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珊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它集聲、文、色、形于一體,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優化了教學過程和資源,豐富了教學活動的模式,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創造了條件。閱讀、寫作、研究性學習等語文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革命。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姜夔的《揚州慢》(粵教版必修三),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通過多媒體再現揚州昔日的繁華和遭遇戰爭后的荒涼,通過形象可感的圖片,在對比中理解文本的思想。為了提升作品的現實意義,我還下載大量戰爭殘酷的圖片,如敘利亞戰爭等,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我還經常利用多媒體音樂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如朗讀時利用背景音樂很容易創設氛圍,使學生受感染,更容易體味文本的情感美。在《孔雀東南飛》(粵教版必修一)的教學中,我播放了小提琴曲《梁祝》,讓學生反復朗讀“雙雙殉情”“化鳥雙飛”情節,低回哀婉的音樂震撼了學生。他們讀得很投入。他們的表情告訴我,此時,他們讀懂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當時的心理波瀾。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優化學生的認知方式
〓〓網絡在教學中的普及與應用,可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便捷。計算機多媒體互動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密度強的特點。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為教學拓寬信息渠道,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如在學習《寶玉挨打》(粵教版必修四)這一課時,課前我做了一個閱讀調查,大部分學生沒完整地閱讀過《紅樓夢》,對小說的情節及思想價值知之甚少,并且閱讀熱情不高。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我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資料庫平臺的功能。我在課前導入時,利用媒體資料,給學生展示一些名家對《紅樓夢》的評論,還剪輯《百家講壇》的片段,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課后,我向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網站,如紅學館(www.hongxue.org),紅樓研究(www.hlmyj.com)等,提供相關研究性學習的話題,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搜集整合資料,極大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學習經典名著的熱情。
〓〓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民主氛圍,改善師生交流環境
〓〓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宗旨。語文教學的宗旨應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而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為了把準備好的幻燈片在課堂上能按預定時間放完,所以不夠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也由原來的滿堂“人灌”發展到了現在的滿堂“電灌”,需要讓學生來適應課件的模式。學生忙著看課件展示,根本無法發揮主動參與的能動性。比如講《荷塘月色》時,不是讓學生透過文本去體味“荷塘下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美妙,而是用大量的荷花圖片和月亮的圖片來應付文本所表現出來的意境;講《祝福》,不是讓學生去閱讀文本,而是放了一段視頻錄像,看完之后就讓學生討論祥林嫂的形象等等。忽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品味,對情感的體驗,這是有悖于語文教學的宗旨的。
〓〓忽視信息技術的技術性。所謂課件的技術性,主要是指課件構思新穎、巧妙,設計合理、生動形象、直觀有序、畫面清晰、文字醒目、聲音悅耳、色彩適宜、動畫逼真,操作簡便、使用靈活。它首先表現在對教學有關的文字、圖形、聲音和動畫等信息進行技術處理的能力。有些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從網絡上下載課件。有些課件教學目標不明確,有的只是課本知識的簡單重復,教學過程單一。可有些老師還盲目照搬,完全沒有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構思,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有些老師把講解分析改為多媒體展示,課堂上,教師手按鼠標只管一路點來,沒有充分發揮出工具軟件的強大功能,甚至毫無技術性。人機交互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也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背離了現代教學理念。
責任編輯〓邱〓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