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
39歲的楊寶會看起來比同齡人要成熟、淡定得多。“現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好好工作,多一些時間工作。”“忙忙碌碌一天我就忘記了自己是個病人,忙忙碌碌一天能讓我感到這樣的日子很充實。”
命運急轉直下,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北鎮市紀檢委工作的楊寶會在生病前是個出了名的硬漢。
2010年11月的一天,楊寶會坐在單位北屋的辦公室內,里面的暖氣效果不是很好,凍得他雙腳有點發木。時任北鎮市紀檢委審理室主任的他剛剛接到一份卷宗,這是一個關于當地一位正科級領導干部酒駕致一死一傷的案件,這位領導干部一共身兼5個職務,如何處理他成為擺在楊寶會面前的一個難題,因為在這之前,整個北鎮市紀檢監察系統還沒有處理過類似案件。
為了將案子辦好辦實,楊寶會決定和以往一樣加班查資料,給予當事人最準確的黨紀處分。此后連續3天,楊寶會白天打電話向專家請教,跟上級匯報調查進展情況,晚上則上網查閱資料,凌晨才離開辦公室回家休息。不過此時,他就像在大學里跳高一樣,躍過了一個沒人能躍過的新高度,大腦處于極度興奮狀態。躺在床上的他失眠了,滿腦子都是案件和相關黨紀處分的規定,輾轉反側中,天亮了……
10多天后,案子終于處理完畢。不過就在這時,楊寶會第一次發現自己身體出了問題:嗓子疼,舌頭疼痛得發木,說話費勁兒,渾身冰涼,洗個頭渾身都大汗淋漓……
意識到身體出了問題后,他和妻子赫明三次往返北京看病,最后一次,到北京的第二天,楊寶會和赫明來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拿著報告單說:“你挺可惜啊,雙腎壞死,不可逆!”
幾個從醫生嘴里緩緩吐出來的字,瞬間擊垮了這位東北硬漢,一向樂觀的楊寶會無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彷徨、失落、害怕……一連幾天,他都沒有出門,他覺得自己該好好思考點什么。“希望還在,明天會好”,“你把握不了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些平實有力的話語,給了處于痛苦糾結中的楊寶會從未有過的支撐力。他下意識地擦去平生第一次流出的淚水,想到了自己身上承擔的家庭和工作的重任,暗暗對自己說了一句:“就是有什么病我也不能倒下去!”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選擇向死而生
“大概迷茫了半年,或許也是久病成醫,覺得自己的病并沒那么可怕,因為以前經常鍛煉,胳膊腿都很強壯,大腦清醒著呢,只要不干重體力活兒就沒事兒。之后,看待人生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反倒輕松了。”楊寶會說。
在那段迷茫的日子里,楊寶會以“淺談法院移送案件在審理中應注意的問題”為題,寫了一篇論文。論文談及了當下一個亟待解決的疏漏問題。因異地判決的存在,外地法院不能及時將案件移交給紀檢監察部門,一些已羈押收監人員仍享有黨員身份、享受工作福利待遇等非法利益,沒有受到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有效懲治。某地就出現過一名機關干部在服刑期間仍領取工資,時間長達一年的情況,盡管事后將工資追回,但還是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類事件一旦出現,人們或許會認為這是官官相護的結果。當然偏執最終會止于真相,但過程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黨紀國法在百姓心里的威嚴。在論文里,我把幾年來在工作中發現的一些漏洞很直白地指出來,只是為了給我們將來的法律法規提供參考,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楊寶會說。這篇不足2000字的論文,很意外地讓他在全國紀檢系統論文評比中獲得三等獎,而他的名字也登上了《中國紀檢監察報》。因全省僅4篇論文獲獎,單位獎勵了他2000塊錢,而書寫時的不吐不快,也讓他逐漸走出了內心的迷茫。
楊寶會在大學時曾當過學生會紀檢部長,可能是緣分,他一直熱愛紀檢監察工作。他調到北鎮市紀檢委糾風室任主任后,由審案轉向辦案,更直接地為老百姓辦事。目前,糾風室圍繞民心網開展了很多工作,每天都要接受百姓的各類民生投訴,也會接到反映領導干部違紀問題的舉報。然后,糾風室會聯系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或由糾風室直接處理。
接受腎臟透析的楊寶會其實身體特別虛弱,有時候每天回家時要上的三層樓梯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巨大考驗,常常要歇上好幾氣兒才能到家。即便這樣,楊寶會仍堅持以“健康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由于擔心病情影響工作,楊寶會特意把每周三次的透析拆分為每周一、四、六進行。透析一完,不管幾點,楊寶會總會趕到單位。盡管北鎮市紀檢委的領導再三叮囑他要注意身體,但早來晚走、休息日加班,已成為楊寶會的自覺行動。提起這些,楊寶會只是淡淡一笑:“工作累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只有這樣做才能體現我的社會價值。”
笑對病魔,他為心靈尋找一個新的支點
“之所以去上班,是為了證明自己還能做事兒,還不是一個廢人,還能對社會有所擔當。我岳父曾經也是個紀檢干部,他多次對我說,給老百姓做一百件好事不算多,做一件壞事就多了。咱也是農民出身,你給老百姓一個笑容,讓一個座,他們的心里就會很熱乎。”楊寶會說,糾風室受理的問題平均每天一件,可謂事無巨細。每個季度,省紀委都會根據打分進行排名。這兩年來,北鎮的成績一直排在各縣區的前列。
“有病以后反倒灑脫了,也重新對人生的計劃進行了審視。其實計劃是要根據自己的狀態不斷作出調整的,那才是你的計劃。看見別人如何如何,你也跟著立一個計劃,那個計劃也許不是你的,走下去的話,人生也就不再屬于你了。生病之后,我的人生近乎是從零開始。對我而言,每做一件事都是所得。”楊寶會說,生病前,每遇到問題,他會用本子記下,待日后把問題一點點地解開。現在,他會盡可能一事一結。對于不可為的,已放下了偏執,因為清楚了一個人的軟弱。
由于楊寶會每天加班加點工作,很多同事都“忽略”了他的病情。樂觀灑脫的楊寶會在工作中是“多面手”,由于他辦案有經驗,同事遇到解不開的難題第一個就會想到向他求助。盡管每周三次的透析,讓他回到家里就癱軟得像一攤泥,但不管分內分外,只要有需要,楊寶會總是隨叫隨到,從未叫過一聲苦和累。一起案件遇到了突發情況,楊寶會二話沒說,開起自己的私家車就趕到了四五十公里外的辦案現場。經過一番斗智斗勇,案件終于曙光初露,這時感到欣慰的他才馬不停蹄地開著車趕回了家。“干我們這一行的,腦子不能停轉。需要啥證據?怎樣才能讓嫌疑人從不承認到低頭認罪?……這些問題總要掂量再三。”
“我現在覺得自己對家庭、對工作是一個有用的人,這讓我很滿足。如果感謝的話,要感謝我身邊那些同事和領導。他們沒有因為我的病而放棄我。其實,我是可以回家休息的,工資待遇一點也不會少。說實話,同事們的那份情感,讓我很眷戀。我更要感謝相濡以沫的妻子,沒有她的樂觀辛勞,我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么積極的生活工作態度。”楊寶會說,在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同事們并沒有看低他,也沒有看客所表現出來的同情。而妻子更是不離不棄,完成繁重工作任務以后,回到家還要把所有家務活兒都承擔下來,沒有一句怨言,反倒時常給他講笑話,逗他開心。
北鎮市紀檢委的領導告訴我們:“盡管楊寶會生病了,但同事們卻一直保持著對他的平視。對他的關愛也都是真實的,絕非情感上的施舍。同事們有過想法,要給他捐些錢。領導私下里也找他說了這事兒。楊寶會說,不想給大家添麻煩,他能應付得來。”工作之余,楊寶會經常帶著兒子進行體育鍛煉,“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兒子樹立一個強者的楷模,讓他從小就懂得自立自強”。心情好了,身體舒適了,楊寶會的體重竟然長了10公斤,現在的他正忙著減肥。
“我也迷茫過,但不會輕言放棄,我堅信科技的日新月異會帶來福音。現在我的心態越來越好,因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自己喜歡的事業,所以我過得很充實,很快樂,仿佛身上的每個細胞都充滿著正能量!”
楊寶會的語調舒緩而歡快。目光里透出的,是執著和堅毅。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