龍頭企業、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第一梯隊的標桿企業,同時也是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單位。十多年來,公司累計納稅已達數十億元,在當地僅次于馬鋼集團,成為馬鞍山市的第二納稅大戶。
作為中國物資再生行業的一面旗幟和領跑者,魯寧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自己的思考:大家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已經多年,但是,教育體系跟不上,這個行業的很多企業都面臨無人接班的窘境,人才的培養、知識的更新已經迫在眉睫。為此,他利用各種機會呼吁在高等院校開設“資源與環境”專業。全國一些高等院校采納了魯寧的建議,開設了此專業。為此,魯寧每年拿出50萬元,用于獎勵、資助考入該專業的大學生。不僅如此,魯寧還經常在各種會議與論壇發言中建議:“國家成立60多年,再生資源行業涵蓋國民經濟方方面面,從業人口5000萬,每年給國家創造的稅收和GDP都很可觀,但再生資源這個龐大產業鏈體系至今竟然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無法可依的尷尬現狀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議國家立法機構考慮為這個行業立法。”
從事再生資源行業多年,魯寧還有個最大的感受與遺憾:資源再生產業至今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企業各自為政、亂象叢生。以廢鋼鐵為例,當企業把廢舊鋼鐵送到邯鋼、鞍鋼等出售時,幾乎每家鋼廠都以自己的企業標準決定收購價格。
而今,魯寧把自己的視角瞄準了另一個綠色產業:以廢舊輪胎、橡膠為原料的高效無污染資源化利用項目。據介紹,我國廢橡膠的產生量由2005年的50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2000多萬噸,占固體廢棄物總量的17%左右。“以廢橡膠為代表的黑色垃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如不進行有效的處理,也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這個項目屬于循環經濟及節能減排領域,就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力及催化劑等條件下,將廢舊的輪胎、橡膠裂解油化,最后得到高品質的燃料油、燃氣、鐵絲和炭黑。”魯寧稱。目前,魯寧已對該項目進行了前期可行性研究論證,對該項目的推廣應用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