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貿易部表示,由于茶葉種植地的功能改變為更有利于農民的園藝產品種植地,導致印尼國內茶葉產量更加下降。
1月18日,印尼貿易部對外貿易局局長巴赫魯爾·卡伊利在雅加達對記者說:“自從2000年以來,國內茶葉的產量持續下降,種植地從15.3萬hm2減少到12萬hm2,因為許多茶葉種植地改變了功能。”他解釋說,茶葉種植地改變作用是因為農民選擇使用該種植園地播種更有利的園藝產品。“除此之外,由于茶樹已經老化,致使茶葉的質量很低。”
他說,為了彌補國內對茶葉的需求,印尼必須從外國進口茶葉,但從越南、斯里蘭卡及肯尼亞進口的大部分茶葉質量都很差。他認為,除了因為生產費,如工資、肥料價格提高之外,進口茶葉的質量很差,也導致當地農民沒有精神播種茶葉。
他解釋說,茶葉進口量極高也是因為印尼向茶葉產品征收的進口稅很少,只有5%,而中國征收的進口稅達到15%-30%、斯里蘭卡征收的進口稅達到30%、越南征收的進口稅達到50%、俄羅斯征收的進口稅達到20%、伊拉克征收的進口稅達到15%,而土耳其征收的進口稅甚至達到145%。“在最近5年內,我國茶葉的進口額銳升32.5%。2008年茶葉的進口額達到1 190萬美元,而2012年銳升至3 330萬美元。此外,在同期間的出口卻下降。”印尼茶葉出口的業績大約下降1%,即2008年出口額達到1.58億美元,而2012年降至1.57億美元,2013年10月份的出口額再降至1.33億美元。他說:“我希望,利益相關者能找出問題所在,并找到解決方案,以便能提高國內茶葉的生產量,因為在外國的市場份額相當大。”
(摘自印度尼西亞《商報》,20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