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冰
摘要:陶一陌先生是中國當代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嚴肅、民族、影視、電子、流行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均創作出大量佳作,他的音樂以中國式的寫意思維與現代藝術理念相結合,形成極具個性魅力的浪漫風格。本文對陶一陌先生的古箏作品《風之獵》的創作風格特征進行了闡述、梳理、分析,提煉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創作方面的思想和和審美取向,體現了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貢獻。
關鍵詞:陶一陌 古箏藝術 音樂風格 創作手法
古箏這件富有魅力的中國民族樂器在中華大地上行走多年,因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而被大眾所熱愛。大量古箏作品的創作豐富了其表現力,推動了現代箏曲的創作風格的形成。從陶一陌先生所創作的一些古箏作品,如《層層水瀾》、《風之獵》、《玲瓏剔透》等,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郁的現代箏曲的特色,他在古箏作品的創作中,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借鑒了現代演奏技巧,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寫意”式創作思維和創作風格,為古箏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一、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因素
“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社會潮流與時代精神等因素的影響與熏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每個藝術家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等無不打上這些方面的印記?!雹偬找荒暗墓殴~創作也在這些印記中顯現出了他的個性特征以及其作品的不可復制性。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雹谖覈膫鹘y文化以“寫意”為主,如中國水墨畫寥寥幾筆,道出的卻是文人氣息,是中國古老民族的精神,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意境。在陶一陌先生的創作中,他是以“寫意”為前提去進行創作的,而不是西方“寫實”手法。這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于他的創作思想的重要影響。
(二)現代音樂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時代的因素是藝術家創作風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化的迅速提高,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審美觀,人們迫切的需要一定層次的精神文化來匹配。古箏藝術作品的創作也由此出現多元化的創作方式。
二、陶一陌先生古箏作品本體分析
藝術風格體現在藝術家的風格,也體現在藝術作品的風格。創作作品的藝術家,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經歷的多種多樣,形成的審美情趣、藝術內涵、藝術思想、藝術才能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都體現在他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之中。
(一)調式調性
現代箏曲中,大多已經不再采用傳統五聲音階,而是作曲家根據作品的需要,將每根琴弦定位樂曲需要的固定音高,大大豐富了古箏的調式調性。
陶一陌作品多是“無調性”,即“模糊調性”。我們來看看作品《風之獵》的定弦:
其中共分為了4個八度。兩頭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4、#5、#1、2,共4個音;中間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b3、4、b6、7、#1、2,共6個音。
(二)旋律織體
中國傳統箏曲多以單聲部音樂為主:右手彈奏主旋律,左手加以揉、顫、滑等對右手的聲部進行處理,音樂旋律性較強但略顯單調。陶一陌先生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式的主調音樂,又加入了西方音樂創作技巧中的復調因素,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特點。
(三)曲式結構
音樂發展到今日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曲式結構模式。但是在創作時若是單純的依賴于曲式結構,音樂便會被曲式結構所拖累。音樂的創作應該是以曲式結構為基礎但是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曲式結構。陶一陌先生的作品在這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在創作時以音樂的內容為主要依據,不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曲式規則,曲式與作品內容到達很好的統一。作品《風之獵》采用了“A+B+A+結尾”的曲式結構,但是這個作品在結尾處做了很大的擴充,使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更加濃烈。
參考文獻:
[1]吳莉.水瀾有盡,寫意無限——現代箏曲《層層水瀾》的創作理念與風格[J].音樂生活,2006,(09).
[2]陶一陌.層層水瀾:現代古箏曲精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注釋:
①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第272-273頁。
②田廣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頁。endprint
摘要:陶一陌先生是中國當代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嚴肅、民族、影視、電子、流行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均創作出大量佳作,他的音樂以中國式的寫意思維與現代藝術理念相結合,形成極具個性魅力的浪漫風格。本文對陶一陌先生的古箏作品《風之獵》的創作風格特征進行了闡述、梳理、分析,提煉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創作方面的思想和和審美取向,體現了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貢獻。
關鍵詞:陶一陌 古箏藝術 音樂風格 創作手法
古箏這件富有魅力的中國民族樂器在中華大地上行走多年,因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而被大眾所熱愛。大量古箏作品的創作豐富了其表現力,推動了現代箏曲的創作風格的形成。從陶一陌先生所創作的一些古箏作品,如《層層水瀾》、《風之獵》、《玲瓏剔透》等,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郁的現代箏曲的特色,他在古箏作品的創作中,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借鑒了現代演奏技巧,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寫意”式創作思維和創作風格,為古箏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一、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因素
“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社會潮流與時代精神等因素的影響與熏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每個藝術家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等無不打上這些方面的印記。”①陶一陌的古箏創作也在這些印記中顯現出了他的個性特征以及其作品的不可復制性。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雹谖覈膫鹘y文化以“寫意”為主,如中國水墨畫寥寥幾筆,道出的卻是文人氣息,是中國古老民族的精神,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意境。在陶一陌先生的創作中,他是以“寫意”為前提去進行創作的,而不是西方“寫實”手法。這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于他的創作思想的重要影響。
(二)現代音樂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時代的因素是藝術家創作風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化的迅速提高,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審美觀,人們迫切的需要一定層次的精神文化來匹配。古箏藝術作品的創作也由此出現多元化的創作方式。
二、陶一陌先生古箏作品本體分析
藝術風格體現在藝術家的風格,也體現在藝術作品的風格。創作作品的藝術家,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經歷的多種多樣,形成的審美情趣、藝術內涵、藝術思想、藝術才能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都體現在他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之中。
(一)調式調性
現代箏曲中,大多已經不再采用傳統五聲音階,而是作曲家根據作品的需要,將每根琴弦定位樂曲需要的固定音高,大大豐富了古箏的調式調性。
陶一陌作品多是“無調性”,即“模糊調性”。我們來看看作品《風之獵》的定弦:
其中共分為了4個八度。兩頭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4、#5、#1、2,共4個音;中間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b3、4、b6、7、#1、2,共6個音。
(二)旋律織體
中國傳統箏曲多以單聲部音樂為主:右手彈奏主旋律,左手加以揉、顫、滑等對右手的聲部進行處理,音樂旋律性較強但略顯單調。陶一陌先生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式的主調音樂,又加入了西方音樂創作技巧中的復調因素,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特點。
(三)曲式結構
音樂發展到今日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曲式結構模式。但是在創作時若是單純的依賴于曲式結構,音樂便會被曲式結構所拖累。音樂的創作應該是以曲式結構為基礎但是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曲式結構。陶一陌先生的作品在這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在創作時以音樂的內容為主要依據,不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曲式規則,曲式與作品內容到達很好的統一。作品《風之獵》采用了“A+B+A+結尾”的曲式結構,但是這個作品在結尾處做了很大的擴充,使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更加濃烈。
參考文獻:
[1]吳莉.水瀾有盡,寫意無限——現代箏曲《層層水瀾》的創作理念與風格[J].音樂生活,2006,(09).
[2]陶一陌.層層水瀾:現代古箏曲精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注釋:
①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第272-273頁。
②田廣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頁。endprint
摘要:陶一陌先生是中國當代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嚴肅、民族、影視、電子、流行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均創作出大量佳作,他的音樂以中國式的寫意思維與現代藝術理念相結合,形成極具個性魅力的浪漫風格。本文對陶一陌先生的古箏作品《風之獵》的創作風格特征進行了闡述、梳理、分析,提煉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創作方面的思想和和審美取向,體現了陶一陌先生在古箏音樂藝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貢獻。
關鍵詞:陶一陌 古箏藝術 音樂風格 創作手法
古箏這件富有魅力的中國民族樂器在中華大地上行走多年,因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而被大眾所熱愛。大量古箏作品的創作豐富了其表現力,推動了現代箏曲的創作風格的形成。從陶一陌先生所創作的一些古箏作品,如《層層水瀾》、《風之獵》、《玲瓏剔透》等,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郁的現代箏曲的特色,他在古箏作品的創作中,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借鑒了現代演奏技巧,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寫意”式創作思維和創作風格,為古箏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一、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因素
“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社會潮流與時代精神等因素的影響與熏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每個藝術家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等無不打上這些方面的印記?!雹偬找荒暗墓殴~創作也在這些印記中顯現出了他的個性特征以及其作品的不可復制性。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雹谖覈膫鹘y文化以“寫意”為主,如中國水墨畫寥寥幾筆,道出的卻是文人氣息,是中國古老民族的精神,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意境。在陶一陌先生的創作中,他是以“寫意”為前提去進行創作的,而不是西方“寫實”手法。這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于他的創作思想的重要影響。
(二)現代音樂文化對陶一陌先生古箏音樂創作的影響
時代的因素是藝術家創作風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化的迅速提高,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審美觀,人們迫切的需要一定層次的精神文化來匹配。古箏藝術作品的創作也由此出現多元化的創作方式。
二、陶一陌先生古箏作品本體分析
藝術風格體現在藝術家的風格,也體現在藝術作品的風格。創作作品的藝術家,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經歷的多種多樣,形成的審美情趣、藝術內涵、藝術思想、藝術才能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都體現在他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之中。
(一)調式調性
現代箏曲中,大多已經不再采用傳統五聲音階,而是作曲家根據作品的需要,將每根琴弦定位樂曲需要的固定音高,大大豐富了古箏的調式調性。
陶一陌作品多是“無調性”,即“模糊調性”。我們來看看作品《風之獵》的定弦:
其中共分為了4個八度。兩頭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4、#5、#1、2,共4個音;中間的兩個八度音階為2、b3、4、b6、7、#1、2,共6個音。
(二)旋律織體
中國傳統箏曲多以單聲部音樂為主:右手彈奏主旋律,左手加以揉、顫、滑等對右手的聲部進行處理,音樂旋律性較強但略顯單調。陶一陌先生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式的主調音樂,又加入了西方音樂創作技巧中的復調因素,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特點。
(三)曲式結構
音樂發展到今日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曲式結構模式。但是在創作時若是單純的依賴于曲式結構,音樂便會被曲式結構所拖累。音樂的創作應該是以曲式結構為基礎但是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曲式結構。陶一陌先生的作品在這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在創作時以音樂的內容為主要依據,不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曲式規則,曲式與作品內容到達很好的統一。作品《風之獵》采用了“A+B+A+結尾”的曲式結構,但是這個作品在結尾處做了很大的擴充,使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更加濃烈。
參考文獻:
[1]吳莉.水瀾有盡,寫意無限——現代箏曲《層層水瀾》的創作理念與風格[J].音樂生活,2006,(09).
[2]陶一陌.層層水瀾:現代古箏曲精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注釋:
①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第272-273頁。
②田廣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