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區區委組織部
近日,沈陽市沈北新區輝山街道組織各社區制作了1萬多張“親民聯系卡”,發放給小區居民。卡上印有物業、社區、警民等10余個服務熱線電話。
而這僅僅是沈北新區秉持“創新進取、務實為民”的執政理念,從“轉作風、強服務、惠民生”入手,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小小縮影。
早謀先查轉作風
“沈北新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的要求部署,教育實踐活動實現了良好開局。”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曾維深入沈北新區聯系點調研指導工作時,對沈北新區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予了肯定。
為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早在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之初,沈北新區就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通盤考慮,超前謀劃,通過先學先查、先查先改,實現了市、區兩級教育實踐活動的“同頻共振”。
為了摸清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區級領導帶頭深入基層,認真聽取各層面的意見和建議。各單位召開不同層面座談會86次,隨機走訪378次。通過建立“征求意見網站專欄”等方式暢通信息反饋渠道,共收集包括經濟發展、“四風”問題等七大類111個問題。
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沈北新區區委專門在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了由正區級干部擔任組長的級格最高的整改落實組。同時,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對111個問題進行“集體會診”,逐個分析,列出問題清單,分解到61個相關單位和部門。沈北新區先后出臺了《沈北新區機關工作人員問責暫行規定》等一批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關規定,相繼開展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公務用車改革等專項整治活動。目前,全區已完成需要整改事項40件,共清退租借的車輛40輛,清回越野車74輛;騰退超標辦公用房9300平方米;招待費支出比去年下降26%;政府發文數量減少15%,政府簡報數量減少50%。
創新載體強服務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沈北新區把“基層需不需要、群眾滿不滿意、社會認不認可”作為衡量工作的基本標準,精心設計并組織實施了具有“沈北特色”的“兩包四聯三深入”載體活動:通過包保街道和重點項目,聯系重點企業、學校、社區和困難家庭,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入基層,積極推動黨員干部通下情、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服務本領。目前,全區機關黨員干部已與全區11個街道、152個重點項目、700家重點企業、49所學校、190個社區、2700戶困難家庭進行了“無縫鏈接”。
沈北新區還把提高服務能力貫穿于基層黨建工作的始終,在全區深化“共產黨員工程”,基層黨建工作實施項目化管理,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AB崗工作制等,創新服務方式。同時,以區域化黨建為抓手,打造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品牌,使社區黨組織真正成為群眾靠得住的戰斗堡壘。
深推實解惠民生
“學有優教、勞有豐酬、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這是新出臺的《沈北新區關于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中繪就的沈北新區未來三年民生工作新藍圖。
今年年初以來,沈北新區借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教育、醫療、就業、困難群體救助等現實的民生問題,系統規劃了總體目標,還詳細列出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8個方面的具體指標、29項主要任務和5項保障措施。隨著加強民生工作方案的實施,沈北新區將把每年的稅收增量全部投入到民生工程中;將統一城鄉低保標準,并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0%,對低保對象中的未成年人按低保標準上浮20%;在醫療方面,將“二次報銷”比例提高20%……
這僅僅是沈北新區實施民生工程的一小部分,沈北新區還通過向功能區(街道)下放涉及人事管理等10個方面52項職能,并以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為切入點,下沉街道工作重心,強化政府民生服務職能,力爭年內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三年后初步建立符合區情、覆蓋城鄉、充滿活力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普惠于民,讓沈北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