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旭東 盧明
【摘要】 住宅寬帶接入是基礎通信運營商最重要的業務之一,本文著重探討住宅類寬帶接入的建設方案及案例,供參考。
【關鍵詞】 寬帶接入 住宅 建設方案
一、寬帶接入相關定義
1、FTTH端口
FTTH端口為實際可以接入用戶的端口,在不同的建設方式下具有不同含義。(1)引入光纜實現光纖入戶中實現入戶的引入光纜總芯數。(2)接入配線光纜終結在樓道分纖盒,不建設引入光纜中指接入配線終結在光纜分纖盒的總芯數。(3)分光器以下的光纜均不建設中指分光器接入用戶側端口數。如1:32分光器為32個端口,對二級分光應計算所有用于接入用戶端口總數。
2、FTTH覆蓋家庭
“FTTH覆蓋家庭”是指接入光纜已布放到家庭室內、門口或樓道。
二、建設細則
(1)已有五類線布線新建城市住宅。對于新建住宅,開發商或異網運營商已進行五類線布線小區,可考慮采用PON+LAN 方式進行建設。PON+LAN設備安裝在五類線匯聚點。(2)無五類線布放新建城市住宅。無五類線布線的新建城市住宅區域原則上采用FTTH薄覆蓋方式進行建設,薄覆蓋建設端口量根據市場提供的業務需求進行建設。(3)既有城市住宅區域寬帶建設原則。城市住宅既有區域改造方式優選FTTH,對于已有五類線綜合布線的區域采用PON+LAN方式。(4)建設要點。多層住宅二級分光點箱體以覆蓋2-3個單元為宜,箱體容量以24芯-48芯為宜,箱體一般安裝在一樓樓道或負一層便于走線不影響住戶的位置。
高層住宅一級分光點箱體宜設置在樓宇中間一層或負一層弱電間/井內,若高層住宅單個單元住戶數偏多,一級分光點箱體亦可設置在本單元一層或負一層弱電間/井內。高層住宅二級分光點箱體以覆蓋層數不宜超過7層,最大覆蓋住戶數量不宜超過48戶,體一般安裝在中間樓層的弱電井內。
三、城市住宅場景案例
3.1 多層住宅標準化案例
城市多層住宅小區標準化案例共2個,為了便于做對比,選用小區場景全部一致,僅僅是選用的建設方式不一致。(1)城市多層住宅小區標準化方案小區模型介紹。某新建多層小區,本小區共有多層住宅6棟,共有住戶240戶。其中1號樓5層6個單元,每單元10戶,共60戶;2號樓、3號樓、4號樓每棟樓6層3個單元每單元12戶,每棟樓36戶,3棟樓共108戶;5號樓6層4個單元每單元12戶共48戶,6號樓6層2個單元每單元12戶共24戶。(2)案例1。采用二級分光方式進行建設,共計覆蓋住宅套數240套,建設端口128線(按末梢分光器端口數量進行測算),皮線光纜未包含在方案中。①主干光纜設計:經測算需主干光纜5芯,配置GYTA-6芯光纜作為主干光纜。②分光方式:采用二級分光結構,一級分光配置1分8,二級分光配置1分8。③一級分光點設置:小區設置2個一級分光點,分別設置在1號樓5單元與4號樓2單元內。④分光器配置:共設置2個一級分光點,8個二級分光點,一級分光配置1分8分光器3個,二級分光配置1分8分光器16個。⑤箱體配置:根據覆蓋住戶數量進行配置。⑥配線光纜配置:根據終期二級分光器配置數量配置。一級分光點至二級分光點配線光纜采用星形網絡結構點對點單條進行布放,中間未有串聯箱體及接頭方式布放。(3)案例2。二級分光點及以上部分與方案1相同,相比方案一增加從二級分光點至各單元的光纜分纖箱。(4)多層住宅場景各種方案對比。以上案例的共同優勢:采用二級分光結構、分光器初期配置低,后續可隨住戶發展逐步擴容。案例1較案例2的優勢:案例1末梢光纜分光器箱體覆蓋2-3個單元,單箱體覆蓋住宅套數更多,使網絡更薄。降低工程造價。案例2較案例1的優勢:案例1中用戶開通時皮線光纜跨單元布放時比案例2各箱體都在每單元中要長,同時皮線光纜在后期用戶開通跨單元時穿放,施工難度更大。(5)適用場景。案例1適用對皮線光纜布放美觀無特殊要求的多層住宅改造小區。案例2適用各單元間暗管或橋架不便于布線、對皮線光纜布放美觀有特殊要求的改造小區(需要在暗管中布放)。
3.2 高層住宅FTTH建設方式標準化案例
(1)小區情況介紹。小區內共有4棟高層住宅樓宇,每棟24層,2棟樓2個單元,2棟樓3個單元,每單元一梯4戶。小區共計住宅960套。新建管道。(2) 新建高層住宅標準化案例。在每個樓負一層弱電間設置1個一級分光點,由一級分光點出配線光纜至各單元不同樓層二級分光點,每個二級分光點覆蓋6層,共設置4個一級分光點,40個二級分光點。不布放皮線光纜。管道在每個樓宇入樓1孔,敷設在小區綠化帶內。(3)本標準化案例適用場景。用于單獨進線的新建及改造高層住宅樓宇場景。
結語:本文根據住宅形式不同、環境不同、人員結構不同,提出有效調整網絡布放方式,靈活多變,希望通過對市場合理區分,積極探索、勇于嘗試、不斷總結,為寬帶的建設給出一點有用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