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慧
(長白山森工集團黃泥河林業有限公司,吉林 敦化 133704)
對于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我們要廣泛吸取社會上的先進經驗,科學的對森林資源進行利用和開發。使森林資源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得到利用,杜絕對森林資源的過渡開采。具體來說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確定社會所需量來確定合理的伐木量,保持森林的可再生能力,讓森林的生長周期與開采達成平衡,不斷的、可持續的提供森林資源。本文將詳細闡釋如何科學的對森林資源進行開采利用,以供從業者作為參考。
在實際執行森林伐木工作的過程中,務必要針對其中所涉及到的伐木原則引起足夠的重視。其中所包含的伐木適度問題,實際上就是對于伐木量的管控處理,如此一來才能夠以可持續的發展方針來做好相應的伐木保護工作。但是如果說發生了超量的伐木現象,那么帶來的不僅是森林資源浪費,還有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在以往的伐木工作中,由于生產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對于森林的采伐量并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采伐量往往過于巨大,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平衡,發生了很多由此導致的環境問題,這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傷害,對于國家和人們的財產也造成了一定損失,因此對于森林資源的開采量一定要遵循科學伐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對于森林過渡開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森林開采企業過度追求局部的經濟利益所導致。因此當企業開采量過于巨大時,往往會讓社會需求量小于開采量,這樣便造成了大量森林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因此森林開采企業要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學會運用科學算法估算社會需求量,然后確定適合的開采量,讓供需關系得到平衡。這一措施不但能夠避免對森林資源的浪費,保護森林資源的可再生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開采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除此之外,自然災害也會對森林資源造成較大破壞,如泥石流、森林火災等。開采企業要注意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對森林資源要做到勤檢查,勤維護。同時對于森林維護人員要做好安全知識培訓,增強維護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處理水平,在出現自然災害時能夠科學應對,降低森林資源損失,最終使森林資源能夠有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生長環境。
在對森林資源的開發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如何對待皆伐伐區,對于重新造林的具體方法,以及對森林地區采伐的程度問題。其中皆伐伐區對于環境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大量的自然災害大多發生在皆伐伐區,所以對皆伐伐區應該予以取消。而對需要造林的地區也不能全部伐光。應保留適當樹木,對于該地區來說會有適當的保護作用,也便于以后對該地區的重新造林工作,這在以往的工作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對森林的采伐以往使用的都是皆伐,并沒有考慮當地的森林分布、地理狀況等,這樣容易導致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科學伐木是在充分分析當地的地理信息后,對需要采伐的樹木進行篩選,優化采伐區樹木分布結構。做到采伐后該地區森林依然具有防風防沙,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對森林的再生能力來說也是很好的保護,因此企業要做好伐木人員的科學伐木培訓工作,讓科學法伐木的優勢在實踐中充分的體現出來,讓森林資源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何為合理的確定采伐木?主要就是指在進行森林采伐的過程中,對何種樹種進行采伐,采伐木選擇的科學與否,關系到對森林資源的是保護還是破壞。在進行森林采伐的過程中,主要就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采伐的過程中,還需要為培育后備的森林資源大量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進行上森林采伐的過程中,選擇采伐木的種類是非常的重要的。具體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一是應該根據樹木的經濟成熟齡來確定采伐木的種類。所謂的樹木經濟成熟齡主要就是指在樹木的生長年齡是否已經達到了可以采伐,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時候了,如果是的話,該樹種就可以稱作較為合適的采伐木,就可以進行相應的開采,既實現經濟效益,也實現了社會效益,并且也是對森林資源的良好保護;二是采伐木除了需要滿足經濟上的要求之外,還需要滿足環境方面的要求,像,在進行森林采伐的過程中,需要將老齡過熟、病腐林以及霸王樹等樹種進行采伐,這樣能夠確保其他的樹種更為良好的生長。因此,在進行采伐木的選擇上,不僅需要充分的考慮其經濟效益,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其環境效益,需要對環境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才能夠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在古代就多有闡述,并且成果卓著。古人從人與自然的角度出發表達了保護好環境對于我們深刻意義,對于我們后世來說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而在當今社會,物質生產能力得到極大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對于環境的保護卻明顯不夠。在森林開采企業的大量伐木下,導致了森林資源的急劇減少,也使得各種環境問題頻發,引發了人們對于森林資源保護的認知與思考。因此做好對人民環境意識的普及來說極為重要。就森林資源的開采來說就是要樹立科學伐木觀念,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對森林資源給予保護。增強森林的可再生能力,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這對于環境保護與社會的健康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社會需求和森林資源開采量的矛盾出發,提出了符合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令森林資源的采集既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創造出經濟價值。也能對目前的森林資源進行科學的保護,讓森林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能夠可持續的利用。最終讓森林開采成為一個不斷再生的良性循環系統,對我國的經濟和環境做出貢獻。
[1]李宜連,聶學山,吳曉光.森林采伐與森林保護關系的探討[J].森林工程,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