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消防支隊塔河縣消防大隊,黑龍江塔河 165200)
淺談火災后起火點的鑒定分析
李翔(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消防支隊塔河縣消防大隊,黑龍江塔河 165200)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火災事故日益頻繁的發生,在對火災進行調查工作時也面臨著非常大的難度,火災調查工作復雜,任務重,起火的原因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有必要將對火災現場的火災證物進行鑒定,從而確定引起火災的起火點。本文將對火災后起火點的鑒定分析進行探討分析,通過了解起火點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有利于火災鑒定分析工作順利進行的方法,從而提高火災后起火點的鑒定工作效率,降低火災事故的發生頻率。
火災 起火點 鑒定分析 火災痕跡
所謂的起火點指的就是在火災發生時,最開始起火燃燒的部位,同時也是火災燃燒最激烈最核心的位置。在火災發生時,火災的部位與起火點主要都是指的火勢開始燃燒的部位。換句話說,兩者的區別可以大致進行區分,涉及的面積大的就是起火部位,面積小的就是另一個,除此之外,兩者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就其范圍上起火點包含在了起火部位之內。
在火災后的起火點進行鑒定分析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不重視火災證物的鑒定、在采納鑒定結果是過于盲目等情況,這樣很容易誤導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工作中由于判斷失誤也可能出現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對于火災后起火點進行鑒定分析。但是在鑒定分析過程中還很多的影響分析認定起火點的因素,在鑒定時現場存在若干人為因素,例如嫌疑犯故意引起多個起火點,造成大面積燃燒,這樣很容易在鑒定起火點的時候判斷失誤。同時還可能存在撲滅火場的順序因素,撲救火的時候由于滅火的先后而使得燃燒時間不同,也會影響起火點的判斷。除此之外,火場的通風情況也會影響到風向和風力等,會影響到火勢的蔓延勢頭,也容易造成起火點的判斷失誤。
火災現場起火房間的門、窗、墻壁及天棚朝下一面一般有濃厚均勻的煙熏痕跡,而其它各房間雖被燒但上述部位一般不易形成煙熏痕跡,這是因為起火房間在火災蔓延初期,一般門、窗等與外部相通的部位沒有被燒穿,供氧不足,可燃物處在不完全燃燒狀態,所以生成的煙將墻壁、天棚面、門、窗玻璃等熏黑,部分煙從門、窗、上部系縫隙中排出或將上部玻璃烤炸排出形成煙跡。當火勢突破屋頂向相鄰房間猛烈發展階段時,由于屋頂迅速塌落,供氧充足, 燃燒速度加快,煙大部分從上部排出,因此其它房間不易在上述部位形成煙熏痕跡。
天棚上部起火一般表現為山墻的棚上部分,棚上內墻面被熏黑,而天棚以下大部分墻面保持原色,即使局部地方有煙熏痕跡但沒有上述部位所表現出的濃厚、均勻一致的特點,掉落在地面上的天棚朝下一面無煙熏痕跡, 而朝上一面有明顯煙熏痕跡。門窗檐部大部分沒有煙熏痕跡。
然而,這只是一般的情況,由于火場情況錯綜復雜,煙跡的形成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時由于風向和撲救等因素的影響,加上起火屋頂塌落之后,部分門、窗、檐部也會出現煙痕;有時由于屋內可燃物數量多,撲救晚等因素的影響,火焰和高溫將粘附在墻面上的碳粒重新燒掉, 使首先起火屋內墻面初期形成的黑色煙痕反而變成淺色痕跡。因此,在判斷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客觀條件和特殊因素。
物體被燒輕重程度都是相對而言(在一般情況下,與物體的性質,燃燒條件、燃燒時間和溫度有關,火從起火點處開始蔓延成災,靠傳導、對流、熱輻射三種形式傳播,火在初起階段由于燃燒過程不穩定,火源能量不大,燃燒溫度不高,火焰本身放出的輻射熱能不多,煙和熱氣體對流也比較緩慢,因此,在初起階段只有起火點的地方燒得重,且在火災終止后,仍保留起火點的主要特征。如局部出現炭化區或炭化并有以此為中心向外蔓延痕跡等,這都是確定起火點的重要根據。
也可以依據某一相同物體,在不同地方形成的痕跡對比,來確定燒得最重的都位,如在火場木制倉房火場中,由木制墻壁、柱子燃燒碳化痕跡重的部位向燃燒碳化痕跡輕的方向蔓延的, 起火點即在燃燒碳化痕跡重的部位。另外,根據具體物體被燒狀態,同樣可以有效地找到起火點方向。如一個木箱,哪個部位燒得最重,重的一側即位起火點的方向。在火場中對現場的這類物證進行全面的收集,通過對火災的物證進行綜合分析后,就能夠有效得知一些火災的方向性物證,即能明確火勢蔓延的方向以及火災后的起火點。由于火勢蔓延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物體和部位上形成的輕重痕跡也有一些特殊性,如經一二次火災的反復作用,沒有及時撲救的部位也顯得被燒得比起火部位更重。因此,從被燒輕重程度判定起火部位時, 還應查清與其他痕跡的關系,排除干擾因素后再確定。
火災發生過程中,燃燒物體由于發生燃燒由原位置向失重方向掉落倒塌并發生變形破壞。物體發生倒塌掉落與其首先被燒部位和破壞程度有直接關系。一般距火源近的部位或迎火面首先被燒發生變形、斷裂,使物體向變形、斷裂的方向倒塌掉落。倒塌掉落的形式千變萬化,但都有一定方向和層次,向著起火點、火災蔓延過來的方向倒塌掉落。因此參照起火前后物體的位置和倒塌掉落的狀態可疑判定出火災蔓延方向,進而確定起火點。
在火災后的起火點進行鑒定分析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不重視火災證物的鑒定、在采納鑒定結果是過于盲目等情況,這樣很容易誤導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工作中由于判斷失誤也可能出現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對火災進行調查時,首先要對火災引起的原因調查清楚,這就要求具有明確的起火證據,這也是責任落實的依據。同時還要通過煙熏痕跡、物體被燒輕重程度以及掉落倒塌痕跡來判定起火點,從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防范于未然,加強防火意識。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監督員業務培訓材料—火災事故調查[Z].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陳克,崔昌新,劉振剛,等.電氣火災物證鑒定拋光工藝的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28(8);618-620.
[3]吳振坤,黃東來.某乳業公司冷庫火災事故原因的調查及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26(5):579-581.
[4]耿惠民,魯志寶.放火案物證提取技術[J].消防科學與技術,1999,18(4):54-55.
李翔(1987.07.15-),性別:男,籍貫:河南濮陽,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火災事故原因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