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胡愛民 王向榮 沈 煒 劉宏利
1.空軍總醫院急診部,北京100142;2.空軍總醫院醫務部,北京100142
基于發展急診醫學提升軍隊醫院機動衛勤救治能力的研究與思考
王 琦1胡愛民1王向榮2沈 煒2劉宏利1
1.空軍總醫院急診部,北京100142;2.空軍總醫院醫務部,北京100142
本文觀察軍隊醫院機動衛勤保障力量及訓練特點,分析當前醫院機動衛勤緊急救護能力的不足,結合新形勢下機動衛勤保障需求和急診醫學發展趨勢,探討提高軍隊醫院機動衛勤救治能力,研究加強急診醫學隊伍的建設,思考建立以急診醫學科為主體的平戰結合的機動衛勤保障機制,對提高緊急醫療救治水平和醫院平戰時的衛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義。
軍隊醫院;急診醫學;機動衛勤
軍隊醫院機動衛勤保障力量,是在戰爭時期迅速生成醫療保障能力,努力使受傷官兵在第一時間得到恰當醫療,在和平時期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軍隊醫院是的緊急醫療救助的重要力量,是部隊戰斗力、能打勝仗的保證,軍隊醫院機動衛勤力量戰備水平是醫院整體素質的綜合反映,是賦予軍隊醫院職責和使命要求,是軍隊醫院保障力的重要標志,軍隊醫院機動衛勤緊急救治能力是醫院機動衛勤力量建設的核心,但種種原因導致機動衛勤急救治能力平戰結合不夠、平戰轉換能力不強,而急診醫學是一個以研究和解決社會日常緊急醫療和嚴重創傷救治為主旨的醫學專科,因此,如果軍隊醫院重視急診醫學的建設,建立、健全以急診醫學科為依托的快速應急反應體系,在戰時可以迅速生成有較強救治能力的機動衛勤力量,平時也可以對突發事件,應該能做出更為迅速反應,較好地實現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衛生戰備工作運行機制,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1],全面提高機動衛勤救治能力。
機動衛勤保障是作為軍隊醫院的一項重要使命,多次較好地完成了重大軍事活動的衛勤保障及自然災害的醫療救援任務,近年來,各級軍隊醫院認真落實總部、軍區關于機動衛勤分隊建設各項規定,有力地促進了機動衛勤分隊的建設和發展。但是軍隊軍事斗爭準備的形勢要求和公眾緊急醫療救助的越來越多需求,對軍隊醫院應急醫療救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些要求軍隊醫院機動衛勤力量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應急衛勤野戰現場救治能力不足,應急醫療救治力急需加強
機動衛勤分隊衛勤保障方案是醫院戰備工作的基礎,各軍隊醫院均建立了衛勤保障預案,是實施保障的主要依據。但各醫院在衛勤編組方面主要為抽組形式,應急衛勤編組不確定,平時各醫療隊員分散于各臨床科室,人員間不熟悉,互相配合不默契,部分醫院醫療隊人員不固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抽組的各專業隊員對在野戰醫療隊職能和任務不清楚,由于缺乏經常性、貼近實戰的戰備訓練,醫療隊人員使命感不強、職責不明、任務不清,導致在應急任務中不知道干什么、如何干,造成機動衛勤力量準備工作流于形式化。軍隊大醫院專科分科細致,臨床工作繁忙,各醫療隊員專科能力很強,綜合能力弱,戰創傷的救治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專科醫療隊員尤其是缺乏創傷救治的整體觀念,多科會診很難抓住創傷患者的主要矛盾,診療缺乏統一指揮,無完善的整體治療計劃。習慣于在醫院環境工作,過于依賴于儀器設備監護下開展工作,不熟悉野戰條件下如何開展現場救治,在離開醫院現場環境不知該干什么、如何開展救護,各項應急環境下預案實用性不強,現代醫學發展的裝備保障方案的形式化,導致真正能形成的應急醫療戰斗力不強,真正需要的應急醫療和理念更新不足,預案指導工作的作用弱化、可行性得不到有效驗證,造成衛勤救治力亟需加強[1]。
1.2 戰材儲備急救設備和使用不兼容,野戰適應能力差
醫院在裝備方面儲備和使用脫節,戰材物資儲備是戰時衛勤保障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醫院機動衛勤分隊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并順利實施戰時衛勤保障的關鍵。一方面目前我軍戰材物資儲備除戰備訓練外,均放置于戰備器材倉庫,盡管戰備物資定期檢查、維護及輪換更新,也存在落實不到位,因使用率低,醫療耗材過期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戰材物資儲備醫療儀器和裝備和平時醫護人員臨床經常使用的不相同,醫護人員使用裝備的不熟練,有的儀器裝備盡管很新,在一旦戰時投入使用時無法使用的情況,在實戰中容易出現問題。
1.3 創傷救治體系構建不完整、專業技術研究不足
隨著高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戰場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戰場環境越來越惡劣,傷員的傷情、傷類更加復雜,這都給醫療救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無論是在軍事斗爭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醫療保障,創傷患者的救治是最突出的問題,創傷研究越來越得到重視[2]。但是嚴重創傷的病死率至今居高不下,對于包括嚴重創傷、多發傷在內的創傷急診研究,由于學科分類日益專業化,國內外主要集中于某一系統或特定器官損傷,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建立初步的較為有效的,并結合于平戰時的創傷急診系統,而國內,僅在重慶、上海等城市成立了相關創傷急救系統,并有專業團隊,在大多數軍隊醫院也沒有設立專業的創傷急救系統和創傷救治專業團隊,來關注這一對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戰時傷病員救治有重要意義的學科建設。軍隊醫院的創傷救治體系還不健全,在不同的地區、不同醫院創傷救治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在野戰環境中,經常出現的多專業、跨學科的損傷傷員,如復合傷、多發傷,對臨時抽組的、習慣于在醫院環境中開展工作的專科醫生,可能出現辦法不多的情況,因此,軍隊醫院不僅應有肝膽外科、骨科等各專業外科專家隊伍,而且應有掌握火器傷、沖擊傷、放射與化學復合傷、燒傷、凍傷、擠壓傷的現代救治技術的專家隊伍,熟悉戰創傷的急救、復蘇、補液與營養、輸血、麻醉等基本技術,熟悉現代海空戰的戰傷救治、傷員空運后送、高原等特殊環境下的戰傷救治,而精通全身各部位的戰傷、多發傷的救治是這支專家隊伍的基礎。只有加強創傷救治體系的建設和戰創傷野戰救治能力的研究,才能適應要求,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機動衛勤分隊的衛勤保障能力,目前機動衛勤分隊的野戰創傷救治能力和創傷救治專業體系還不能完全適應要求。
1.4 衛勤分隊的獨立保障能力和意識還比較薄弱
隨著高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戰場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戰爭預警時間越來越短,節奏越來越快、戰場環境越來越惡劣,傷員的傷情、傷類更加復雜,這都給實施衛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機動衛勤保障采用的現場救治技術設備沿用多年的陳舊技術,技術不能使用現代戰爭和緊急醫療救助的要求,醫療隊的衛生裝備笨重,便攜性差,不適應遂行快速保障和野戰救治的需要。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機動衛勤分隊的衛勤保障能力[2]。醫療隊的機動運載工具和發電、照明、取暖、制(凈)水裝置裝備笨重,便攜性差,野外環境生存也是對衛勤隊員的考驗,會對隊員的身體和心理均產生巨大壓力,只有形成生活保障和獨立生存能力后,才能滿足快速形成衛勤保障和野戰救治的能力,隊員也存在自我生活保障訓練意識不強,野外環境適應能力差,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機動衛勤分隊的衛勤保障能力[3]。
急診醫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急診醫學應是軍事機動衛勤保障的核心戰斗力生成的基地。一次大戰普法戰爭的戰場是現場急救的發源地,急診醫學是從戰場上走來,應社會和軍事醫學的需求而產生。軍隊醫院急診醫學科不應醫院滿足于對平時常見傷病的醫護,真正牢固樹立“平時保健康、戰時保打贏”作為軍事斗爭衛勤思想準備。組織有關人員緊緊圍繞應急準備來運籌謀劃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術訓練,要主動強化戰備觀念,將緊急醫療保障為己任;主動強化責任使命意識,將臨床崗位練兵密切結合;主動熟悉機動衛勤分隊訓練工作,以提高應急機動衛勤傷病救治能力為核心目標;主動參與軍事演練和應付突發事件的衛勤保障,不斷積累近似實戰的保障經驗;主動參與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和配套措施,做好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衛生戰備工作;主動提高戰創傷外科手術、戰地創傷綜合救治及衛生防護等薄弱環節的技能,不僅能提高應急機動衛勤救治醫療技術水平,且打造出軍隊醫院特色的急診醫學體系。
2.1 首先建立急診醫學為基礎的,“平戰結合、平戰轉換”戰備理念
軍隊醫院的使命要求就是為“能打勝仗”提供可靠的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使命任務來運籌謀劃,時刻做好軍事斗爭的思想準備,使大家深刻認識衛勤戰備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人員思想上首先進入應急狀態,急診醫學工作者因平時工作的要求,造就了他們良好的應急意識和時刻準備的工作狀態,軍隊醫院對應急醫療加大精力投入,積極參與制訂相應的工作計劃和配套措施,通過優化組合和科學訓練,不斷熟悉戰備設施和藥材物資裝備,急診醫學能對全面提高衛勤整體保障能力提供可靠的幫助。
各種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依賴的對醫療服務體系是急診醫學專業,作為醫學救援的核心,應是承擔各種災害事件醫療救援的主體,2003年的SARS、“5.12”地震、玉樹地震,以及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這些事件使公眾和各級管理部門認識到了緊急醫療的重要性。2011年3月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急診科主任和權威專家代表急診醫學界向衛生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發出了一份倡議書,提出急診醫學專業是承擔各種災害事件醫療救援的主體,以承擔各種救援任務為己任。軍隊醫院急診醫務人員更有勇于承擔醫學救援的勇氣,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近似實戰的緊急救助經驗的同時,將衛勤訓練與臨床崗位練兵密切結合,積極參與軍事演練和應付突發事件的衛勤保障,全面接受應對災害的訓練,做好隨時應對的心理的、身體的和技術的準備。軍隊醫院重視和發展急診醫學,可使“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理念擁有良好的人員基礎和依托,使之成為軍事斗爭的突擊戰斗隊和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有素的應急醫療隊,是軍隊機動衛勤力量最堅實的一個部分,可在用其之時發揮卓越的功效。
2.2 建立以急診醫學科為基地,“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衛生戰備人員儲備基地
機動衛勤緊急醫療衛勤行動與醫院內搶救不同,其特點要求是以最快的速度救援最多的人,因此最需要的人員不是某個專業的專家,而是多學科、跨專業的人員,急診醫學科正是具備了這一方面的素質和訓練,急診醫學與其他醫學專科不同,是以解決社會日常緊急醫療需要和嚴重傷病救治為目的的醫學專科,其專業特點和工作特點決定了急診醫務人員具備在緊急時刻更能發揮其現場救治能力強的優勢,此時更能體現急診醫學在軍事醫學中的價值,加強軍隊醫院的急診醫學建設,形成“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衛生戰備人員基礎和依托。可以把急診科打造成軍事斗爭的突擊戰斗隊和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有素的應急醫療隊,使之成為培養機動衛勤緊急醫療的培訓基地,軍隊醫院急診科醫生應做好隨時應對的準備訓練,當需要的時候,急診的醫務人員是最可以信賴的[4]。
2.3 建立以急診醫學為基地,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衛生戰備物資儲備機制
戰備物資儲備應不能停留于整齊劃一、漂亮好看,更重要的是在實戰中戰備物資儲備好用,總部檢查下發的戰備物資要不僅是整齊整潔,更為重要的是要看這些物資要會用好用,各級軍隊醫院戰備方案、物資儲備計劃均以緊急醫療服務為核心,而這些物資均完全可以在急診醫學科平時可以得到良好的利用、保持良好的狀態,一旦需緊急使用,設備均可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落實衛生戰備物資儲備機制“以戰為主,平戰兩用,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創建以急診醫學科為基地的物資儲備,將一般性戰備物資放置急診醫學科,制訂衛勤力量抽組等方案時以急診醫學科為主體構建,突出人裝結合訓練。結合使命任務,管好用好戰備物資,確保裝備完好率、使用率和配套率,突出實案化勤務演練,可以保證人員與裝備的較好結合,按綱施訓,開展專項訓練,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確保“拉得動、展得開、救得下”做好了良好的人員和物資裝備結合的戰備基礎[5]。
2.4 探索制定切實可行、平戰結合的流程預案
預案的生命在于應用,并且更加關注的是所制定的各種預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急診醫學專家向衛生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發出的倡議書號召急診醫學著手研究各種災害的醫療救援需求和急救流程,為國家災害醫療救援獻計獻策,而作為軍隊醫院的急診醫學科應是先行者。急診醫學專業人員已經著手研究各種災害的醫療救援需求和急救流程,為國家災害醫療救援獻計獻策。軍隊急診人應有自己所長,結合平戰時不同要求,在立足現有、軍民兼容、服務社會、保障部隊”的指導原則下,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各項衛勤保障預案,并接受實戰演習的檢驗,根本目標為提高實際衛勤保障能力和傷病救治能力[6],當需要的時候,急診的醫務人員是最可以信賴的,急診醫務人員提出的預案應是最實用的。
2.5 重視創傷救治體系的建立,構建完整的急救醫學體系,建立以急診醫學為基礎的衛勤保障科研基地
創傷的救治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軍事斗爭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醫療保障,創傷患者的救治是最突出的問題,加強多發傷的研究,構建完善的創傷急診系統,對于解決平戰時傷病員救治有重要意義。創傷急診具有廣泛性、長久性,決定了人類同創傷之間一場長期的不會停止的戰斗,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支持下,以先進的理念構建完備的體系,充分應用現代科技的先進成果,并構建專業團隊以應對挑戰,建立完善、科學的創傷預防、診斷、救治體系,以便從根本上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在這一方面軍隊醫院急診外科應大有可為。軍事衛勤保障能力的科研工作水平直接反映出保障能力發展水平,以軍事斗爭衛勤準備為牽引,加大應急衛勤學術研究的投入,積極開展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科研,緊跟現代醫學的科技發展成就,及時將現代醫學科技進步,好的便攜式的治療手段,補充到衛勤戰備方案中去,不斷完善、更新平戰結合、平戰轉換的對策預案,對持續提高機動衛勤建設的水平、機動衛勤分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升薄弱的戰場救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構建以急診醫學為基礎,平戰結合的一體化機動衛勤保障模式,可以全面提高衛勤保障救治能力,建設具有較高救治水平的臨床救治體系,形成具有較強能力的衛勤保障體系,從而促進急診醫學的科研發展,通過急診醫學學科群的建設發展,帶動急診醫學衛勤戰備保障相關課題研究,促進醫院各項建設和諧發展[7]。軍隊急診醫學人員應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的軍隊醫院使命要求,在應急衛勤保障和和平時期的緊急醫療救援中,彰顯自己的學科優勢,以急診醫學在實際機動衛勤工作中的作用和自己的工作表現,謀取各級主管機構和醫院對急診醫學的重視,軍隊急診醫學科也只有在實際的行動中打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體現出急診醫學在軍事醫學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從而促使醫院對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給于重視和支持,促進急診醫學整體學科的發展,并促使軍隊醫院打造出鮮明軍隊特色的急診醫學體系。
[1]張樹華,穆少楊.軍隊醫院衛生戰備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4,11(3):205-206.
[2]陳琨.將心理訓練納入機動衛勤分隊訓練體系的思考[J].沈陽部隊醫藥,2009,22(4):248-250.
[3]劉信.以軍事斗爭衛勤準備為牽引努力實現軍區衛生工作跨越式發展[J].沈陽部隊醫藥,2001,14(2):97-98.
[4]易凡,支凱林.軍隊醫院機動衛勤分隊建設現狀及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05,12(7):465-466.
[5]柳建軍,何新建,劉玉亭.應對復雜形勢,加強衛勤機動力量建設[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4,11(3):233-234.
[6]李衛東,梁永剛.軍隊療養院戰時衛勤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西南國防醫藥,2009,19(10):1040-1042.
[7]陳玉明,傅國贊,王蕊.適應現代戰爭衛勤保障新要求夯實衛生戰備工作[J].中國療養醫學,2011,20(8):693-694.
Research and thought of promoting the mobile treating abilities of medical service in military hospital based on developing emergency medicine
WANG Qi1HU Aimin1WANG Xiangrong2SHEN Wei2LIU Hongli1
1.Emergency Department,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100142,China;2.Medical Department,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100142,China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mobile forces of medical ser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 in military hospital,analyz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mobile first aid abilities of medical service in hospital at present.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mobile demand of medical serv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growing trend of emergency medicine,this paper discusses improving the mobile treating abilities of medical service in military hospital,studies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thinks about establishing the mobil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medical service for both peacetime and wartime use with emergency medicine as the principal part,which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leve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and the mobile forces of medical service for both peacetime and wartime use in military hospital.
Military hospital;Emergency medicine;Mobile medical service
R821.1
B
1673-7210(2014)04(c)-0137-04
2013-12-06本文編輯:張瑜杰)
王琦(1968.6-),男,博士學位,空軍總醫院急診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急診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