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紅
(新疆通藝市政規劃設計院,新疆昌吉 831100)
近年來,我國發生多次重大地震災害,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北京時間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在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
阜康市地處于烏昌地區,位于北天山地震帶,地震活動具有強度大、頻度高的特點。隨著阜康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構)筑物大量存在,基礎設施復雜,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災害風險,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一旦發生地震,將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
城市避震疏散系統主要由避震疏散分區、避震疏散場所及避震疏散通道三部分組成。
按照城市空間結構、居住社區分布以及緊急避震疏散場所服務半徑500 m,步行約10 min,固定避震疏散場所服務半徑2 km~3 km,步行約60 min到達的原則,劃分避震疏散分區,以便快速有序地進行疏散,安置受災群眾,可以減少人員傷亡,防止交通堵塞,是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
避震疏散場地是指地震災害發生時臨時避險和災后短期安置而設置或指定的室外空間或建筑,應堅持平災結合的原則,結合城市的綠地和廣場進行規劃布局。避震疏散場地主要分為中心避震疏散場所、固定避震疏散場所、緊急避震疏散場所、防災據點和防災公園五種類型。
避震疏散通道是分布在城市中的各類地上地下道路、鐵路、公路以及水上航道等,其中有些是專為防災疏散設計的專用通道,但大部分通道是兼用的,平時作為城市交通設施,災害發生時則起到了疏散防災的作用,聯系主要的避震疏散場地和抗震基礎設施。主要分為救災主干道、避震疏散主干道及避震疏散次干道三種類型。
避震疏散場所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場所名稱、場所面積、場所地理位置、場所類型所屬行政區等。至2012年,阜康市城區有綠地面積403.97 hm2,其中公園綠地為94.29 hm2,生產綠地為79.71 hm2,防護綠地為78.15 hm2,綠地率23.7%,人均綠地面積為54.6 m2(見表1)。

表1 阜康市現狀各類綠地匯總表
阜康市城區現有避震疏散場所16個,其中固定避震疏散場所3個,緊急避震疏散場所13個。避震疏散場地總面積為47.2 hm2,人均疏散面積為6.3 m2。
通過實地踏勘與資料分析,阜康市現有避震疏散場所,多為街頭綠地,主要分布于城市道路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避震疏散場所分布不均。2)固定避震疏散場所不足,沒有中心避震疏散場所。3)大多避震疏散場所無法滿足不同方向的兩個出入口。4)部分避震疏散場所周邊道路狹小、擁擠,難以滿足有關消防疏散要求,使救災車輛無法快速抵達。阜康市現狀主要避震疏散場所見表2。

表2 阜康市現狀主要避震疏散場所一覽表(示例)

表3 避震疏散分區一覽表(示例)
阜康市分為FK01區~FK14區,共14個疏散分區。規劃于吐烏大高等級公路出口處的倉儲用地處設置救援物資集散地,用于震后物資的儲備中轉,中轉至各個分區的物資分發點。規劃于阜康市體育文博中心設直升機起降點,用于震后指揮及運送物資。
避震疏散分區見表3。
規劃區內應按照避震疏散要求設置固定和緊急避震疏散場所(見表4),并應確保避震疏散途中和避震疏散場所內避震疏散人員的安全;對人口密集和高層建筑區應考慮設置防災公園和防災據點。

表4 阜康市避震疏散場所規劃一覽表(示例)
規劃的避震疏散通道應形成連通度較高的網絡(見表5),可以聯系所有的固定疏散場地和主要的緊急疏散場地。疏散道路以瀝青路面為主,不符合要求的應逐步改造,并應對相關橋梁進行抗震加固。對于老城區疏散巷道應結合舊城更新改造工程,對其進行改造升級,使其達到避震疏散的要求。整治市區商業中心周邊地帶交通、停車秩序,加強對占道經營、占道停車、亂停亂放多種違章占道行為的整治,確保大型建筑周邊的消防通道暢通。

表5 避震疏散道路一覽表(示例)
城市避震疏散規劃作為城市抗震防災規劃中的重要篇章,是落實城市綜合防災體系的一項專業規劃;是對城市空間和城市抗震要素的合理配置;是從城市抗震安全的角度,對城市規劃的補充或細化。通過該規劃的落實,實現城市抗震基本防御目標,為城市新建工程抗震設防布局、選址提供依據和指導,對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洪昌富.加強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研究,建設安全城市[J].現代城市研究,2008(10):6-11.
[2] 李樹華.防災避險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 王志濤,蘇經宇,馬東輝,等.以城市為對象的抗震防災空間布局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9,31(4):99-104.
[4] 徐 波.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