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重癥過敏性紫癜應用血液灌流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文明
目的 對應用血液灌流方式對患有重癥過敏性紫癜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將40例患有重癥過敏性紫癜的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20)。采用常規藥物方案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血液灌流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皮疹癥狀消失時間和共計住院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出現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血液灌流方式對患有重癥過敏性紫癜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血液灌流;重癥過敏性紫癜;治療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血管炎疾病,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關節炎、關節疼痛、腹部疼痛、胃腸道出血、腎炎為該類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1]。過敏性紫癜患者的病程相對較長,病情容易反復發作,部分患者會有難治性過敏性紫癜癥狀出現,近年來隨著激素、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應也在不斷增加。本次研究對患有重癥過敏性紫癜的患者應用血液灌流方式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3年6月江西省安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患有重癥過敏性紫癜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20)。對照組中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2.5±6.5)歲;患者體質量48~81kg,平均體質量(62.2±4.6)kg;過敏性紫癜病史1~53個月,平均病史(19.4±1.2)個月。治療組中男13例,女7例;患者年齡14~76歲,平均年齡(45.7±8.3)歲;患者體質量46~79kg,平均體質量(59.9±7.4)kg;過敏性紫癜病史1~52個月,平均病史(19.6±1.1)個月。上述4項自然指標2組患者組間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診斷標準 皮疹分布密集、面積較大,不消退,或繼續不斷出現,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經常規藥物治療后2個星期,病情仍然沒有緩解或病情反復發作3次以上[2]。
1.3 方法 2組患者均應用常規激素、H2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鈣劑等實施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血液灌流治療,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在患者的鎖骨下實施靜脈或股靜脈插管,應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靜脈注射低分子肝素,劑量控制標準為80IU/kg,采用3000mL的肝素生理鹽水對管路進行預沖處理后,用200mL血漿或全血對管路進行預沖管路,待肝素鹽水徹底排凈后,即可和深靜脈置管動靜脈端連接,運行上機,血泵的轉速控制在5~10mL/(min·kg)之間;每次持續治療2.5h,隔日治療1次[3]。
1.4 觀察指標 選擇2組患者的皮疹癥狀消失時間、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治療效果、共計住院治療時間、不良反應出現例數等指標進行對比。
1.5 治療評價標準 痊愈:紫癜癥狀徹底消失;顯效:紫癜癥狀表現有明顯緩解,工作和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有效:紫癜癥狀與治療前比較有所減輕;無效:紫癜癥狀程度沒有任何變化,或進一步加重[4]。
1.6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紫癜治療方案治療后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50.0%;治療組患者應用血液灌流方案治療后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重癥過敏性紫癜病情治療效果比較[n(%)]
2.2 皮疹癥狀消失時間和共計住院治療時間 對照組應用常規藥物治療(10.62±2.49)d后皮疹癥狀徹底消失,共計住院接受過敏性紫癜治療(16.43±2.15)d;治療組應用血液灌流治療(7.16±1.85)d后皮疹癥狀徹底消失,共計住院接受過敏性紫癜治療(11.28±2.09)d。2項指標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常規藥物治療期間有5例對照組患者有不良反應出現,比例25.0%;血液灌流治療期間有1例治療組患者有不良反應出現,比例5.0%。該指標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重癥過敏性紫癜疾病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方式進行治療,是將患者血液從體內引出使其進行體外循環,利用體外循環灌流器中所含有的吸附劑具有的吸附作用,將一些外源性和內源性毒物、相關藥物及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徹底清除,從而達到對血液進行凈化的治療目的[5]。灌流器中所含有的吸附材料主要包括活性炭、樹脂、多糖類、陽離子吸附劑等。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樹脂血液灌流器,其吸附劑是一種中性的大孔樹脂,在樹脂合成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對樹脂的孔徑、樹脂分子基團極性、包膜膜孔及親脂性等進行調節,進而達到相對特異性吸附免疫介質,對免疫平衡功能進行調節,取得良好的疾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血液灌流治療的治療組患者過敏性紫癜病情治療有效率可以達到90.0%,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疾病控制總有效率50.0%,2組治療效果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該項治療技術可以使過敏性紫癜病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1] 諸福棠,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89-690.
[2] 佘萍莉,李秋.過敏性紫癜腎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28(16):562-563.
[3] 潘慧娟.過敏性紫癜腎炎的免疫學機制[J].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 2009,29(15):250-251.
[4] 李亞榮,許忠,劉禹仁.過敏性紫癜患兒急性期血清IL-6、TNF-A、IL-10水平變化[J].臨床兒科雜志,2009,17(15):272-273.
[5] 涂秀英,陳昕,趙曉東.兒童過敏性紫癜631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1,37(14):1599-16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27
江西 343200 江西省安??h人民醫院 (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