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珈
(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我國智能建筑始于上世紀末,自北京發展大樓建設以后,我國的智能建筑熱潮便開始在沿海城市蔓延開來,并在幾年的時間內在全國各大中心城市發展起來。到目前為之,我國各大中心城市都已經建設有智能建筑,并且其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建筑發展的主要趨勢。目前我國的建筑業發展速度迅猛,各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物質需求,人們對于建筑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智能化現在已經開始入駐各行各業,因此人們在建筑的智能化要求上也開始逐步提高,這就使得在整個投資比例中,智能化工程投資也會相對增加。
智能化建筑所涉及的系統較多,其工程造價組成較為復雜,主要包括設備投入成本、安裝費用以及相關智能軟件的編程以及調試所需費用構成。
1.1 設備購置費
設備的原有價格加上運雜費以及備件的購置成本共同構成了設備的購置費。
1.1.1 設備價格具有區別
分為國產設備以及引進設備兩種,由于兩種設備的產地不同,因此價格上也會有所區別,國產設備的價格是出廠價或者是訂貨價格。而引進的設備的價格則是指設備到達買房邊境或者港口并完稅后的價格,是完稅價格。
1.1.2 運費以及雜費
這部分費用主要為設備從出場后一直到安裝現場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的運輸費用、包裝誒用以及倉管、裝卸費用,另外還有在功效部門辦理手續所需要的費用等。
1.1.3 備件購置成本
備件購置主要是為了保證設備能夠順利運行而在初期所要購置的必須備品以及配件所需要的投入成本,這里不包括設備本身所帶的專用材料以及易損的配件備品。
初次之外,設備在安裝后運行所需要的軟件還需要相關的變成費用,以及調試軟件所需要的費用。
在智能建筑的建筑模式上,發達國家主要采用了一下方式:在歐美,多數國家都會通過社會資訊服務機構對其工程造價進行管理,這些機構在整個智能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針對業主,造價工程是需要為其提供投資分析報告,并為業主評估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還要對工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預估,代理招標服務等。針對承包商,造價工程師則要提供成本的規劃,以及項目管理服務和成本控制服務和工程結算服務。
工程的造價控制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形式,在前期控制即設計階段以及決策的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為主動控制,以控制造價為目的,對每一項決策進行分析控制,這一方式在前期的投資成本降低上具有極大的作用。而在工程竣工后對工程進行總結評價,則是為了積累經驗教訓,通過這些實現更好的造價控制,從而推動智能建筑造價控制的進步發展。
根據國內外智能化系統工程造價控制的對比效果,我國當前的工程造價控制必須在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下大功夫。
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主要是提出項目建議書, 進行可行性研究, 確定投資估算, 最終編制設計任務書。在這一階段, 對建設項目工程造價以及項目建成投產后的經濟效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階段。對工程項目策劃階段的造價, 許多業主有著錯誤的認識, 認為造價越低越好。
在決策階段最重要的是做好可行性研究, 一般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 1 ) 推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將建設項目從籌建到實施全過程中的資金使用和償還責任落實到人, 同時建立與項目法人制度相配套的監督機制, 監督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
( 2 ) 實事求是地進行投資與收益分析, 按建筑的使用要求進駐相關的智能化子系統, 避免項目決策的盲目性,減少和降低投資風險, 使設計任務書恰如其分, 更具科學性和可靠性。
( 3 ) 應廣泛調查研究, 比較同類項目。認真進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較和選擇, 最終確定技術先進、功能可靠、經濟合理的智能化系統項目建設方案,從而計算出較為準確、切合實際的投資估算額, 對于已建建筑或已建小區要建立智能化系統, 必須充分考慮其原有設施的配置情況, 盡量節省工程投資。
在整個工程造價的控制階段,需要予以重視的便是設計階段,通過設計將整個工程中的費用提前予以設計,雖然設計費用所占的比重不大,僅僅只有總工程成本的2%左右,但是其對工程整體造價的影響可以達到70%。這都是由于這一階段將會對工程的設計以及構造造成直接性的影響。設計的細微變化,整個工程都有可能受到本質性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設計水平將會直接對工程階段的費用開支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工程的投資效益,繼而間接性的影響后期的經濟效益高低。
我國的智能化建筑系統已經初步發展起來,但是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于造價控制方面的工作重視度不夠,往往將精力放到了招投標以及施工和后期結算工作中。雖然這種模式的控制方式對于工程的成本控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耗費的精力以及時間太大。針對智能化系統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價,將該項控制放到所有工作的重點,在設計以及決策階段可以有效控制。只有在建設前期實施科學合理的監控、審核, 才能讓建設單位的建設資金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同時, 也不損害承包商的合法權益。
[1]張振昭, 許錦標, 萬頻.樓宇智能化技術[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2]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培訓教材編寫委員會.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7.
[3]陸偉良.中外智能建筑發展動態及21世紀展望[J].智能建筑, 200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