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祥,林良彬,唐力明
(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東廣州 510500)
國土資源網格化在線監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丁華祥,林良彬,唐力明
(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東廣州 5105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數量和城市建設不斷擴張,國土資源存在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后備耕地資源少、土地資源污染嚴重等問題。在土地監管方面,違規違法用地屢禁不止、土地批而未建或閑置、管理存在時滯等現象日益嚴峻。如何提高國土資源監管效率,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問題亟待解決。
在城市的規劃管理中,通常以街道、社區為基礎,將城市分成若干網格單元進行管理,以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全覆蓋。國土資源網格化在線監管同樣采用這種思想,以“一張圖”數據中心為基礎,將土地以鄉(鎮)為單元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監管責任人,采用執法網格化管理的思想,實時對土地執法巡查、批后監管、礦產執法、地質災害點巡查、測量標志保護5大類業務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報告和制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1]。
1.四級網格化運行模式
國土資源網格化監管以數字城市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為基礎,依托“一張圖”數據中心,通過規定的準則和方法將土地劃分為省、市、縣、鄉(鎮)4級無縫網格,并對網格進行統一編碼,將網格內國土資源管理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以組為單位實時對所負責轄區進行動態巡查,從而將所有土地和農戶都納入國土資源監管體系[2]。4級網格的劃分和職責如下:
1)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是國土資源網格化監管的監督單位,負責督促和指導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開展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的具體工作,并及時匯總分析轄區內土地執法巡查、批后監管、礦產執法、地質災害點巡查、測量標志保護5大類業務情況。
2)市級國土資源部門是國土資源網格化監管的責任主體,主要對巡查人員和巡查事件進行考核,并對市級范圍內的土地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匯總分析。
3)縣級國土資源部門是巡查業務辦理的主要執行部門,對巡查人員和巡查事件進行管理,并統計出地類、規劃用途、報批情況、供地等情況,以供后期分析判斷。
4)鄉(鎮)級國土資源部門是現場巡查的主體,巡查人員實時利用手機、視頻、衛片等手段開展土地利用動態巡查,記錄巡查結果及違法用地案件,并按時反饋給專崗工作人員。
2.業務閉環在線管理
網格化國土資源在線監管以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為核心,以各項管理業務流程優化為主線,實現各級國土資源“發現―核查―執法―監督―評價”閉環在線管理模式,積極調動基層力量對國土資源進行監管,有利于全面快捷地掌握土地動態信息,保證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發現查處“六及時”(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匯報、及時拆除、及時查處、及時移交),逐步建立溝通快捷、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反饋快速、處理及時、運轉高效的國土資源監管長效機制,實現國土資源精細化、動態化的管理[3]。
國土資源網格化監管通過建立精確、全方位覆蓋的網格,采用“集中存儲,分布更新”的思想逐步建立國土資源網格化信息管理服務體系,形成動態空間數據更新和維護工作機制,為國土資源網格化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行提供信息保障[4]。同時依靠多個應用系統實現信息的管理和共享,為分析決策、監督指揮等奠定基礎。國土資源網格化監管系統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平臺總體框架圖
系統的用戶包括省市縣級領導、執法業務人員及鄉(鎮)級巡查人員,用戶通過各子系統提供的消息、地圖、分析及數據等服務實現對數據的統一管理,為國土資源應用分析決策提供支撐作用。各級用戶的權限不同,任務各有側重點,責任明確,協同完成國土資源監管。
1.業務流程
系統的具體業務流程為:鄉(鎮)級國土資源部門主要進行土地利用情況的動態巡查,并將巡查結果反饋到業務管理系統中供市、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管理分析,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對整個過程進行監控分析[5]。具體數據流如圖2所示。
2.關鍵技術
(1)基于移動終端的地理信息服務技術
隨著移動空間信息服務、位置服務和3G移動信息等技術迅速發展,基于開放標準WMS/WFS模式的網格地圖服務,構建WebGIS與移動GIS應用相結合的網格化在線監管服務成為國土資源執法管理的重要發展趨勢。在無線網絡環境下,通過在線地理信息服務,為在線/離線數據提供實時交互一體化的移動地圖及實時下載矢量地形圖或影像數據功能,并能動態地分析出實現疑似違法用地的報批情況、規劃情況、地類情況等信息,從而為動態執法巡查提供技術支撐。

圖2 巡查業務數據流
(2)多線程并發訪問服務監控技術
當Web應用服務器、事務監控器面對突發性的數量巨大的瞬時客戶請求時,傳統線程池暴露了諸多弊端。通過改進傳統線程池,采用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多線程設計管理模式,對多線程采取了更好的同步并發控制策略,并結合動態監控反饋技術,有效提高了程序的實時響應能力,改進程序的設計結構,更有效地發揮處理器的功能,減少對系統資源的頻繁調度和切換,實現在Web上對全省3000多個動態在線巡查目標進行實時監控和軌跡回放。
(3)網格化任務自動分配監管技術
訪問授權是信息安全的保障,系統以信息防范和保護為主要策略,自動處理和解析各類機型的移動終端,同時注重GIS特性的優化和特殊處理,通過加強授權方法維護信息安全。在此基礎上,基于“分級負責,均衡分配”的分配思想和“任務分解結構、任務導向特性”的分配原則,以鄉(鎮)國土資源所有執法隊為最小網格單元,綜合考慮區間、時間、人的任務要求,自動制定網格任務,通過配置用戶訪問賬戶及移動端IP,完成自動分配網格任務。同時,領導可實時網上監控或通過手機網上辦公系統隨時掌握任務辦理情況。
廣東省國土資源動態巡查系統采用網格化國土資源監管的思想,針對目前土地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應用為導向,面向省、市、縣、鄉(鎮)4級管理部門提供不同服務,改變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過程中取證難、信息上報不及時、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狀況,進一步促進了國土資源信息化、常態化、規范化發展。
1.網格劃分與編碼
網格的劃分是網格化管理系統構建的第一步,為了保證網格單元的構建和管理的規范化,便于管理的實施,應依據統一的劃分原則及編碼方法。廣東省國土資源網格劃分以行政管理單位為基礎進行。這種網格劃分方法與城市地籍管理具有相容性,便于進行信息的收集、統計、整合,該網格體系的動態變化與城市社會、經濟、自然的真實過程十分接近,有利于時空行為的建模。同時,這種劃分方法不僅能夠滿足國土資源網格化管理的需要,還能夠作為與國土資源相關的各種社會經濟數據普查和統計的基本單元[6]。
為了便于計算和管理,需要對每個網格單元進行編碼,廣東省國土資源網格編碼由3部分組成,用13為數字表示,依次是6為市轄區碼、3位鄉(鎮)編碼和4位網格編碼。編碼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國土資源網格編碼結構
現以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為例簡單介紹網格的劃分與編碼,具體劃分與編碼如圖4所示。

圖4 廣州市越秀區網格劃分與編碼
圖4中黑線包圍斑塊的編碼為4401040060005,其中440104為廣州市越秀區的行政編碼,006為網格所在街道辦事處編碼,0005為單元網格編碼。這種編碼方法能夠明確地表示出網格的屬性,通過編碼的前兩部分即可快捷地查詢出網格的所屬區域,非常便于管理和計算。
2.與電子政務平臺集成
廣東省國土資源動態巡查系統實現了與電子政務平臺的集成,通過電子政務平臺將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連接起來,形成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種空間基礎數據的實時動態更新與管理,以及巡查人員、巡查事件、違法用地案件的辦理情況的管理,能實時掌握違法用地案件的辦理情況(發現→立案→調查→初審→終審→辦結),形成標準化、公開化、規范化、格式化業務辦理流程,實現圖文一體、人性化辦公模式,從而掌握國土資源的監管全過程、全方位信息。
3.在線巡查系統
在線巡查系統主要是面向執法巡查人員(網格執行者)開發,執法巡查人員以組為單位,適時利用與后臺服務子系統連接的移動端設備進行動態巡查,當發現疑似違法用地的現象可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坐標采集,并將巡查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自動發送回服務器。服務器端則利用客戶端采集的坐標范圍,并結合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建設用地審批、用地報批、土地供應等數據進行用地是否違規違法的初步判斷,并將初判結果返回給終端用戶[7]。
4.巡查業務管理系統
巡查業務管理系統主要由縣級和鎮級用戶(網格管理者)使用,該系統可對土地執法案件辦理信息、批后監管巡查信息、地質災害信息、損壞的測量標志信息等進行管理,并通過網絡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同時可根據需要生成各類統計圖表,為領導分析指揮提供支持,最終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業務處理網絡化、行政管理科學化、辦公流程自動化的應用層面,減少往返現場次數和內業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8]。
5.監管系統
監管系統的主要用戶為各級領導(網格監督者),通過該系統可實現對巡查人員、巡查案件的動態監控,高效靈活的數據展示、查詢、分析和挖掘功能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支撐作用,同時能夠實時查詢巡查人員工作情況、統計巡查人員考勤并生成報表等功能為巡查工作考核提供了依據,實現對巡查工作的在線、量化的監督管理,確保巡查任務的落實。
工程項目依托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綜合運用動態巡查、視頻監控、遙感監測等多種手段,通過將區域劃分為全覆蓋的網格進行管理,實現了國土資源監控的精細化、無縫化和動態化,同時創新采用監管分離工作模式,實行權力下放,建立了“審批一條龍、監管一體化、服務一站式”的工作新機制,全面提升了服務、監管質量。
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監管到位的土地執法新機制、“集中存儲、分布管理”的數據管理思想,實現了各個部門基礎數據的交換和共享,集成了管理工作協同平臺,避免了重復建設、信息分割的局面,最終形成各司其職、相互聯動、綜合監管的動態執法格局,有力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同時,網格技術憑借其自身具有的大量吞吐量計算能力、數據透明訪問及應用服務集成等諸多優勢,在土地利用監測、國土資源數據開發利用、國土資源部門網上審批等國土資源信息化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李德仁,朱欣焰,龔健雅.從數字地圖到空間信息網格―――空間信息多級網格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3,28(6):642-650.
[2]李德仁,賓洪超,邵振峰.國土資源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33(1):1-6.
[3]龔健雅.地理信息系統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李長生,岳建偉.基于二重網格化的國土資源區域執法監察管理方法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2):28-29.
[5]姜愛林,任志儒.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2):4-14.
[6]馬寅華.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中網格制度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7]陳述彭.推廣格網系統[J].地球信息科學,2005,7(3):3-4.
[8]韓杰.基于GIS的土地監察管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測繪通報,2007(6):58-6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 Grid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DING Huaxiang,LIN Liangbin,TANG Liming
基于國土資源“一張圖”數據中心,創建了“發現―核查―指揮―監督―評價”的統一業務模型,實現了土地巡查、批后監管、礦產開發、地質災害點防治、測量標志保護5大類業務全省統籌管理,建立省、市、縣、鎮4級網絡化精細管理、分析和決策體系,形成了全省統一指揮、快速執法、無縫全覆蓋的立體化監管及綜合應用,提升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有效性、權威性和實時性,全面提高了國土資源執法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
“一張圖”數據中心;網格化管理;在線監管;地理信息服務;移動執法
P208
B
0494-0911(2014)10-0108-03
2013-12-26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項目(2011168031)
丁華祥(1977―),男,湖北應城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攝影測量與3S集成技術研究工作。
丁華祥,林良彬,唐力明.國土資源網格化在線監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通報,2014(10):108-110.
10.13474/j.cnki.11-2246.201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