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在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南華新村海溝里趕出自家的5 000只跑海鴨回家過夜。該市近年著力打造一村一品,政府為農民出謀劃策,注冊了“跑海鴨”商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海南省委、省政府將今年確定為“深化改革年”,將深化農村改革放在重點推進八項改革的首位,著力補齊這塊“短板”。
海南省農業廳廳長江華安表示,今年,省農業廳將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從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1 擴大土地確權試點范圍
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今年要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目前,我省已經在東方、三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辦證試點工作,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江華安說,今年,海南省農業廳將總結土地確權試點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制定擴大試點工作流程和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每個市縣均選擇1-2個鄉鎮進行試點。
由于過去基礎設施落后,農田肥瘦不一,海南省不少地方存在農民承包地細碎化問題,阻礙了農業現代化耕作。在這次農村土地確權過程中,要嘗試鼓勵農民采取互利互換方式,對細碎土地集零為整。
據介紹,這次農村土地確權,海南省將采用現代衛星定位技術,精確土地面積和四至,并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信息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以圖管地、圖賬對應”。
2 探索“公開掛牌”土地流轉制度
根據中央精神,海南省探索實施“三權分離”的農地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實現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置并行。
“今年,我們將通過試點逐步規范土地流轉。計劃探索實行‘基準地價、公開招租競標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公布不同地區的最低土地租金,然后在這個基準價格之上,實行標的地塊公開掛牌。”江華安說,同時,要建設農村土地公開流轉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有法可依、有序推進。
同時,海南省將探索實現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放活經營權,從而增加農民財產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有條件的地方要推動土地逐步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到2016年新培育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5 000個、專業大戶1萬戶。
3 編制出臺 品牌農業發展規劃
江華安說,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要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培育,引進就是鼓勵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為農業注入新的資金、市場、技術等要素;而培育,就是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江華安說,今年海南省將制定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標準,推廣好的合作社經驗,對空殼合作社、運行不規范合作社進行清理和整頓。
江華安表示,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流通體系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還將繼續培育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組織,發展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和企業,促進農業分工。
“今年,海南省品牌農業發展規劃將會出臺,將著力培育地域公共品牌和商標品牌,培育品牌創建主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江華安說。
4 引資本市場之“水” 解農業資金之渴
江華安認為,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農業企業還應該以寬廣的視野,到資本市場中籌措資金。
今年,海南省農業廳將聯合金融機構,把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以及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逐一列表排隊,逐個制定扶持方案,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農業企業融資培訓力度,力爭一批企業在天津股權交易所等資本市場掛牌交易,在未來幾年再培育3-5個農業上市公司。
此外,海南省還將進一步完善農民小額貸款貼息機制,發展合作社信用經濟;擴大對重點農產品的保險,擴大保險險種,健全農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倍增器作用,引導金融資金支持現代農業,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
(摘自《海南日報》,2014-02-10,況昌勛,蘇曉杰,黃 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