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鄭應麗+丁浩+程芳芳
觀音寺鄉位于河南省魯山縣西北部山區,地勢板塊呈南北長方形狀,地理特征屬于淺山丘陵地帶,有宜林荒山兩萬余畝。全鄉人口為2.6萬,有6000余人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
近年來,觀音寺鄉立足本鄉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克難攻堅,目前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夯實農業基礎 “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是保證農業根基不動搖的必然選擇,這些有利舉措帶來的成效是糧食增產、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2013年,該鄉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4159噸,土地流轉面積2000畝,建成規模養殖場2個、標準化養殖舍6棟,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種植、養殖大戶和致富能手的輻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帶動了周邊群眾的就業和致富。投入資金1131萬元在三間房村和岳村實施了縣第一、二批耕地儲備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增耕地163公頃,使原有土地種植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統籌發展 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推進城鎮化進程需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該鄉從三個方面對城鎮化建設加速助力:一是有條不紊穩步推進搬遷工作。投資46萬余元對岳村村實施了異地搬遷項目,項目涉及農戶55戶,目前已經建成33戶。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資35萬元對魯窯村、石坡頭村2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36萬元對桐樹莊2.4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10.2萬元對魯窯村3.1公里路基進行整修,便于群眾出行。三是大力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觀音寺、岳村、太平保三個社區的建設任務,編制了石坡頭、西陳莊兩個社區詳細規劃。
保障改善民生 促進和諧穩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該鄉在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扶貧、安全、信訪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以“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群眾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轉二究三落實”計生活動覆蓋了全鄉2萬人口,并聯合鄉衛生院每季度免費為有需要的已婚適齡婦女免費做一次健康檢查。健全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參合率達100%,使群眾擺脫“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糾紛,沒有出現影響全縣穩定大局的群體性和惡性上訪事件。此外,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完成了西陳莊水庫除險加固,保障周邊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安全。
擴大招商選資 刺激經濟活力
圍繞鐵、石墨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13年全鄉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完成“亮點工程”2個,新增“特色產業”2個,引進縣外資金2.05億元,其中冠華實業80萬噸鋁土廢渣綜合利用項目投資達1.2億元,縣屬重點項目太平堡村泥石流治理項目投資達850萬元。截至2014年3月底,觀音寺鄉個體經營戶達到570個,優化了全鄉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
觀音寺鄉位于河南省魯山縣西北部山區,地勢板塊呈南北長方形狀,地理特征屬于淺山丘陵地帶,有宜林荒山兩萬余畝。全鄉人口為2.6萬,有6000余人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
近年來,觀音寺鄉立足本鄉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克難攻堅,目前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夯實農業基礎 “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是保證農業根基不動搖的必然選擇,這些有利舉措帶來的成效是糧食增產、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2013年,該鄉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4159噸,土地流轉面積2000畝,建成規模養殖場2個、標準化養殖舍6棟,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種植、養殖大戶和致富能手的輻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帶動了周邊群眾的就業和致富。投入資金1131萬元在三間房村和岳村實施了縣第一、二批耕地儲備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增耕地163公頃,使原有土地種植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統籌發展 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推進城鎮化進程需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該鄉從三個方面對城鎮化建設加速助力:一是有條不紊穩步推進搬遷工作。投資46萬余元對岳村村實施了異地搬遷項目,項目涉及農戶55戶,目前已經建成33戶。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資35萬元對魯窯村、石坡頭村2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36萬元對桐樹莊2.4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10.2萬元對魯窯村3.1公里路基進行整修,便于群眾出行。三是大力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觀音寺、岳村、太平保三個社區的建設任務,編制了石坡頭、西陳莊兩個社區詳細規劃。
保障改善民生 促進和諧穩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該鄉在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扶貧、安全、信訪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以“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群眾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轉二究三落實”計生活動覆蓋了全鄉2萬人口,并聯合鄉衛生院每季度免費為有需要的已婚適齡婦女免費做一次健康檢查。健全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參合率達100%,使群眾擺脫“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糾紛,沒有出現影響全縣穩定大局的群體性和惡性上訪事件。此外,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完成了西陳莊水庫除險加固,保障周邊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安全。
擴大招商選資 刺激經濟活力
圍繞鐵、石墨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13年全鄉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完成“亮點工程”2個,新增“特色產業”2個,引進縣外資金2.05億元,其中冠華實業80萬噸鋁土廢渣綜合利用項目投資達1.2億元,縣屬重點項目太平堡村泥石流治理項目投資達850萬元。截至2014年3月底,觀音寺鄉個體經營戶達到570個,優化了全鄉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
觀音寺鄉位于河南省魯山縣西北部山區,地勢板塊呈南北長方形狀,地理特征屬于淺山丘陵地帶,有宜林荒山兩萬余畝。全鄉人口為2.6萬,有6000余人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
近年來,觀音寺鄉立足本鄉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克難攻堅,目前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夯實農業基礎 “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是保證農業根基不動搖的必然選擇,這些有利舉措帶來的成效是糧食增產、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2013年,該鄉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4159噸,土地流轉面積2000畝,建成規模養殖場2個、標準化養殖舍6棟,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種植、養殖大戶和致富能手的輻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帶動了周邊群眾的就業和致富。投入資金1131萬元在三間房村和岳村實施了縣第一、二批耕地儲備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增耕地163公頃,使原有土地種植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統籌發展 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推進城鎮化進程需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該鄉從三個方面對城鎮化建設加速助力:一是有條不紊穩步推進搬遷工作。投資46萬余元對岳村村實施了異地搬遷項目,項目涉及農戶55戶,目前已經建成33戶。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資35萬元對魯窯村、石坡頭村2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36萬元對桐樹莊2.4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投資10.2萬元對魯窯村3.1公里路基進行整修,便于群眾出行。三是大力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觀音寺、岳村、太平保三個社區的建設任務,編制了石坡頭、西陳莊兩個社區詳細規劃。
保障改善民生 促進和諧穩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該鄉在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扶貧、安全、信訪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以“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群眾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轉二究三落實”計生活動覆蓋了全鄉2萬人口,并聯合鄉衛生院每季度免費為有需要的已婚適齡婦女免費做一次健康檢查。健全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參合率達100%,使群眾擺脫“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糾紛,沒有出現影響全縣穩定大局的群體性和惡性上訪事件。此外,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完成了西陳莊水庫除險加固,保障周邊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安全。
擴大招商選資 刺激經濟活力
圍繞鐵、石墨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13年全鄉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完成“亮點工程”2個,新增“特色產業”2個,引進縣外資金2.05億元,其中冠華實業80萬噸鋁土廢渣綜合利用項目投資達1.2億元,縣屬重點項目太平堡村泥石流治理項目投資達850萬元。截至2014年3月底,觀音寺鄉個體經營戶達到570個,優化了全鄉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