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腦膠質瘤分級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李玲玲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腦膠質瘤分級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搜集40例經手術治療的腦膠質瘤患者,術前行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結果 高級別組患者CBF、CBV及PS均顯著高于低級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MTT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低級別組患者腫瘤實質未見明顯強化10例,實質強化8例,其CBV顯示血供增高、PS略顯升高。高級別組患者腫瘤實質均強化,由藍到綠至紅色的異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彌漫升高改變。結論 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顯示高級別腦膠質瘤血供更加豐富,呈高灌注,為腦膠質瘤術前分級和制定手術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灌注成像技術;腦腫瘤;膠質瘤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及設備的發展,為功能成像奠定基礎,并逐漸應用于臨床。由于多層螺旋CT具有極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使腦CT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將腦組織的形態學與血流動力學結合起來,提供組織的功能信息,使CT診斷從既往的單純形態學診斷發展到目前的功能診斷[1]。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研究將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應用于腦膠質瘤診斷及分級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來源 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手術治療的腦膠質瘤患者40例,術前均行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
1.2 分組方法 參照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精簡版),根據非典型性、核分裂指數、內皮細胞增殖和壞死程度等指標,分為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組),包括I~Ⅱ級星形細胞瘤;高級別膠質瘤(高級別組),包括Ⅲ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Ⅳ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2]。
1.3 儀器與方法 儀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層螺旋CT,EMPOWERcTA高壓注射器。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70 mAs,探測器層列128×0.625 mm,矩陣512×512,螺距1.0,旋轉時間0.33 s,圖像重建層厚3 mm,重建間隔2 mm。掃描方法:患者去除頭部金屬飾物,取仰臥位,頭先進,以眥耳線為基線,先行常規平掃確定腫瘤部位,然后行CT灌注掃描,即以3~4 mL/s的速率注入碘海醇(300 mgI/mL)50 mL,再以20 mL生理鹽水沖管,注藥后5 s啟動灌注掃描程序,掃描時間間隔4 s,一共掃描15個循環。
1.4 圖像分析 將掃描的原始數據傳輸至影像工作站,由三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影像學醫師共同分析。應用CT腦灌注軟件包進行灌注數據處理,設定適當閾值以消除顱骨與腦脊液的影響,在膠質瘤實體中選擇感興趣區,測量腦血流量(CBF)、腦血容量(CBV)、平均通過時間(MTT)、腦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偽彩功能圖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術后病理結果Ⅰ級星形細胞瘤3例、Ⅱ級星形細胞瘤15例、Ⅲ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10例和Ⅳ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12例。低級別組:男11例、女7例,年齡25~60歲,平均(48.59±8.12)歲。病程10 d~3年,平均(4.50±0.58)個月。高級別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26~63歲,平均(50.74±8.38)歲。病程15 d~3年,平均(4.63±0.65)個月。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2組患者CT灌注參數結果比較 高級別組腦膠質瘤CBF、CBV及PS均顯著高于低級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MTT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級別腦膠質瘤CT灌注參數比較
2.3 2組患者PS灌注特點 低級別組患者10例腫瘤實質未見明顯強化、CBV為低灌注、PS無明顯升高;8例實質強化、CBV顯示血供增高、PS略顯升高。高級別組患者腦膠質瘤區均表現為由藍到綠至紅色的異常高灌注,形態不一,部分患者瘤內可見小片狀不規則低灌注區(壞死區),PS呈局灶至彌漫升高改變。
腦膠質瘤的性質及分級與預后密切相關,CT是腦膠質瘤常用檢查方法之一,但是CT平掃及增強掃描診斷其性質難度較大。CT腦灌注成像是在靜脈注射對比劑后,對選定的感興趣層面進行連續動態掃描,以獲得所選層面內每一像素的時間-密度曲線,根據此曲線通過不同的數學模型轉換和計算機偽彩處理得到局部CBF、CBV、MTT、PS及偽彩功能圖等,評價腦組織的灌注狀態,間接的從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角度解釋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是一種功能成像。腦膠質瘤屬于血管依賴性腫瘤之一,在生長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結構不是十分成熟的腫瘤血管,新生血管具有密度高、血管內皮細胞間隙大、基底膜不完整及通透性高等特點,為CT灌注成像提供了病理基礎[3-4]。
本研究對40例腦膠質瘤進行CT灌注成像,結果顯示22例高級別腦膠質瘤患者的CBF、CBV及PS均顯著高于低級別組。CT灌注成像結果提示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的生物學行為不同,如高級別膠質瘤生物學行為更活躍,較低級別腫瘤血管血供更加豐富。并且,高級別腦膠質瘤實質均強化,表現為由藍到綠至紅色的異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彌漫升高改變,而低級別腦膠質瘤中10例未見明顯強化,8例實質強化,而PS略顯升高。PS偽彩功能圖對腫瘤的勾畫比CT灌注成像其他參數敏感,能清晰的顯示直徑在2~3 mm的腫瘤血管及其內部通透性分布[5]。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灌注成像結果不同,其原因可能與腫瘤血管形成、動-靜脈短路、基底膜完整性和血腦屏障破壞等有關,如低級別腦膠質瘤血管主要由腫瘤細胞誘導腦組織已有血管竇狀擴張為主,而高級別腦膠質瘤血管形成復雜,以芽狀或細索狀為主,部分可見球狀血管叢[6]。因此,高級別腦膠質瘤CT灌注成像CBV及PS值明顯高于正常側腦組織時,而低級別CBV值呈低灌注,PS值無顯著升高[7-8]。
綜上所述,CT灌注成像顯示腦膠質瘤CBV及PS值明顯高于正常側腦組織時,應考慮高級別,否則應考慮低級別。CT灌注成像能真實的反映腦膠質瘤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為其性質鑒別、級別判定、術前評價及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1] 史軍麗,張體江,先正元,等.腦膠質瘤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相關性研究[J].廣東醫學,2009,30(9):1286-1288.
[2]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腫瘤組.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精簡版)[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33):2309-2313.
[3] 黃勁柏.腦膠質瘤患者相對腦血容量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J].山東醫藥,2010,50(31):7-8.
[4] 丁薇.單純腦出血與腦膠質瘤卒中鑒別診斷中CT檢查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7):42.
[5] 關麗明,徐克,郭敏,等.大鼠C 6腦膠質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8(12):846-850.
[6] 黃勁柏,任伯緒,雷紅衛,等.膠質瘤的CT灌注成像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1):77-79.
[7] 李焱,劉立恒,李云.不同病理級別腦膠質瘤患者CT灌注成像參數比較及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43):98-99.
[8] 蘭華.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腦膠質瘤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1):55-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12
吉林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醫藥學院(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