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特色分析
李亮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本文主要對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特色進行分析,認為我校專業通過制定合理正確的目標,切合人才需求的培養目標,配合有效的課程體制改革,把本專業打造成了我校的品牌專業和精品專業,這種方式值得其他專業借鑒。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專業特色
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最早源于上個世紀原冶專的“機械設備及自動化”專業。后被我校設為重點建設專業,多年來在本科學士學位授權評估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被評為校級特色專業和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多年來,我們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開始了專業的特色化建設,形成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專業特色。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不是只和機械打交道,該專業有著廣闊的就業背景,從數控維修、設備設計維修到相關的經營管理和軟件設計等領域,都是該專業的就業方向。常見的手機、游戲機、照相機、電視機和路由器等均和該專業有關[1]。
機械合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隨著國民經濟的工業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發展勢頭漸盛,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作為關鍵性技術,發展前景廣闊。相關專家估計,目前僅僅通信行業對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人才的需要就超過15萬,人才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持續走高。除了通信行業對高專業人才需求十分強烈之外,煤炭、化工業和建筑行業等行業都需要相當數量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人才。
普通畢業生能夠從事機械產品軟件設計,自動化設計,機械產品質檢等中低端崗位,素質高的畢業生則可以勝任自動化開發工程師、自動化測試工程師等職位。我校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注重實踐教學,為了促進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并立秋培養出更多職業能力更強、專業技能更強并且有著更好適應能力的人才[2]。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能夠從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還能夠從事軟硬件系統開發工作以及機械設備安裝調試銷售等方向的工作,有著非常廣闊的就業前景。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定位于賦予地方經濟建設,把工程機械的數字化、自動化技術的設計開發和推廣應用作為專業特色,配合CAD/CAM的開發和應用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現代設計和制造技術應用、開發能力,在教學改革中加快專業建設,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成省內外同類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特色明顯的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是機械行業中重要的研究領域,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要越來越來多。該專業培養人才的方向是工業生產一線從事機械制造方向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日常管理維護、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的主要學科是力學和機械工程學以及輔助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學科,是一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學科。
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是應用型人才,學生的應用能力是能力的主線,要求學生能夠有效的進行知識的整合,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應用的同時還能夠進行一定深度的科研和開發。因此實踐課程是本專業教學過程中重要的部分,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可能完成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之間的整合[3]。同時,這門課程對學生掌握知識面要求也是比較廣的,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要掌握基本的機械原理,機械制造知識、機械設計知識、傳動、測控和自動化等知識,除了這些機械相關知識之外,學生還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計算機知識和軟件編程知識以及數學物理和外語知識等。
師資力量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來我院一致致力于師資隊伍建設,由于學校人才的引進和穩定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我們采用自我培養和外部引進結合的方式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培養計劃,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學位,同時為引入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同時重視對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加強學科梯隊建設。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為社會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服務與區域經濟,加強基礎,強化能力,突出特色,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2)拓寬專業口徑,擴大專業就業方向。設立機械設計及自動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向和機械電子工程方向,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完全相同,學生三年級開始自主選擇發展方向,進行分流學習專業課和選修課。
(3)教學計劃模塊化,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把專業課程分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相關知識以及職業技能等模塊,增設新課程加強理論基礎,同時為了適應社會需要,開設了一些前瞻性課程,保證外語學習不間斷,素質培養不間斷,工程設計不間斷,工程實踐不間斷,強調素質培養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4)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進行重點專項提高。從基本技能、應用實踐和創新科研等方面,對實驗、實訓、課程設計和專業技能鍛煉以及社會實踐等內容進行專項培養,設立完善細致全面的實踐環節,增設更多的實踐教學周。
(5)加強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制定課程建設規劃,加大課程建設力度,把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逐漸建設成了校級的重點課程或者精品課程,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從精品課程的建設、課程團隊的組建、教學研究、教材編寫等的全面協調發展出發,使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朝著更符合教學規律,專業特色更鮮明的方向發展。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廣闊,新技術新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掌握足夠的實踐經驗,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能夠盡快融入到工作崗位中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但是同時也需要本專業自身的不斷提高,本專業將會繼續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1]東南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G].全國高校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G].全國高校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G].全國高校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李亮(1991.9.24-),男,籍貫:湖南邵陽,學歷:本科,職稱:學生,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