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擇10種隼形目鳥類尾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絨羽顯微結構,同時測量節直徑和節間長度。結果表明絨羽主要由節狀羽小枝構成,各種類節的形狀、節直徑和節間距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其他2個物種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把這2個參數綜合起來考慮可為物種鑒定提供幫助。
關鍵詞:隼形目鳥類;絨羽;顯微結構;物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Q95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851-03
Observing Downy Feather of 10 Falconiformes Specie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HOU Sen-Lin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23, China)
Abstract:The downy feathers of 10 species of Falconiformes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diameter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wny feather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nodular barbule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s, diameters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among the species. One-way 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t least one parameter in the two analyzed parameters between two species besides Accipiter gentilis and Accipiter virgatus, indicating that the 2 parameter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ing species.
Key words:falconiformes; downy feather; microstructur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鳥類的羽毛可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羽毛的微觀結構具有潛在的分類意義[1]。羽毛的顯微結構觀察主要集中在飛羽和尾羽上[2-9],對絨羽也有一些研究,如Brow[10]對部分鳥類絨羽進行的掃描電鏡觀察,認為羽毛可以作為確定彼此間相對親緣關系的參考依據;Dove[11]根據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區分鳥羽所屬目和科的種類;黎紅輝等[12]研究了20種鳥類(主要為雞形目雉科的種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羅旭等[13]對雀形目鳥類與其他科鳥類進行比較研究,認為羽小枝的節間長度、節的直徑以及節的形態、色素分布等變化可以作為鳥類的分類依據。
隼形目鳥類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不法分子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大肆捕殺該類鳥,使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而羽毛是案件現場最容易獲得的證據,通過羽毛來確定鳥類的種屬,對于案件的快速偵破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取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腹隼雕 (Hieraaetus fasciatus)、蛇雕(Spilornis cheela)、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雀鷹(Accipiter nisu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紅隼(Falco tinnunculus)和普通鵟(Buteo buteo)等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顯微結構,總結它們之間的差異,為此類案件的快速偵破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研究所用羽毛的樣品均來自于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標本館及送檢樣本,所選的種類均為成體,試驗中取絨羽10枚,每種均來源于2個不同個體。由于絨羽未形成羽片,故選其中段提取完整的羽枝作為研究對象。
將所取的羽毛樣本放入95%乙醇∶乙醚(體積比為1∶1)中脫脂20 min,再用無水乙醇清洗2 min,取出用濾紙吸干或自然干燥,待用[14]。在S-3400型掃描電鏡(日本日立公司)下觀察節形狀,并測量節狀羽小枝的節直徑及節長度。利用SPSS 11.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觀察發現絨羽完全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但不同的種類節形狀、節間距、節直徑存在差異。
2.1絨羽掃描電鏡觀察
由圖1可知,蒼鷹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呈喇叭狀;黑冠鵑隼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明顯,節尖明顯露出,呈對稱的喇叭狀;紅隼絨羽節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末端呈弧形;胡兀鷲絨羽節多呈不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金雕絨羽節多膨大不顯,節尖不明顯露出;雀鷹絨羽節呈對稱型膨脹,節尖明顯露出;蛇雕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不顯;松雀鷹絨羽節對稱膨大明顯,節尖露出明顯;白腹隼雕絨羽節膨大,節尖明顯外露;普通鵟絨羽節不明顯膨大,節尖外露不顯。
2.2絨羽各測量數據的差異性分析
對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進行測量(表1)。由表1可以看出,10種隼形目鳥類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均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可利用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及節直徑節狀羽小枝為隼形目鳥類的鑒定提供依據。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在多數種類間存在差異。蛇雕、胡兀鷲、白腹隼雕、紅隼節間距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胡兀鷲、普通鵟節直徑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雀鷹與黑冠鵑隼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金雕與普通鵟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僅個別種類差異不顯著(松雀鷹和蒼鷹間2個參數差異均不顯著),其他各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通過絨羽的節間距和節直徑來識別隼形目鳥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討論
本研究表明絨羽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不同種類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節的形態、節間距、節的直徑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通過絨羽來識別松雀鷹和蒼鷹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他任何2個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雀鷹與松雀鷹和蒼鷹節直徑差異均不顯著(3者同為鷹屬),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親緣關系近的物種某些性狀比較相近,但是雀鷹與松雀鷹、蒼鷹的節間距差異分別達到顯著、極顯著水平。
以上研究說明絨羽節的形狀、節間距以及節的直徑是鳥類絨羽重要的顯微識別特征,不同鳥類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可為物種的識別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胡詩佳,王利利,彭建軍.鳥羽顯微鑒定技術及應用的研究及展望[J].四川動物,2008,27(4):699-702.
[2]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北京雨燕飛羽超微結構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3,22(6):496-497.
[3] 雷富民,鄭作新.縱紋腹小鸮羽毛超微結構的研究[J].動物學集刊,1995(6):331-334.
[4] 黎紅輝,沈猷慧,馬再玉.鳥類飛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比較[J].動物分類學報,2005,30(4):666-675
[5]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褐馬雞羽毛超微結構探討[J].電子顯微學報,2001,20(4):495-496.
[6]黎軍英,馬玉堃.灰鶴頸羽的SEM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2,21(5):586-587.
[7] 侯森林.林雕羽毛掃描電鏡觀察[J].江蘇林業科學,2011,39(6):493-495.
[8] 夏曉飛,王瑩,吳秀山,等.朱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2):130-131,134.
[9] 周用武.褐林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中國農學通報,2012, 28(2):19-22.
[10] BROW T G. Villi and the phyly of Wetmores order Piciformes (Aves) [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990,98(1):63-72.
[11] DOVE C J,PEURAEH S C.Microscopic analysis of feather and hair fragme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ummified remains from kagamil island,Alaska[J].Ethnographical Series,2002,20:51-62.
[12] 黎紅輝,沈猷慧,賴勤.20種鳥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8(3):68-71,89.
[13] 羅旭,冷建明,周用武.鳥類絨羽顯微結構在物種鑒定中的應用初探[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8):47-51.
[14] 費榮梅,田秀華.大鴇羽毛微觀結構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2,30(1):40-43.
摘要:選擇10種隼形目鳥類尾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絨羽顯微結構,同時測量節直徑和節間長度。結果表明絨羽主要由節狀羽小枝構成,各種類節的形狀、節直徑和節間距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其他2個物種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把這2個參數綜合起來考慮可為物種鑒定提供幫助。
關鍵詞:隼形目鳥類;絨羽;顯微結構;物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Q95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851-03
Observing Downy Feather of 10 Falconiformes Specie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HOU Sen-Lin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23, China)
Abstract:The downy feathers of 10 species of Falconiformes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diameter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wny feather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nodular barbule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s, diameters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among the species. One-way 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t least one parameter in the two analyzed parameters between two species besides Accipiter gentilis and Accipiter virgatus, indicating that the 2 parameter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ing species.
Key words:falconiformes; downy feather; microstructur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鳥類的羽毛可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羽毛的微觀結構具有潛在的分類意義[1]。羽毛的顯微結構觀察主要集中在飛羽和尾羽上[2-9],對絨羽也有一些研究,如Brow[10]對部分鳥類絨羽進行的掃描電鏡觀察,認為羽毛可以作為確定彼此間相對親緣關系的參考依據;Dove[11]根據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區分鳥羽所屬目和科的種類;黎紅輝等[12]研究了20種鳥類(主要為雞形目雉科的種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羅旭等[13]對雀形目鳥類與其他科鳥類進行比較研究,認為羽小枝的節間長度、節的直徑以及節的形態、色素分布等變化可以作為鳥類的分類依據。
隼形目鳥類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不法分子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大肆捕殺該類鳥,使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而羽毛是案件現場最容易獲得的證據,通過羽毛來確定鳥類的種屬,對于案件的快速偵破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取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腹隼雕 (Hieraaetus fasciatus)、蛇雕(Spilornis cheela)、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雀鷹(Accipiter nisu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紅隼(Falco tinnunculus)和普通鵟(Buteo buteo)等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顯微結構,總結它們之間的差異,為此類案件的快速偵破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研究所用羽毛的樣品均來自于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標本館及送檢樣本,所選的種類均為成體,試驗中取絨羽10枚,每種均來源于2個不同個體。由于絨羽未形成羽片,故選其中段提取完整的羽枝作為研究對象。
將所取的羽毛樣本放入95%乙醇∶乙醚(體積比為1∶1)中脫脂20 min,再用無水乙醇清洗2 min,取出用濾紙吸干或自然干燥,待用[14]。在S-3400型掃描電鏡(日本日立公司)下觀察節形狀,并測量節狀羽小枝的節直徑及節長度。利用SPSS 11.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觀察發現絨羽完全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但不同的種類節形狀、節間距、節直徑存在差異。
2.1絨羽掃描電鏡觀察
由圖1可知,蒼鷹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呈喇叭狀;黑冠鵑隼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明顯,節尖明顯露出,呈對稱的喇叭狀;紅隼絨羽節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末端呈弧形;胡兀鷲絨羽節多呈不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金雕絨羽節多膨大不顯,節尖不明顯露出;雀鷹絨羽節呈對稱型膨脹,節尖明顯露出;蛇雕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不顯;松雀鷹絨羽節對稱膨大明顯,節尖露出明顯;白腹隼雕絨羽節膨大,節尖明顯外露;普通鵟絨羽節不明顯膨大,節尖外露不顯。
2.2絨羽各測量數據的差異性分析
對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進行測量(表1)。由表1可以看出,10種隼形目鳥類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均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可利用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及節直徑節狀羽小枝為隼形目鳥類的鑒定提供依據。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在多數種類間存在差異。蛇雕、胡兀鷲、白腹隼雕、紅隼節間距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胡兀鷲、普通鵟節直徑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雀鷹與黑冠鵑隼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金雕與普通鵟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僅個別種類差異不顯著(松雀鷹和蒼鷹間2個參數差異均不顯著),其他各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通過絨羽的節間距和節直徑來識別隼形目鳥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討論
本研究表明絨羽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不同種類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節的形態、節間距、節的直徑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通過絨羽來識別松雀鷹和蒼鷹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他任何2個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雀鷹與松雀鷹和蒼鷹節直徑差異均不顯著(3者同為鷹屬),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親緣關系近的物種某些性狀比較相近,但是雀鷹與松雀鷹、蒼鷹的節間距差異分別達到顯著、極顯著水平。
以上研究說明絨羽節的形狀、節間距以及節的直徑是鳥類絨羽重要的顯微識別特征,不同鳥類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可為物種的識別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胡詩佳,王利利,彭建軍.鳥羽顯微鑒定技術及應用的研究及展望[J].四川動物,2008,27(4):699-702.
[2]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北京雨燕飛羽超微結構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3,22(6):496-497.
[3] 雷富民,鄭作新.縱紋腹小鸮羽毛超微結構的研究[J].動物學集刊,1995(6):331-334.
[4] 黎紅輝,沈猷慧,馬再玉.鳥類飛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比較[J].動物分類學報,2005,30(4):666-675
[5]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褐馬雞羽毛超微結構探討[J].電子顯微學報,2001,20(4):495-496.
[6]黎軍英,馬玉堃.灰鶴頸羽的SEM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2,21(5):586-587.
[7] 侯森林.林雕羽毛掃描電鏡觀察[J].江蘇林業科學,2011,39(6):493-495.
[8] 夏曉飛,王瑩,吳秀山,等.朱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2):130-131,134.
[9] 周用武.褐林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中國農學通報,2012, 28(2):19-22.
[10] BROW T G. Villi and the phyly of Wetmores order Piciformes (Aves) [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990,98(1):63-72.
[11] DOVE C J,PEURAEH S C.Microscopic analysis of feather and hair fragme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ummified remains from kagamil island,Alaska[J].Ethnographical Series,2002,20:51-62.
[12] 黎紅輝,沈猷慧,賴勤.20種鳥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8(3):68-71,89.
[13] 羅旭,冷建明,周用武.鳥類絨羽顯微結構在物種鑒定中的應用初探[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8):47-51.
[14] 費榮梅,田秀華.大鴇羽毛微觀結構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2,30(1):40-43.
摘要:選擇10種隼形目鳥類尾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絨羽顯微結構,同時測量節直徑和節間長度。結果表明絨羽主要由節狀羽小枝構成,各種類節的形狀、節直徑和節間距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其他2個物種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把這2個參數綜合起來考慮可為物種鑒定提供幫助。
關鍵詞:隼形目鳥類;絨羽;顯微結構;物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Q95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851-03
Observing Downy Feather of 10 Falconiformes Specie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HOU Sen-Lin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23, China)
Abstract:The downy feathers of 10 species of Falconiformes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diameter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wny feather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nodular barbule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s, diameters of nodular and distance between 2 nodular among the species. One-way 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t least one parameter in the two analyzed parameters between two species besides Accipiter gentilis and Accipiter virgatus, indicating that the 2 parameter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ing species.
Key words:falconiformes; downy feather; microstructur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鳥類的羽毛可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羽毛的微觀結構具有潛在的分類意義[1]。羽毛的顯微結構觀察主要集中在飛羽和尾羽上[2-9],對絨羽也有一些研究,如Brow[10]對部分鳥類絨羽進行的掃描電鏡觀察,認為羽毛可以作為確定彼此間相對親緣關系的參考依據;Dove[11]根據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區分鳥羽所屬目和科的種類;黎紅輝等[12]研究了20種鳥類(主要為雞形目雉科的種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羅旭等[13]對雀形目鳥類與其他科鳥類進行比較研究,認為羽小枝的節間長度、節的直徑以及節的形態、色素分布等變化可以作為鳥類的分類依據。
隼形目鳥類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不法分子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大肆捕殺該類鳥,使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而羽毛是案件現場最容易獲得的證據,通過羽毛來確定鳥類的種屬,對于案件的快速偵破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取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腹隼雕 (Hieraaetus fasciatus)、蛇雕(Spilornis cheela)、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雀鷹(Accipiter nisu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紅隼(Falco tinnunculus)和普通鵟(Buteo buteo)等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利用掃描電鏡觀察其顯微結構,總結它們之間的差異,為此類案件的快速偵破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研究所用羽毛的樣品均來自于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標本館及送檢樣本,所選的種類均為成體,試驗中取絨羽10枚,每種均來源于2個不同個體。由于絨羽未形成羽片,故選其中段提取完整的羽枝作為研究對象。
將所取的羽毛樣本放入95%乙醇∶乙醚(體積比為1∶1)中脫脂20 min,再用無水乙醇清洗2 min,取出用濾紙吸干或自然干燥,待用[14]。在S-3400型掃描電鏡(日本日立公司)下觀察節形狀,并測量節狀羽小枝的節直徑及節長度。利用SPSS 11.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觀察發現絨羽完全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但不同的種類節形狀、節間距、節直徑存在差異。
2.1絨羽掃描電鏡觀察
由圖1可知,蒼鷹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呈喇叭狀;黑冠鵑隼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明顯,節尖明顯露出,呈對稱的喇叭狀;紅隼絨羽節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末端呈弧形;胡兀鷲絨羽節多呈不對稱膨大,節尖明顯露出;金雕絨羽節多膨大不顯,節尖不明顯露出;雀鷹絨羽節呈對稱型膨脹,節尖明顯露出;蛇雕絨羽節狀羽小枝末端膨大不顯;松雀鷹絨羽節對稱膨大明顯,節尖露出明顯;白腹隼雕絨羽節膨大,節尖明顯外露;普通鵟絨羽節不明顯膨大,節尖外露不顯。
2.2絨羽各測量數據的差異性分析
對10種隼形目鳥類的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進行測量(表1)。由表1可以看出,10種隼形目鳥類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均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可利用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及節直徑節狀羽小枝為隼形目鳥類的鑒定提供依據。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絨羽節狀羽小枝的節間距和節直徑在多數種類間存在差異。蛇雕、胡兀鷲、白腹隼雕、紅隼節間距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胡兀鷲、普通鵟節直徑與其他任何一個物種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雀鷹與黑冠鵑隼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金雕與普通鵟節間距差異不顯著,但節直徑差異極顯著,僅個別種類差異不顯著(松雀鷹和蒼鷹間2個參數差異均不顯著),其他各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通過絨羽的節間距和節直徑來識別隼形目鳥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討論
本研究表明絨羽由節狀羽小枝組成,不同種類絨羽的節狀羽小枝節的形態、節間距、節的直徑存在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蒼鷹和松雀鷹外(通過絨羽來識別松雀鷹和蒼鷹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他任何2個種類間至少有1個參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雀鷹與松雀鷹和蒼鷹節直徑差異均不顯著(3者同為鷹屬),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親緣關系近的物種某些性狀比較相近,但是雀鷹與松雀鷹、蒼鷹的節間距差異分別達到顯著、極顯著水平。
以上研究說明絨羽節的形狀、節間距以及節的直徑是鳥類絨羽重要的顯微識別特征,不同鳥類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可為物種的識別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胡詩佳,王利利,彭建軍.鳥羽顯微鑒定技術及應用的研究及展望[J].四川動物,2008,27(4):699-702.
[2]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北京雨燕飛羽超微結構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3,22(6):496-497.
[3] 雷富民,鄭作新.縱紋腹小鸮羽毛超微結構的研究[J].動物學集刊,1995(6):331-334.
[4] 黎紅輝,沈猷慧,馬再玉.鳥類飛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比較[J].動物分類學報,2005,30(4):666-675
[5] 常崇艷,張正旺,陳曉端.褐馬雞羽毛超微結構探討[J].電子顯微學報,2001,20(4):495-496.
[6]黎軍英,馬玉堃.灰鶴頸羽的SEM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2002,21(5):586-587.
[7] 侯森林.林雕羽毛掃描電鏡觀察[J].江蘇林業科學,2011,39(6):493-495.
[8] 夏曉飛,王瑩,吳秀山,等.朱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2):130-131,134.
[9] 周用武.褐林鸮羽毛的掃描電鏡觀察[J].中國農學通報,2012, 28(2):19-22.
[10] BROW T G. Villi and the phyly of Wetmores order Piciformes (Aves) [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990,98(1):63-72.
[11] DOVE C J,PEURAEH S C.Microscopic analysis of feather and hair fragme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ummified remains from kagamil island,Alaska[J].Ethnographical Series,2002,20:51-62.
[12] 黎紅輝,沈猷慧,賴勤.20種鳥類絨羽羽小枝的顯微結構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8(3):68-71,89.
[13] 羅旭,冷建明,周用武.鳥類絨羽顯微結構在物種鑒定中的應用初探[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8):47-51.
[14] 費榮梅,田秀華.大鴇羽毛微觀結構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2,30(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