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 劉先勇 武磊
(貴州天保生態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02)
小流域防洪措施研究
何群 劉先勇 武磊
(貴州天保生態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02)
洪澇災害是當今社會不可比避免的一種自然災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面臨的自然災害也日益嚴峻。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本文針對小流域的洪水災害特點進行分析,探索小流域防洪的措施。
小流域 災害 防洪 措施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經濟、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自然環境也發生著變化。暴雨洪水給我國小流域地區的人民帶來的財產損失越來越多。有些地區的經濟財產來源于小流域地區內,因此做好小流域防洪措施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最大范圍內減少因暴雨洪水產生的各種災害,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為小流域地區的和諧社會提供有效幫助。
探索小流域地區的洪水災害特點,對于研究小流域防洪措施可提供有效建議。最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突發性強。小流域地區從降雨開始,直至成災的歷程較短,有時只需幾個小時,有時甚至只需幾十分鐘。從這點來看,小流域降水的臨時性和突發性極強,給人們預測、預報帶來難度。有些地區由于預測監測站網的覆蓋率有限,使得小流域地區的洪水災害預報更加的困難。
(2)速度快。小流域地區的溪流比較密集,因此降水量大增時,小流域往往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造成災害。來勢兇猛的降雨對于小流域地區的破壞性極強,成災速度快。
(3)季節性強。小流域地區發生洪水災害主要集中在汛期,特別是常發生在臺風汛期和梅雨汛期。這就表明,小流域洪水災害發生的季節性強,而且發生頻率較高。
(4)區域性明顯。洪水災害發生的區域性較為明顯,在小流域地區發生較為頻繁。
根據小流域洪水災害特點,我們提出兩種措施對其進行防洪。
(1)工程措施。面對小流域的洪水災害,我們可以采取堤防建設、溪河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①分析情況。針對小流域周圍的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分析,根據河流防洪的實際能力,采取分級處理進行整治。②河壩加固。如果小流域出現潰壩現象,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可以采取綜合加固的方法來消除險情,以保證小流域地區各種情況的安全運行。③植物種植。當小流域地區遭受暴雨侵襲時,會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特此,我們應作好植物種植措施。大量雨水的降臨會導致泥石流現象的產生。為了避免出險情,我們在種植樹木時應特別注重植被的種類,采取相互交替的方法以減輕雨水對地表的侵蝕,層層進行截流降水,避免出現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的產生。
(2)非工程措施。對于小流域防洪措施中,除了可以采取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外,我們還可以采取非工程措施。具體內容包含加強人們對于防洪的宣傳,提高人們的認識;建立監測預警系統,保障信息的快速傳播;進行小流域洪水災害調查,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加強政策法規的健全與完善等。①宣傳教育。加強人們對于防洪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認識。加強人們對于洪水災害的自覺主動付出力量,增強自防自救意識。②建立有效防洪系統。建立監測預警系統,保障信息的快速傳播。我們在監測的過程中要全面兼顧,注重氣象、泥石流、水文、滑坡等專業的監測。在經常發生洪水的小流域地區,應根據當地環境特點布置監測點。運用科技手段將具體情況信息共享在一個平臺,并對其結果進行公布。根據洪水發生的實際情況和緊急程度,在預警時可用三種顏色標識,表示嚴重的程度。我們使用黃色進行預警;在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我們使用橙色進行預警;在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我們使用紅色進行預警。在不同的小流域地區,由于習慣傳統不同,人們預警的方式還有打鼓、吹號、高音喇叭等方式。③調查記錄。進行小流域洪水災害調查,可以有效的讓人們有針對性的處理問題。制定研究小流域暴雨發生洪水災害的臨界雨量或特征點水位線。這可以為災害預警提供較為可靠的信息。④健全與完善政策法規。加強政策法規的健全與完善,可以有效約束人們對于環境的破壞。限定人們活動的范圍,提高了小流域防洪的能力,有效促進小流域經濟各項活動的健康發展。加強規劃和管理小流域地區的建設,提高其自我修復能力。⑤責任制。對于小流域地區的管理小組,我們應實行具體責任制。⑥防洪搬遷。為了保障人們的人生安全和財產安全,對于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嚴重影響人們生存的流域,我們建議采取搬遷措施。搬遷的地方應能保障人們居住和生活需求。
從我國歷年來的小流域防洪措施來看,我們的防洪手段也在不斷的提高。現在的小流域防洪措施有加固提防、水庫、蓄滯洪區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根據我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面對小流域防洪措施應注重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努力做到人水和諧,統籌研究并賦予實施。為洪水提供出路指引的路線,充分利用大自然資源來造福人類。有效的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緊密結合在一起,確保小流域地區的公共安全。針對小流域的防洪措施,始終貫穿正確的理念,把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提高小流域防洪能力。
[1]譚徐明,周魁一,張偉兵,馬建明,苑希民.我國防洪減災戰略的再研究[R].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2002.
[2]李長安,郭廣猛——試論地質學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和意義——兼論長江防洪策略[J].地球科學進展,2001,16(l):45.48.
[3]曲欽溥韓云霞.搞好水土保持是建立中小河流防洪體系的有效途徑[J].中國水土保持,2000,(02).
[4]劉成武,黃利民,吳斌祥.長江防洪減災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