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榮 翟勝強 王建英 謝蓮英 毛玲 祝慶山 姚慶童
(1.華北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廠;2.華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3.華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廠)
牙刷狀油藏含油井段長,含油層數多,含油高度窄,油層分布受斷層控制明顯,各個砂層在斷鼻高點均可能形成油層,剖面上順斷層呈典型的“牙刷式”分布,平面上沿構造高部位呈“疊瓦狀”展布[1],油藏具有“小、碎、貧、散”的特點[2]。利用大斜度多靶點、一井多探新方法進行滾動開發,由于注水效果差或無注水條件,油井動液面、產液量下降快,泵效大大降低,運行成本增加,使用常規有桿泵的方法采油不能滿足生產要求,現在許多油田采用小泵深抽的方法來解決[3]。2000年唐周懷等人在胡慶油田常規的管、桿、泵、抽油機、減載裝置將Ф44 mm、Ф38 mm管式泵下至2300 m、3000 m,降低了抽油機井懸點載荷,并取得了節能降耗的效果[4];邱軍等人[5]在TZ4-7-52 井,利用減載裝置配合CYJY14-5-53HB 型抽油機將Ф 38 mm 管式泵下至3200 m,抽油參數為沖程4 m,沖速4 min-1;徐蘇欣等人[6]將其發展到Ф 32 mm、Ф 28 mm管式泵下深至3500 m,并取得了成功。但牙刷狀油藏油井造斜點高,井斜角大,方位變化頻繁,減載裝置入井困難,同時還需要滿足抽油機井能效的要求[7]。這里利用現有采油設備,優化桿柱組合,嘗試將Ф 32 mm 管式泵最深下至2600 m,30 余口油井現場試驗,平均泵效由34.81%提高到60.19%,能耗降低近10個百分點。
小泵深抽的特點:泵徑小、泵掛深。小泵深抽技術最初有Ф56 mm、下掛深度大于1600 m;Ф 44 mm、下掛深度大于1900 m;Ф 38 mm、下掛深度大于2200 m三種。如今隨著工藝不斷改進,小泵深抽技術的泵徑已經縮小至Φ 28 mm,泵掛深度達到3000 m。減小泵徑,加深泵掛,可提高抽油泵的沉沒度,增大生產壓差,提高油井生產效率。
沉沒度小于200 m,泵效低于25%,示功圖顯示供液不足的抽油機井。同時,為保證深抽效果,盡量選擇低含水、低產量油井,且50 ℃原油黏度小于300 mPa·s,含砂量小于0.5%。
在桿柱組合時,將應力-強度干涉模型引入桿柱設計,提出抽油桿當量疲勞分布、當量工作應力分布、疲勞強度可靠度的假設,針對不同油井的地質特點、原油物性,將抽油桿設計由靜強度、常規疲勞強度設計引向動強度設計[8]。D 級桿采用三級組合;HY級桿可采用22 mm、19 mm兩級組合;井斜時采用內襯油管與雙向接箍;依據不同的油井采取必要的防蠟、防腐措施。
1)泵掛深度的確定。根據油井液體的性質,確定合理的沉沒壓力,然后依據沉沒壓力和井底流壓確定泵掛深度[9]。
2)抽油泵的選擇。理論上柱塞面積與下泵深度的平方成反比,抽油機懸點最大載荷和減速箱最大扭矩都與柱塞面積成正比。研究表明:當泵掛深度、沖程、沖速一定時,如果所選泵徑能使因彈性變形而引起的沖程損失等于光桿沖程的一半,產量即可獲得最大值[10]。靠增加泵徑來增加產量是有限的,每一泵掛深度都應有一極限泵徑[11]。泵徑的選擇可以在極限泵徑的范圍內,根據計算的泵徑,按靠小不靠大的基本原則,在標準序列中選取。
利用泵徑、泵掛深度的確定方法,在沖程、沖速固定的情況下,30余口牙刷狀油藏低產油井應用Ф 32 mm 管式泵深抽,平均泵掛深度2450 m,產液量基本穩定,平均泵效由34.81%提高到60.19%,能耗降低近10個百分點。
典型井例:晉某井2012年5月投產,2013年12月示功圖顯示供液不足,2014年3月4日應用Ф32mm管式泵深抽,施工前泵徑與泵掛深度Ф38mm×2303.26 m,示功圖見圖1。施工后泵徑與泵掛深度Ф 32 mm×2300 m,示功圖見圖2。生產制度不變,泵效由34.81%提高到60.19%,提高近25 個百分點,抽油機最大負荷下降12 kN,節電率11.37%。

圖1 晉某井小泵深抽前示功圖

圖2 晉某井小泵深抽后示功圖
對于牙刷狀油藏低產井應用小泵深抽,要把選井作為施工能否成功的前期工程。牙刷狀油藏低產油井在沖程、沖速不變的情況下,利用原有抽油機,采用小泵或小泵深抽在不影響產液量的情況下,可以提高泵效、油井系統效率,節能效果明顯。
[1]趙政權,劉鳳蕓,侯守探,等.冀中南部晉縣凹陷成藏模式研究與應用—以晉縣凹陷高村構造帶趙76 區塊為例[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8,30(6):248-250.
[2]王素卿,趙璇,張傳寶,等.冀中坳陷深縣凹陷深南背斜構造帶精細油藏再評價與實踐[J].中國石油勘探,2013,18(6):40-45.
[3]李小龍,程啟華,刁桂玲.小泵深抽工藝的設備選擇與配套[J].石油機械,1995,23(1):30-33.
[4]唐周懷,林偉民,婁永昌,等.深抽減載裝置在胡慶油田的應用研究[J].鉆采工藝,2002,25(2):58-62.
[5]邱軍,宮恒心,王玉,等.有桿泵深抽減載技術在TZ4-7-52井的應用[J].油氣井測試,2002,11(3):49-50.
[6]徐蘇欣,李漢周,洪光明.莊1 井區深抽配套工藝[J].石油鉆采工藝,2005,27(6):60-65.
[7]陳英杰.抽油機井能效對標技術的應用實踐[J].石油石化節能,2014,4(2):19-21.
[8]付亞榮,蒲祥金,王中軍,等.基于疲勞強度的抽油桿柱設計[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4):13-14.
[9]李書應,顧文忠.小泵深抽技術在低滲油藏中的應用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6,13(6):70-73.
[10]史仲乾.抽油井混氣液密度確定和井底流壓計算[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1994,9(4):19-22.
[11]史仲乾,邵安紅.小泵深抽技術在常規生產中的應用[J].河南石油,2003,17(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