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莉
近來,在中央反腐禁令和持續高壓態勢下,一些公務員發出了“為官不易”的感嘆。如此,我們是否可以據此判斷——
剛剛過去的2013年可謂公務員的“禁令之年”:中紀委、中組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陸續下發各類通知、規定、意見、條例達十幾個,有媒體匯總梳理后,將其歸為九大類共99條。這些“禁令”全方位、多角度地對領導干部、公職人員做出精細化規定,隨之有三萬多公職人員因各種問題被處理。對此,不少公務員感嘆:“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了!”更有專家指出,中央政令是最好的“退燒藥”,或許會令“高燒”不退的中國“公考熱”逐漸恢復常溫。
“圍城”內外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卻想沖進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論也頗適合公務員這一職業。2014年,152萬公考大軍涌來,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相較于去年最熱崗位報考人數逼近萬人的盛況,2014年公考職位競爭有所回冷,不少人對“公考”從盲從轉為理性。
28歲的王京京曾連續4年參加公務員考試,“本以為在政府機關工作穩定、待遇優厚,可聽已考上公務員的同學說,一個月的工資才兩千出頭,工作壓力大,這種生活,沒勁!現在,我的心態漸漸平穩下來,我決定放棄‘公考?!?014年“公考”,王京京沒有報名,她想回到學校一心一意地當名教師。
2013年,“圍城”內的人們似乎也有些落寞。
局機關干部陳志強在年底同學聚會上大吐苦水:“公務員就是聽著光鮮,其實除了工資,平時那點零七碎八的小福利能有多少?年底前,我們單位除了多發一個月工資,什么額外福利也沒有。”
2013年,中央從反“四風”、“八項規定”到今年年初的“十五道禁令”,陳志強明顯感覺活動減少,禮品、購物卡等年終福利悉數取消。“別的也就算了,我們部門是負責對外宣傳的,少不得和媒體打交道。到了年底,別的不說,至少給人家跑線記者寄張賀卡、名信片表示一下情誼吧?可今年連這個也沒了,總不能讓我們這些干活的為了公事自掏腰包吧!”
“公考熱”使得大量的高學歷人才流向政府,在政府機關從事著簡單的事務性工作,而不在最需要創新的科研院所、學校和企業工作。但是,有勇氣的人不怕改變。最近一年來,不斷傳出公務員辭職下海的消息。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處長陳偉才,廣州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孫雷,民政部國際合作司副處長陳勇等先后辭去公職投身商海,這似乎正是對人才浪費的自我校正。
各國“公考”溫度對比
除了我國,世界各國也都十分重視公務員隊伍的選拔,但在歐美高福利國家,公務員卻面臨著不熱反冷的局面,這種差別主要源于各國的招錄制度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我國公務員考錄提供一些借鑒。
在英國,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條件非常高,考生除了必須要大學畢業,還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對考生的表達能力要求也很高,因為考試的重要內容就是針對某個問題面對面地與考官及其他考生進行討論。
英國公務員考試很難,考生要面臨“馬拉松”式
的漫長考試,至少要經歷寫論文、能力測試和最后決選三輪考驗,其中能力測試甚至要考5個小時。
英國公務員工資比社會平均水平低,因此,公務員在英國并不是一個“金飯碗”,英國大學生也對報考公務員極不熱心,公務員職業甚至一度跌入英國“二十大厭惡職業榜”,非常不受人待見。一旦金融危機來臨,政府首先就會裁減公務員,導致其工作穩定性較差。
而在澳大利亞,并非所有具備學歷條件的人都可以報考公務員,該國招聘公務員非常注重實際工作經驗,特別是社區工作經驗。因此,應屆大學畢業生直接被拒在公務員報考大門之外。
澳大利亞的“公考”實施公開招聘,招考制度和條件十分苛刻,與英國相似,對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都有嚴格要求。另外,在澳大利亞應聘公務員的多是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人。許多政府部門的公務員最開始都是合同工,不享受養老保險等相關待遇,有了空缺才能遞補轉正,而一經轉正就將伴隨終生,除非犯法或出現極大失誤,否則一般情況下不會被辭退。
澳大利亞公務員沒什么“特權”,也不存在腐敗的機會,但其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一個普通公務員的年薪大概在9萬-15萬澳幣,而該國普通民眾的年收入大概在5萬-7萬澳幣(相當于人民幣26萬-37萬元)。他們的養老金、交通補貼等福利優厚,并享有帶薪年假。
世界上公務員比例最高的國家當屬加拿大,但加拿大的政府官員、公務員素以整體形象清廉著稱,這與其完善的制約機制、透明的信息、健全的輿論監督分不開。在加拿大,老百姓監督政府雇員,如果做得不好,官員可能下臺,公務員也可能會失業。
多重因素助“公考”降溫
“公考”已不僅是個人職業選擇問題,它同國家制度設計、社會價值取向息息相關。要扭轉年輕人對公務員職業趨之若鶩的局面,國家必須啟動長效改革機制。當公務員去特權化,職業保障優勢弱化,隱性收入被規避,公考“高熱”狀況才能有回溫的可能。從目前來看,國家已推行了一系列相關改革,“公考”降溫的拐點即將來臨。
政治體制改革深化,公務員職位優越性降低。當職業公平化明顯缺失時,必然導致人們對優勢職業的強烈追捧。但是,隨著《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辦法》、《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管理辦法》等多項法規的出臺實施,公務員“終身制”被打破,“金飯碗”變成了“瓷飯碗”。對此,海南大學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畢研韜認為:“隨著國家權力監督機制日趨成熟,公務員特權逐漸被關進‘籠子,‘公務員熱降溫已成必然。”
“隱性”收入無所遁形?!豆珓諉T法》、廉政準則、陽光工資、財產申報等各項措施,加上反“四風”和強力執行“八項規定”的影響,那些見不得陽光的“灰色收入”和非法收益將無處遁形。中央禁令對公務員隊伍的影響極大,之前可隨意收取的購物卡、煙酒等禮品,現在不能也不敢收了,除了感嘆公務員不好當之外,少數人甚至開始考慮離職轉行。當公務員沒啥“油水”可撈時,人們開始冷靜審視這一職業。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校門上題過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不求為民莫入此門?!币痪湓?,公務員利益透明才能便于監督,有了監督才能堵塞利益尋租之門。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當養老雙軌制改革逐步到位時,企事業單位職工與公務員在待遇、保障、提升上的差距會明顯縮小,人們的職業選擇會更加趨于多元與分散,附加在公務員這一職業上的特殊性將被逐漸剝離。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認為:“到那時,公務員熱將會降溫。但政策完善和改革深化需要一個過程,事關長效機制,只能逐步推開,而不能寄望‘畢其功于一役”。
如今,一種“待遇假想”鑄成兩大怪象:一是許多年輕人極力想擠進體制內,制約優秀人才為社會創造價值;二是擠進體制內的人,當覺得眼前的工作不適合自己的時候,又對雙軌制養老制度戀戀不舍,無法真正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事實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公務員總體收入待遇在整個金字塔中不高?!肮紵帷苯禍匦枰邆鋬蓚€條件:一是呈現公務員辭職潮,二是“公考”難度銳減。但二者在短期內都不可能出現。而小幅度降溫是可能的。凡事沸至頂點,降溫勢之必然?!肮纪藷帷笔巧鐣鹘绫娡冢梢灶A計,三五年后,“公考”也許不會是輿情高頻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