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
云冠首山,花擁古城。有著千年歷史的“關外第一城”——興城,又一個春天來臨了。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正在興城扎實開展。行走在興城的鄉野城郭,你會看到:領導干部坐在炕頭與農民促膝交談,普通黨員來到社區傾聽居民意見。閑坐在興城的街頭巷尾,你會聽到: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到實處,周到的服務送到百姓家中。
為政原非易,親民慎厥初。
——興城歷史名人、民族英雄袁崇煥《初至邵武》
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興城即不等不靠,先行一步,開展了扎扎實實的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每名黨員至少聯系一名群眾,深入一線接地氣、查實情——從去年6月開始,“萬名黨員百日調研”活動在興城開展。上萬名黨員走訪群眾23000余人次,征求到意見建議1630條。
邊學、邊查、邊改。針對農村群眾改善生活環境的強烈要求,市政府籌集資金6856萬元,在全市235個行政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昔日垃圾亂扔、污水橫流、夜晚漆黑的現象,被平坦的村路、明亮的路燈、整潔的村容所取代,村村建成了圖書室、文化廣場。
2013年夏天,某重點項目地下基礎爆破工程在徐大堡鎮啟動,部分村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損。村民們找到施工單位要求賠償,并阻止繼續施工。一邊是國家重點工程,一邊是百姓的切身利益,鎮黨委書記鄭艷春心情十分焦急。她頭頂烈日,帶著鎮村干部兩頭跑,胳膊、臉上的皮曬脫了一層又一層。大年三十的下午六點,房屋受損的村民都拿到了補償款,高高興興地過了年,而忙碌了大半年的鎮村干部,有的連年貨都沒來得及置辦。
作國藩屏,垂千秋史傳;濟民功業,在百姓口碑。
——興城文廟名宦祠楹聯
“著力提升百姓福祉”,這是興城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確立的重點工作內容,并為改善民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2013年,興城市籌措資金1650萬元,對1000幢農村危房進行改造。有一天,興城市委書記于學利來到紅崖子鄉古城子村頭道河子,實地調研危房改造情況。
“我們沒有收到建房款。”村民們直言不諱。
于學利馬上打電話追查原因。鄉領導匯報說,他前天去村里看了,那幾戶村民剛開始打地基,怕他們把錢花在別處,所以沒撥款。
“你在說假話!我現在就在老百姓的院子里,人家的房子已經快蓋完了!”
鄉領導無言以對,趕緊安排撥款。
晚上7點多,回到家后,于學利又給市醫院打去電話,讓他們組織力量到頭道河子給村民診病,并特別囑咐要給貧困村民馬義打狂犬疫苗——在村里走訪時,一條小狗咬壞了于學利的鞋,又咬傷了馬義的腳。
第二天,市醫院的醫護人員就來到頭道河子,給馬義打了預防針,給村民送去了一批藥品。馬義聽著醫護人員的囑托,看著政府撥款幫他建起的新房子,一個勁兒地說:“做夢也沒想到……”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各有關部門共爭取資金200余萬元,為農村單身母親修建住房147幢,切實保障了她們的基本生活。古城街道花園村單身母親馮秀杰搬進新居后,她的女兒向有關部門的領導發短信說:“謝謝叔叔阿姨,給了我和媽媽一個充滿快樂的家,一個充滿希望的家,一個充滿陽光的家!”
大道和諧,全局穩定,及邑居民事事通。
——興城作家郭欲侖《沁園春·興城頌》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興城市委、市政府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民情,以務實的態度、創新的精神解決發展進程中的各種難題。
——在全市推廣羊安鄉實行便民服務代理制度的經驗,并推行了流動服務、駐村服務、上門服務。
——窗口單位打破五天工作制,公休日照常辦公。
——在建昌至興城高速公路征地動遷工作中,創造性地提出“線性征地補償”辦法,保證了被征地農戶的利益和將來分地的權利,并兼顧了全體村民的利益。
——市領導主動約談信訪者,并形成了“市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信訪量逐年下降。
……
“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你當自己人,你才會在自覺自愿服務群眾中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興城市委書記于學利深有感觸地說。
雨潤江山綠,風和大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