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峰
(鎮江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江蘇 鎮江 212000)
1)瀝青面層混合料質量達不到要求,有較嚴重的離析,粘結力差,導致松散或裂縫損壞;發生安全事故或機械故障導致燃油泄露污染或高溫燃燒形成路面松散損壞。
2)施工時油石比控制不當,粘層油用量過多,或者中、下面層層面污染,層間結合不良導致擁包或上面層脫皮損壞。
3)路面結構防水、排水設施不健全或者不合理,加之施工時碾壓不及時,壓實度不夠,孔隙率較大或有細微裂縫導致路面滲水,形成水破壞。
4)下封層施工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導致未成型或強度不足的基層在路面滲水、排水受阻和行車作用下使受浸泡的基層頂面變軟,唧漿,路面變形,引發裂縫、松散、坑槽等病害。
1)首先確定坑槽修復尺寸,修補面積應大于病害的實際面積,修補范圍的輪廓線應與路面中心線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面積范圍以外30cm。在1m范圍內連續出現有坑槽,須進行整體維修,以保證路表面的平整美觀。輪廓線用粉筆配合鋁合金直尺劃定或用色線劃定。
2)坑槽開鑿時先用切割機沿選定范圍切割,然后用風鎬沿切割線鑿除破損部位。瀝青混凝土要做到分層開挖,每層深度最大不超過6 cm,分層開挖后形成階梯狀,槽壁要垂直,深度要一致。
a若屬于前面所講坑槽發生原因分析中的第1、2、3條原因產生的病害,將基槽開鑿至面層穩定層,用掃帚結合吹風機將槽底、槽壁吹掃干凈,在干凈的槽底和槽壁上薄刷一層粘結乳化瀝青,再在其上隨即回填備好的瀝青混合料。
b若屬第4條原因產生的病害,應先設法使排水通暢后,再按情況進行下道工序。
c若屬第5、 6條原因產生的病害,將基槽繼續向下開挖,將基層、底基層的松散混合料清除至穩定層面,然后用基層混合料填充并視面積大小采用人工或機械壓實至基層項面向下 2cm,然后用瀝青混合料分層填實至路表面。對路面基層病害部位的開挖同樣按照面層的開挖方法進行,注意分層切割線不得重合,保持錯開10~20cm,從而保證維修后新舊路面的最佳結合。
3)清理開鑿后的路面廢料,人工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動部分及粉塵、雜物,再用吹風機徹底除去槽內殘余雜物。廢料不得隨意廢棄,特別不能撒落在邊坡及排水溝等處,應裝車運出公路兩側護網之外處置。
1)原材料的要求
a瀝青。要選用重交通瀝青,或將優質瀝青按照對瀝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特殊要求進行改性處理。為提高瀝青的溫度穩定性和抗老化性,一般摻入SBS進行瀝青改性,摻入量為瀝青的 4%~5%。改性瀝青的流動性的變化,改善了瀝青混凝土的抗永久變形能力、抗裂能力和礦料的粘著力。
b碎石。粗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耗性。碎石應具有良好的顆粒形狀、堅硬、有棱角,表面紋理粗糙。碎石中扁平針片狀含量<15%,含泥量<1%,吸水率<2%,對瀝青的粘附性≥4級,做瀝青混凝土上面層的碎石最大顆粒應不大于層厚的1/3,做瀝青混凝土中、下面層的碎石最大顆粒應不大于層厚的1/2。
在水利工程中,堤壩滲水一直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并且也給堤壩的實際使用帶來許多的不便,因此,堤壩的防滲施工非常重要。但是受多方條件的影響,堤壩的防滲水施工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在這多方影響因素中,防滲水施工技術是主要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研究堤壩主要滲水情況的基礎上,就堤壩的防滲加固技術做一番深入的分析,通過對堤壩防滲加固施工技術的分析,達到提高堤壩的防滲水性,提升堤壩工程質量的目的。
c砂子。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宜采用優質的天然河砂或機制砂,細度模數為2.3~3.0之間,砂中含泥量<3%,禁止使用山砂。
2)混合料的要求
在原材料規格、性質達到相應標準時,應優先選用較先進、性能優良的瀝青混凝土礦料級配,實現高溫穩定、低溫抗裂,抗車轍能力強、抗水害能力強、抗滑耐磨、抗疲勞老化能力強的瀝青混凝土。
1)分層原則
攤鋪分層原則上以每層 4~5cm厚度控制,當坑槽深度不足6cm時,采取單層法攤鋪碾壓;當坑槽深度超過6cm時,將瀝青混合料分層攤鋪壓實,每層以 4~5cm為宜,不得低于3cm或超過6cm。
2)瀝青混凝土的現場攤鋪要帶刮平板、振密等設備,按施工規范要求做好縱橫接縫的處理,確保路面平整度。
壓實是瀝青路面修補的最后一道工序,若采用了優質的修補材料,精良的拌和與攤鋪設備及良好的施工技術,攤鋪出了較理想的混合料層,而良好的路面質量最終要通過碾壓來體現,如果碾壓中出現任何質量缺陷,必將前功盡棄。因此,壓實這道工序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根據高速公路養護要求配備壓實機械設備,每一百公里需配備l~3臺平板振動夯或沖擊夯,2~3臺手扶式光輪壓路機,l臺靜載壓路機(4~6T以上)等。為了提高壓實機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經濟效益,在日常小面積坑槽維修中,主要使用平板振動夯和手扶式光輪壓路機,而在大面積和較為集中路段的坑槽修補,亦考慮使用靜載壓路機,從而提高壓實效率和壓實效果。
2)碾壓溫度
碾壓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瀝青混合料的壓實質量。混合料溫度較高時,可用較少的碾壓遍數獲得較高的密實度和較好的壓實效果。而溫度較低時,碾壓工作變得較為困難。且易產生很難消除的輪跡,造成路面不平整。
3)碾壓次數及壓實度
當坑槽面積小于1m2時,用振動式平板夯將填補好的部分振動夯實,根據所填混合料厚度用振動平板夯1/2幅夯8~12遍;當坑槽面積大于lm2以上時,用手扶式光輪壓路機每層碾壓6~8遍,面層碾壓結束尚須用平板式復壓3~4遍至密實;當坑槽較為集中,出現連續病害,銑刨長度累計達到20m以上,在手扶式光輪壓路機的基礎上,用4~6T以上的靜載壓路機碾壓面層3~4遍。
對于振動式平板夯碾壓后壓實度要達到87%,手扶式光輪壓路機碾壓后壓實度達到90%,靜載壓路機碾壓后壓實度達到93%。
平整度要求
控制面層平整度在3mm以下,做好接縫處理。為了確保修補路面與原路面有較好的銜接,須做好面層的平整度控制及接縫處理。在進行面層碾壓夯實時,要隨時用3m直尺進行縱橫向控制檢查,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進行碾壓,直至符合平整度的要求;另外,注意保證面層混合料的一致性,避免出現粗、細混合料不均勻現象,當有此類問題出現時,隨時做好人工換填工作,換填時混合料溫度不低于120℃。接縫處須用振動平板夯多夯實2~3遍,以便接縫平順,后用外熱式電烙鐵燙邊封密(500w型)。
[1]肖愛君.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養護處理技術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