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仙
從貴陽到興義,航班飛行時間35分鐘,而乘坐汽車需要5個小時。
乘客楊桂芳是貴陽某速記工作室的速記員,這次她和同事前往興義為黔西南團州委舉辦的一個會議做現場速記。“要是沒有去興義的航班,當天下午的會議,我們肯定得提前一天出發,到第三天才能返回貴陽。這對于以小時計費、講究效率的速記工作來說,是非常浪費時間的,這也是興義機場通航前我們不接黔西南的單子的原因。”楊桂芳說。
正值地震知識宣傳周,貴州省地震局副局長陳本金從貴陽乘坐早上的航班,趕著在下午給黔西南州政府的領導干部作防震減災知識培訓。“如果不坐飛機,我要提前一天出發,至少要在興義住一晚。開車的話,來回幾百元的過路費、油費不說,加上司機的食宿,一趟下來要千把塊錢。”陳本金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賬:“我這次乘坐飛機,早上出發,下午講課,晚上的航班回貴陽。提前訂了打折機票,往返不到一千塊錢。”
萬峰林機場不光給省內因為工作往返于興義和貴陽的乘客帶來便利——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之交的黔西南,是周邊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目前已開通興義到北京、上海、廣州等省外航線,給黔西南、甚至周邊省區經濟社會等帶來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尤其在旅游和招商引資方面更為突出。”興義機場總經理申堅介紹。
華泰爾燃氣集團旗下貴州興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驊,是眾多到黔西南投資興業的外商之一,也是萬峰林機場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時的第10萬個乘客。
2010年9月份,王春驊從成都開車13個小時來到興義考察投資環境和市場潛力。“考察之后,心情很復雜,有看到黔西南市場潛力的欣喜,也感受到路途遙遠的艱辛。”王春驊說,“由于公司總部和自己的家庭都在成都,經過再三斟酌,決定放棄在興義投資。這時又得知萬峰林機場即將開通興義到成都、重慶的航班,才又決定在這里投資興業。”
而對于像張生這樣根在黔西南,如今在外地有著自己事業、又經常返回家鄉的人來說,更能夠感受萬峰林機場帶來的便捷:1984年,張生考上南京的大學,“那時,一早從興義出發坐8個小時汽車到貴陽,從貴陽坐45個小時的火車到上海,再從上海坐5個小時的火車到南京。”大學時代求學路上的艱苦歲月張生還記憶猶新,如今已是深圳一家設計公司總經理的他,因為父母和工作關系經常乘坐飛機返回家鄉。對于他來說,“家鄉的變化,過去是想不到的。”
從2005年深圳至興義的航線通航到2009年停運前的5年時間里,飛機給張生這樣經常往返于深圳和興義的常客帶來了很多方便,但航線2009年停運之后,張生不得不以貴陽為中轉站,在深圳和興義之間往返飛行。當得知近期又要恢復興義到深圳航線的消息時,張生充滿期待。
萬峰林機場自2004年通航以來,雖然國家對支線機場運營有適當的補貼,虧損還是大于盈利。但“機場是一個城市品位提升的標識、綜合實力的象征。對于山區城市來說,飛機更是一種最快捷的交通模式。”申堅說,“據統計,機場的投資和當地經濟社會效益的比例是1:8,是一個地方對外開放的平臺。隨著2015年二類機場改建升級的完成,萬峰林機場將滿足55萬人以上的吞吐量。”(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