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澤海
〓〓簡單地說,課堂學習效率=有效學習時間÷實際學習時間×100%,所以,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時間就是提高其在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必須始終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和基本能力的適度有效訓練;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構建合作交流的課堂模式,引導學生注意體現知識發生的過程;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對學科、自然、社會人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 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這些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手段,也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保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聽”就是學生首先要聽課,同時也要聽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課后的感受,這就需要有“聽”的技能。因此,教師要隨時了解周圍學生對數學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及聽課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聽課技能。“說”就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數學中的概念能夠做出解釋,與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向老師提出問題,使得自己的見解和提出的問題易于被別人理解。“讀”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某種層面上講,也是為今后“說”的技能打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課外資料,既豐富了知識面,又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寫”就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它是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例如數學中的一些證明題,有很多學生都知道它的證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識點,但總不能夠很好地以“寫”的形式將其證明過程展現出來。即使寫了,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較為混亂,推理過程也不夠嚴密。 “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決定著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想”就是要發揮學生思維的“自由想象”。例如我在講完“圓的有關性質”后,提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想象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形成聽、說、讀、寫、想能力的條件,并不斷摸索培養的規律和方法。
〓〓二、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教學技術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像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精心設計例題、習題
〓〓數學家華羅庚說:“學數學而不做數學題,等于入寶山而空返。”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道好的例題與習題,不僅可以將所學的概念定理的應用給以展示,揭示所學知識內容在題目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通過例題、習題的解決,可以鞏固舊知識和發現新知識,可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以達到發展智力的目的。以前我們提倡的是“精選例題”,現在發展到“例題設計”。因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對例題、習題的需求亦各不相同,教科書上的例題、習題并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題目的典型性和規律性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來提高例題的“品位”,同時還應注意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真正發揮經典例題、習題的多種功能。
〓〓四、注重教學過程的及時反饋
〓〓數學學習的反饋是多渠道的,但相對于作業批改、課外輔導、測試檢查等手段來說。課堂上的反饋無疑更具有適時、正確、全面和高效的特征。課堂上反饋的方式可以是全方位的,除了提問、巡視等外,還可以用舉手統計、個別交流、即時評價等方法采了解學生對當堂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可以及時修正教學目標,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以前我們有一個課堂上的“知識形成性訓練”,就是一般在下課前五六分鐘時,將本節課新學習的內容,出3個選擇題、2個填空題、1個解答題,讓學生當堂完成,教師即時給出評價。這是檢驗反饋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好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