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婷
河北省深澤縣留村鄉初級中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曹亞婷
河北省深澤縣留村鄉初級中學
“孩子不是靠著一堂課養大的”。教學需要常規,需要常態,課堂需要真實、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誠一樣。只要認真的反思,適時的調整,必能打造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現象進行了分析,旨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數學教學;問題;教師;學生
數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數學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和學生的進步與成長,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呢?改進數學教學的途徑如何呢?
(1)情境創設偏離教學內容,牽強附會,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數學味”,有些甚至“離題”太遠,不切實際。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應有度,不要生捏硬造,刻意為之。應尊重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結構,有些問題找不到適合情境也很正常,有些問題來自數學本身。
(2)部分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對課標理解不透徹。新課標提出三維目標,以學科知識和數學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為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但多數教師仍側重于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目標完成,將其作為數學學習目標的主體,導致課程目標的失衡,使之教學過程簡單化、程序化。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訓練”,缺乏必要的“培養”。
(3)教學方法模式化,缺乏靈活性。有些教師為了應付集體備課,在進行集體備課時,只是把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分工,沒有進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來”不“思考”,形不成自己的個性化教案,缺少“備學生”的環節,對所謂的“經驗”和“理念”盲目借鑒,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探索與發現的方法是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用探索與發現,高年級和低年級的授課方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新課改不是全部否定原來的教學模式,有些問題的解決采用教師的啟發引導,合情推理來完成更有效,應視實際而定,不應以偏概全。
(4)尷尬的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最能展示一名教師的“修養和內功”,本次調查發現:有些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匱乏,評價膚淺化、瑣碎化、過度化,缺乏激勵性、啟發性,課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是有些教師的評價語言帶有一定的諷刺或侮辱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專家所說“有些孩子是被罵壞的”。如果評價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引發靈感的碰撞;不能有效的發揮其診斷、調節、指導與激勵方面的功能,那就失去了評價意義。
(1)作業質量差,家庭作業缺乏有效監管。初中學生年齡尚小,自制力相對比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在初中階段不完成作業和作業不認真是整個初中階段存在的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放學回家便不在教師的掌控中,家長尤其是農村的學生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往往不能及時督促學生,而學生自制力又差,所以學生不做作業或抄作業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周末和假期作業,更是一塌糊涂。相當一部分學生作業書寫不認真、審題不認真、不認真檢查,稍微有點難度就放棄。很多同學的作業流于形式,每天的課堂教學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去處理作業,而又要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勢必造成了課堂教學的簡單化,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認真做了的同學的時間和精力上的雙重浪費。以致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2)學生厭學,家長不配合。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學生不愿吃苦,學習動機不明確,農村部分家長對此認識不到位,不注重對孩子吃苦耐勞品質及意志力方面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在學習上的有效監督。課堂上,教師的說教及想方設法調動起來的學習興趣,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時間一久,學生的興趣就沒有了。有的教師形象的形容農村第二胎是個男孩,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是天生的“殘次品”,可見家長對其溺愛的程度。怎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真正提高學習效果,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3)相當一部分學生課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覺的方式進行無言的“對抗”。教師如何在課堂上“發力”,才能既能讓優生吃飽,又能讓中等生吃好,還能讓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改變初中高年級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熬課堂”的局面,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4)忽視細節,不注重對學生的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缺乏對數學學科嚴謹性及邏輯性的培養。例如,在調研中看到一名學生的作業是這樣寫的:“四邊形ABCD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見,在平日學習中缺乏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
(1)注重常規管理,加強常規管理的研究,抓好備課環節,備課要“實”,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了解學生的基礎,抓好作業的布置與批改,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
(2)注重加強學科學習,提升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對課程標準、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夠熟練地駕馭教材,把握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目標。不同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同,一個思維靈活的學生,能夠較好地處理新舊知識之間的差距,而一個思維僵化的學生面對新舊知識之間的距離感到束手無策.但是如果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去學習新知識,那么任何問題都會令人感興趣,達到預想的目標。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分不同的層次要求,對優等生加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生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暫差生”加強“雙基”訓練,使其跟上學習進度,對于“睡覺”的學生布置適當的學習任務,使之課堂有事可做,充滿活力。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4)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采用多種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可把一種教法模式化、簡單化,注重在細節上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教師打造“激情”課堂,但課堂上對于“嘴快”的學生應給予適當的“打壓”,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邏輯思維能力及意志力品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