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國
江蘇省沭陽縣潼陽中學
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快樂學數學
劉慶國
江蘇省沭陽縣潼陽中學
在中學教學中,數學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代替的,可是絕大多數學生卻學得并不輕松。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數學,就成為數學教學工作者在工作中探討的一個重要的題目。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數學實驗;輕松學習
雖然數學的重要性是學生所周知的,學生對學習數學也是很重視的,但現在數學成績尤其是農村初中數學的總體成績還應該說不夠理想。絕大多數學生學得并不輕松,尤其是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隨著年級的增長困難也在增加。成績逐漸呈兩極分化趨勢。那么如何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學好數學,就成為數學教學工作者在工作中探討的一個重要的題目。在工作中,教師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都各盡所能,各有良方。現就我的一些想法做法
新教材對于情境引入是非常重視的,很多的數學知識都是利用情境引入的。那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了。有些沒有或是不太符合實際的我們可以進行修改或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①在講《平面鑲嵌問題》時,我播放了中央二臺的節目“交換空間”的節目片斷--處理舊地板磚的情節作為引入,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學習欲望,為構建和諧課堂打下了基礎。
②在講《概率問題》時,我安排學生模擬街上商家搞的摸乒乓球湊數字的游戲,體會概率印象,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熱情。
當然,具體用哪種方式的情景引入,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視教學內容不同而各顯神通。但也要注意,不能過分利用情境,情境太長是會影響上課時間的,有事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那就需要我們老師注意把握尺度。
以往我們的課堂往往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課,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忙著聽、忙著記,長此以往怎會不厭?就連我們教師聽公開課都會有人睡著,更何況是學生呢?所以課堂形式多樣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例如:當講到《有理數的計算》、《解方程》等相對枯燥的內容時,可以采取分組競賽,模擬“開心辭典”節目方式、有獎搶答等形式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超級女生風靡全國時,我也模仿超女進行的PK賽,學生參與熱情空前高漲,紛紛涌上講臺搶題做,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中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的興趣不濃,有很大原因是認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升學考試,數學學習枯燥乏味。而開展豐富多彩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意義的參與到主動學習和應用數學中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習《頻率分布》時,安排學生利用星期日自選主題分析、總結、調查、研究,繪制頻率分布直方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有的同學對學生看電視的時間進行調查,有的對學生的睡覺時間進行調查,有的對學生到校時間進行調查。等等。同學們參與意識強,成果顯著。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培養了能力,又借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中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難,往往就難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空對空地學習,死做題、做死題,這顯然是行不通的。新課程相應安排了一些活動,例如,讀一讀,課題學習等。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增加一些。我在進行《三角函數》的應用教學時,將學生帶到操場,師生合作測量旗桿高度后,再分小組測量指定樹高,第二節課統計數據歸納總結;在學習利率問題時,我先讓學生銀行,實地調查,體驗了解相關知識后,再回到課堂以討論課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從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為靈活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學生對教室外的數學課堂非常歡迎,只是課堂秩序控制要預先安排好,否則只放開而收不攏,當然是不可能達到效果的。
學習效果是需要檢驗的,做出的成績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學生也不例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呈現出多元化局面,數學實驗效果也就成為依據之一。例如在學習了《平面鑲嵌》、《等腰三角形》、《多姿多彩的圖形》后,我都分別安排了學生利用多媒體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幾何作品,除了在家長會上展示以外,我還開展了一次有趣的風箏制作和放飛比賽,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美,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學科的特點,我們的課堂肯定不可能天天熱鬧,我們的教學內容也不可能節節有趣,以往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更多的思考怎樣讓學生聽懂會用而忽略了學生愿不愿意聽,有沒有興趣聽。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動,學習自覺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沉悶的課堂氣氛更容易讓他們昏昏欲睡。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這些課堂的主導者時不時的給課堂添點“料”、加點“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相關資料也證明有幽默感的老師是最受歡迎的。這就對我們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然,要想徹底解決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習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讓學生輕松學習,快樂成長確實是我們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要達到這個最高境界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以上只是我數學教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還不夠成熟,但愿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師生朋友參與到輕松快樂學數學的探討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