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劉信
(1. 浙江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2.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浙江省企業辦大型研發機構發展現狀研究
許斌1,2劉信1,2
(1. 浙江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2.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企業研發機構作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了解其發展現狀與趨勢才能了解企業的研發能力,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本文選取浙江省內研發人員在3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研發機構為對象,同時結合面上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并對研究機構按所屬企業類型來分類,反映了近年來浙江省企業研發機構的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
研發機構 發展現狀 浙江省
自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促進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的主體”,到2009年6部門提出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形成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到2012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再一次提出“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重視。企業研發機構作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及時的了解其發展現狀與趨勢才能了解企業的研發能力,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近年來,浙江加快推進企業研發機構的建設,研發機構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為了解浙江省企業研發機構,特別是作為研發投入骨干的大型研發機構的發展狀況,可對制定如何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政策提供有力依據。因此本文選取了2010年底人員在300人以上的企業研究機構為調查對象,基于調查反饋的42家研發機構為主,同時結合面上統計數據,通過對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四個時間節點數據進行分析。全面反映了近年來浙江省企業辦大型科研機構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據第二次全國Ramp;D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浙江工業企業辦研發機構5692個,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總數的19%以上。然而,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少。2010年,我省300人以上的企業研發機構僅87家,低于江蘇、廣東和山東的294家、343家和260家。據本次調查顯示,42家研發機構中研發人員在800人以上的僅7家。
2010年,我省規上工業企業辦研發機構6745個,其中,國企(含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辦57個,僅占0.8%;港、澳、臺投資企業辦782個,占11.6%;外資企業辦797個,占11.8%。從本次調查結果看,42家企業研發機構中,央企辦1家(巨石集團,前身為民企),外企(含港、澳、臺投資企業和外資企業)辦6家,省屬國企辦5家,其余均為民企所辦。
從2010年的統計數據看,杭州企業研發機構1268家,寧波1563家,二市合計占了全省的42%。從本次調查結果看,該特點更為明顯。研發人員300人以上的42家企業研發機構中,杭州15家,寧波6家,二市占了全省的50%;其中,800人以上的7家企業研發機構中,6家在杭州,1家在紹興。
據第二次全國Ramp;D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省研發機構設置率位居前5位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其中:醫藥制造業38.8%,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20.7%,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2%,專用設備制造業17.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15.9%。從本次調查看,42家企業研發機構中,有31家機構為高新企業所辦,有18家為上市企業所辦。
2011年被調查企業研發機構的研發人員27855人、研發經費達74.74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3.88倍和4.63倍,其研發經費年均增長29.1%,比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研發機構高2.7個百分點。2005-2008年、2008-2010年、2010-2011年,平均每家機構研發經費增幅分別為29.46%、6.83%、15.73%,呈現“V”字形走勢,與經濟發展形勢比較一致。
從投入強度看,國企研發機構最高、增長最快,2011年省屬國有機構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38.6萬元,較2005年年均增長37.2%。增速比42家平均高30.7個百分點;民企研發機構投入強度最低,增幅居中,2011年民企研發機構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24.7萬元,較2005年年均增長10.3%;外資研發機構投入強度呈下降趨勢,2011年外資研發機構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26.9萬元,較2005年下降21.3%。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每家研發機構平均獲取專利10件,2008年為54件,2010年為109件,2011年為138件。企業研發機構專利產業化水平較高,2011年,42家機構所依托企業累計專利實施率達96.8%,各類機構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從機構類型來看,民企研發機構獲取專利能力明顯強于國企機構和外資機構。2005年平均每家民企機構獲取專利11件,2011年則達到179件;國企分別為2005年的1件和2011年的38件;外企分別為2005年的16件和2011年的29件。從機構級別來看,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
研發機構引進人才的數量和占比呈增加趨勢。本次調查顯示,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平均每家研發機構引進人才數分別為40人、52人、93人、100人,占研發人員的比重分別為11.90%、10.38%、15.84、15.03%。隨著研發機構的壯大,集聚效應更加明顯。
從機構類別來看,外企研發機構引進人才力度高于內資企業。2011年,平均每家外資機構引進人才171人,較全省平均水平高71%;其中,碩士以上學歷72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民企和國企研發機構培養人才情況優于外企。2011年,平均每家內資機構培養人才28人,高于外資機構的18人;其中,平均每家央企機構晉升中高級職稱25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從人才流動性來看,國企機構最穩定,外企與民企機構人才流動性強。2011年,外企機構和民企機構離職人員合計占調查所有離職人員總數的98.8%。
2005-2010年,本次調查4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年均分別增長24.42%和34.84%,比規上工業企業分別高7.07和13.91個百分點。企業平均每名從業人員產生的利稅達13.87萬元,是規上工業企業的2.33倍。
從企業類型看,省屬國企和央企每名從業人員產生的利稅最高,2011年分別為54.29萬元和38.44萬元;外企每名從業人員產生利稅基數最低、增速最快,2011年為17.61萬元,較2005年年均增長31.10%;民企每名從業人員產生利稅最低,2011年為13.80萬元。
研發機構依托企業的市場拓展能力逐步提升。本次調查,9家研發機構不掌握產品市場占有率情況。33家掌握市場占有率情況的機構中,3家依托企業市場占有率下降、4家依托企業市場占有率基本不變、26家依托企業市場占有率增加,總體呈提升趨勢。
企業商標擁有量不斷增加,其中民企最為明顯。2011年,民企擁有商標5857件,省名牌產品59件,各占全省總量的88.6%和77.6%。而且商標在民企中的分布非常集中,13%的企業擁有81%的商標。
[1]李旭東,孫峰.江蘇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3(11):43-45.
[2]王桂良,周姬梅,吳其葉.浙江省企業研究院建設四大成效分析[J].今日科技,2013(2):9-11.
[3]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2[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2011.
項目來源:浙江省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浙江省大型企業研究院技術創新能力調查》(Z2012D009)。
許斌(1981,11-),男,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統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