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永弘
中庸曰: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對于作者劉國林,中庸此語正能說明其為人行事、養生就學的風格和狀態。在其43年的工作經歷中,劉國林自述先后供職于軍隊、軍隊理論研究機構、部委機關、媒體等10個機構,從事過軍人、教員、學院院長、記者、報社總編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公務員等多種職業。在多次的職業轉換和角色更替中,他始終以平常心面對新的挑戰,從不偷懶,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力爭無愧于組織和人民的重托,無負于俸祿公帑,清廉自律,鄙夷貪腐。以其至誠無息,臨風守節,豐富其學識,詮釋其見解,塑造其人格,奉獻其智慧。
在2013年3月從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的崗位退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他把幾年慈善工作實踐中的所思所想付諸筆端,操觚成章,遂成《現代慈善隨想錄》一書。于作者,自言是了卻了一筆自欠的文債,也恰是其至誠不息之征;于讀者,得享一位歷經滄桑、學養深厚、敏于言行的長者的經驗與敘述,快哉曷極!特別是對廣大慈善工作戰線和熱衷于慈善事業的讀者來說,其專業上的洞見,見解上的精辟,觀點和立場上的明確,定能使讀者閱讀后術業有所長進,思路有所理清,乃至領悟作者坦蕩胸懷、直言快語和不屑周全的文風。
近年來,慈善已然成為熱點問題,騙捐、詐捐及個別慈善款物使用、處理不當等涉及慈善的事件挑戰著大眾的神經,慈善甚至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稍有風吹草動便是惡評如潮。身處中流漩渦中的中華慈善總會也無可避免地陷于評說的唾海喙山之中,作為擔任7年總會秘書長的劉國林肯定有自己的深刻見解和酸甜苦辣需要表達,何況劉國林一向就是大膽直言、思想深邃,也往往切中肯綮、鞭辟入里,但是礙于身份和職位的限制,除了不得已之外,總是三緘其口。賦閑之后的身份轉換給了劉國林充分表達、酣暢直言的條件、時間和空間。《現代慈善隨想錄》的問世,在了解劉國林的人們眼里,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情,也是慈善界同仁們期待已久的一天。
劉國林是學哲學、教哲學出身。閱讀他的文章,你時時都能體會到他的理論思辨功底,他的根深蒂固的科學的唯物的理念,他的說理周全而表達直白。這是一位深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砥礪又久經開物成務、胼手砥足實踐的長者所必然達到的境界。每一篇文章,標題并不標新立異,語言平實無華,內容卻有立有異。立在科學的認識、科學的方法,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異在深刻的見解,于紛紜眾說中倡導嶄新的有益于事業科學發展的觀點和理念。舊識不舊,新學更新,理論有原則,實踐求發展,是每一篇文章透露出的氣息。同時,本書盡管散秩分篇,但是從全書來看,卻是從理論到實踐,從發展趨勢到基層經驗,從成本意識到籌募策劃,從行業自律到社會監督都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論述,為慈善行業的從業人員和關心慈善的人士提供了有深度、可操作的實務指導和認識面向。
在全書字里行間,雖不能說字字珠璣,作者筆端不時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讓人眼前一亮,也足以振聾發聵。
“在慈善這一特殊領域,我們必須擯棄追求‘政績的理念,以平常心辦平常事,多在研究慈善專業化,提升慈善專業者技能、素質和敬業精神上下工夫,慈善才有活力和生命力。”閱讀此書,你會發現乃至銘記更多真知灼見。?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