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羽安,潘國富,史小雨
(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1400)
多星座三差法在動態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譚羽安,潘國富,史小雨
(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1400)
GPS技術具有測站間無須保持通視,全天候工作,可同時獲取三維位置信息等優點,從而在滑坡沉降、橋梁和大跨度工程結構變形監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不斷發展,使同時可觀測的衛星數大大增加,GPS/BDS雙系統在變形監測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傳統的GPS動態變形監測方法主要包括似單差法和雙差法。余學祥等對似單差法進行了研究[1],這種方法無須探測周跳,只要兩顆衛星就可解算出變形量,但需要準確地改正接收機的天線相位中心偏差[2],同時需要固定雙差模糊度,并且該方法是以變形量較小為依據的。陳永奇等研究了雙差法[3],但為了模糊度的快速固定,要么提高初始坐標的精度,要么加大搜索空間。李征航等提出了在變形量很小的情況下固定模糊度的簡便方法[4]。為了提高搜索效率,劉根友等研究了阻尼LAMBDA方法[5]。
為了避免模糊度的固定,同時減小對初始坐標精度的依賴,并能夠應對有較大變形的監測,劉志平等研究了三差法,采用簡化后的三差公式進行動態變形監測,但應用簡化公式時歷元間隔應小于或等于12 s,并且直接獲取的是前后歷元的變形信息[6]。在實際工程中,歷元間隔為15 s、30 s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為了對歷元間隔沒有嚴格要求,直接獲取相對于初始坐標的變形量,同時充分利用GPS/BDS雙系統的充足衛星,本文提出采用完整三差公式的三差法,并開發了軟件,對實際數據進行了處理,快速準確地提取出了變形信息,說明該方法適合動態變形監測的需要。
1.基本原理
tn歷元線性化后的雙差觀測方程為


由于簡化公式對歷元間隔有限制,并且會因為簡化導致精度損失,直接獲取的變形量是兩個歷元間的相對變形量,不能夠直接獲取相對于初始坐標的變形量,因此本文直接使用完整的三差方程,采取抗差嶺估計,直接獲取監測點當前歷元相對于初始位置的三維變形信息。上述式中有6個未知參數,因此必須有8顆以上的觀測衛星(考慮到雙系統參考星),在使用GPS/BDS雙系統時,目前這個條件在很多區域是可以滿足的。隨著BDS的衛星越來越多,這個條件將不會成為限制。
基于式(3),誤差方程可列為


對式(4)采用抗差嶺估計,這樣既可以在系數陣病態情況下進行穩健估計[7],另外,由于周跳在三差觀測值中表現為粗差[8],所以還可以進行抗差,從而得到正確的變形信息。
2.抗差嶺估計
在三差觀測值中,周跳表現為粗差,為了抵抗粗差,需要進行抗差以得到穩健的估計。本文采用楊元喜的三段權函數進行抗差估計[9]

式中,為標準化殘差;Pi為初始權;為等價權;k0、k1分別為上下邊界值。在估計過程中,根據殘差不斷調整權陣,降低殘差過大觀測值的權,以達到抗差的目的。
在形成三差方程時,由于前后兩個歷元的系數陣變化很小,這難免會導致法方程的系數陣病態,為了改善法方程的病態性,因而采用嶺估計。參數X的嶺估計如下

式中,N=ATPA;k為嶺參數。當法方程系數陣病態時,最小二乘估計表現得相當不穩定[10],通過嶺估計,可以得到穩定的估值。
將抗差和嶺估計結合起來就是抗差嶺估計,參數X的抗差嶺估計為

抗差嶺估計公式只是將嶺估計中的權陣換成了等價權。抗差嶺估計既可以改善法方程的病態性,又可以抵抗粗差的干擾[10]。
3.GPS/BDS可見衛星數分析
BDS在2012年底完成了亞洲組網,到2020年,GPS/BDS的衛星總數將達到67顆。
本文采用中海達的星歷預報軟件對目前GPS/ BDS可同時觀測的衛星數進行了分析,為了具有一般性,本文將截止高度角設置為10°,統計了廣州、哈爾濱、蘭州、成都4個城市的情況,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區域GPS/BD可見衛星數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在中國的不同區域,可同時觀測的GPS/BDS衛星數已經相當可觀,基本上都在16顆以上。
以廣州為例,其一天24小時中可見衛星數的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位置精度衰減因子PDOP值如圖2所示。

圖1 廣州地區GPS/BDS衛星數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廣州地區,每個時間段可同時觀測到的GPS/BDS衛星數在16顆以上。從圖2中可以看出,PDOP值都小于2,說明衛星星座的分布比較好。BDS最終將有35顆衛星,屆時可同時觀測到的GPS/BDS衛星將會更多。
本文將該方法編制成了軟件,對重慶滑坡項目的實際數據進行了處理。該項目采用的接收機為中海達的VNet6,該機為雙頻機,可接收GPS/BDS數據,基準站和監測站的采樣率均設為15 s,試驗時間為當天的10:30―12:00,在11:00左右對監測站的接收機作了微小移動。圖3、圖4、圖5分別顯示了整個過程中北、東、高3個方向的變形解算信息。

圖3 GPS/BDS三差法北向解算圖

圖4 GPS/BDS三差法東向解算圖

圖5 GPS/BDS三差法高程方向解算圖
從圖3、圖4、圖5可以看出,該軟件很明顯地反映出了11:00左右的變形,在11:00左右,北、東、高3個方向上大約都有1 mm的變形,這說明該方法能夠進行高精度的變形監測。
本文提出了在GPS/BDS衛星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采用完整的三差公式進行動態變形監測的方法。并將該方法編制成軟件,對實測數據進行了處理,驗證了該方法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該方法能夠對北、東、高3個方向1 mm左右的微小變形作出及時準確的反映。隨著多星座的不斷發展,多星座在變形監測領域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在實際應用多星座進行變形監測時,應該事先對測區內在一天24小時中能夠觀測到的衛星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采取相應的多星座變形監測技術,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GPS變形監測的SSDM方法的理論與實踐[J].測繪科學,2006,31(2):32-35.
[2]余學祥,徐紹銓,呂偉才.似單差模型中接收機鐘差的單歷元算法[J].礦山測量,2004(1):9-12.
[3]陳永奇,LUTES J.單歷元GPS變形監測數據處理方法的研究[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1998,23(4):324-328,363.
[4]李征航,張小紅,朱智勤.利用GPS進行高精度變形監測的新模型[J].測繪學報,2002,31(3):206-210.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8]李征航,黃勁松.GPS測量與數據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9]楊元喜.自適應動態導航定位[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6.
[10]隋立芳.抗差嶺估計原理及其應用[J].測繪通報,1994(1):9-12.
Application of Multi-constellation Triple-difference Method in Dynam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AN Yu’an,PAN Guofu,SHI Xiaoyu
提出適合動態變形監測的多星座三差法,該方法無須固定整周模糊度,直接采用完整的三差公式進行抗差嶺估計,解算出變形量。采用該方法開發了軟件,對實際的工程數據進行處理,處理結果表明本方法能快速準確地反映出北、東、高1 mm左右的變形,說明該方法能夠在高精度的動態變形監測中得到應用。
動態變形監測;多星座;三差法
P228.4
B
0494-0911(2014)10-0054-03
2013-09-13
譚羽安(1990―),男,湖北建始人,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精密衛星導航定位理論與應用。
譚羽安,潘國富,史小雨.多星座三差法在動態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14(10):54-56.
10.13474/j.cnki.11-2246. 20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