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建
【摘 要】 采用“問題管理”的基本思路,準確辨識影響船舶航行安全的船員生理、心理、技能和態度等主觀因素,并結合船員管理,提出具體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控制生理異常;做好船員心理疏導;加大船員培訓力度;提高船員安全意識等。探究影響船員狀態的各種具體因素,對于提高船員行為可控性、增強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且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 航行安全;船員;船舶;主觀因素
0 引 言
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統計數據顯示,人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超過水上安全事故總量的80%。安全事故頻發暴露出一部分船員安全意識不足、應對措施不當、工作技能不強等弱點。船員因素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中發揮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船員作為船舶的駕駛者、操作者,其技能水平、工作狀態和安全意識直接決定著船舶航行安全與否。船員因素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船員管理工作方面應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保障船舶安全航行。船員因素具有多維性、非直觀性、模糊性、多變性等特點,難以細致觀察和全面掌控,尤其是在工作環境下,船員行為受到身體狀況、心理狀態、工作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突變性和不可測性。在船舶航行狀態下,探究影響船員狀態的各種具體因素,對于提高其行為可控性、增強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且現實的意義。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保證船員良好的工作狀態和穩定的工作情緒,是船舶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
1 影響船舶航行安全的船員因素
1.1 生理因素
影響船員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主要指船員的疲勞程度。在海上航行過程中,船員長期處于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緊張等狀態,對感官要求較高,尤其是駕駛人員須通過各個感官從內外部環境獲取相關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判斷,篩選出影響船舶安全航行的信息并對其加以綜合,作出安全航行的決策,從而對船舶進行操作,同時檢查操作的有效性,以達到安全航行的目的。疲勞會嚴重降低船員的感官能力和工作能力,分散其注意力,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大隱患。船員疲勞是導致海上事故的重要誘因,但同時又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面廣,需要從各個層面予以關注。防控船員疲勞不僅是海上安全的需要,也是船員的一項職業保障。
1.2 心理因素
船員的心理因素對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素質會對航行安全構成較大的隱患。
由于船員職業的特殊性,要求船員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從工作情境來看,航海情況千變萬化,航行條件變化迅速,極易遇到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尤其夜間行駛在狹窄水道或在濃霧、大風浪中航行時,更需要船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運用認知能力迅速作出判斷,果斷采取行動;從心理需求來看,作為單性別群體,船員上船后遠離陸地,在相對封閉環境內,經過長年累月的海上漂泊,極易出現悲觀、冷漠、郁郁寡歡等不良情緒狀態,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航行安全來說,都是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1.3 技能因素
作為一項專業性較強的職業,船員需具備一定的技能。若船員缺乏良好的知識、技能基礎及相應的培訓,導致經驗不足和應變能力差,船舶維護保養不能到位,對事故未能進行防范,必然無法有效保證船舶航行安全。
良好的技能包括:了解崗位職責,強化工作技能;了解船舶技術狀態,杜絕潛在安全隱患;加強日常設備維護,熟練操作設備;日常工作要到位,緊急情況能應對;加強對危險品或特殊物品的監裝、監卸;加強運輸過程中貨物監管等。
1.4 態度因素
安全意識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前提。航運企業對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操作要求、行為標準進行規范化、文件化,對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監督和完善;進一步減少安全工作中的隨意性,采取各種措施,督促和引導船舶嚴格按照體系要求運行,加強船員安全意識的培養,避免因對緊急情況處置不當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2 防范船員因素影響航行安全的措施
2.1 預防和控制生理異常
從生理因素角度來說,有關身體素質方面在上船前應做好預防和體檢,同時,注意船上飲食,保證良好的食品供應;在精神狀態方面,確保充足、有效的睡眠以防控生理疲勞。
從船員管理角度來說,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工作量,實時監測每位船員尤其是值班人員的疲勞狀況;改善船上生活和居住環境,為船員高質量睡眠提供保障;組織開展有益的娛樂活動。船員自身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身體和愉悅心情。
2.2 做好船員心理疏導工作
2.2.1 加強船員心理需求和角色需求的管理
航運企業應為船員創造良好的心理需求和角色需求的環境,增加工作的激勵因素,滿足其在工作中的身心需求,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與船員的有效溝通,為船員設定較為具體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通過目標設定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時應減輕船員的受挫感和壓力感,并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2.2.2 提高航海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從航海教育來看,針對航海專業學生、船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因此,應在企業培訓體系內建立一支航海心理學教育隊伍,用以從事航海心理教育的研究和教學,以提高航海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保障船員良好的心理狀況。
2.2.3 船員應提高對心理壓力的認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堅持正確的思維方式,避免陷入心理誤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正確對待挫折,這將有利于遠洋船員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及其從事的工作,從而保證船舶航行安全。
2.3 加大船員培訓力度
航運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船員培訓體系,尤其是船上培訓體系。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均對船員的船上培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船上培訓是船員保持崗位適任的重要條件。岸上技術支持是保證現代化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應配備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海上工作資歷的公司管理人員,在必要時對船舶安全航行給予技術指導,確保航行安全。
2.4 提高船員安全意識
高度警覺的安全意識是船舶航行安全最有利的保護。通過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后果警示、安全流程強化等開展專項活動,建立全面的安全意識教育體系,切實提高船員安全意識。
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積極創造新的管理制度和機制以適應新的企業安全文化運行;加強輿論宣傳,使船員接受新的安全價值觀,并逐漸用以指導自身行動;企業領導以身作則、積極倡導;利用制度強化安全意識,使船員從思想上接受企業所倡導的安全價值理念。
3 結 語
本文通過對影響船員狀態的各種具體因素進行有效辨識,從預防和控制生理異常、做好船員心理疏導工作、加大船員培訓力度、提高船員安全意識等4個方面提出切實、具體的管理措施,而對于船員疲勞狀態測定、技能勝任力評價等方面還需進一步的細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