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桐+李鋼+趙華+卞珂珂+
摘要:農村居民點整理是我國目前土地整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分別對豐縣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進行測算,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測算了研究區綜合潛力和潛力分級。
關鍵詞:農村居民點;村域尺度;潛力測算
中圖分類號:F30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9-2197-06
the Land Readjustment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WANG Yu-tong1,2,LI Gang1,3,ZHAO Hua1,2,BIAN Ke-ke1,2
(1.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221116, Jiangsu, China;
2.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uzhou221116, Jiangsu, China;
3.Land & Resources Bureau of Xuzhou, Xuzhou221006, Jiangsu, China)
Abstract: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land consolidation. Taking Huashan Town in 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of per capita and per househol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method of idle rate in rural settlement. On the basis of AHP, the comprehensive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classification was studied.
Key words: rural settlement; village-scale; potential estimation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農村居民點內部空間結構調整或遷村并點,在合理安排居住生活用地后富余的土地資源量。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核心是針對農村居民點用地零散、無序的狀態,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對其規模、布局和空間結構進行調整,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有效土地的面積[1]。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一方面建設用地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散、亂、大”現象普遍存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空心村”。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也不利于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開展農村居民點整理,既能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又能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促進中心村和集鎮聚集,協調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概述
目前居民點潛力測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城鎮體系規劃法、實地調查法等(表1)。
1.1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
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是根據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與農村居民點用地標準的差值來測算整理潛力的。其做法是先根據國家或地區人均用地標準確定農村居民點人均值,再以當時農村人口或規劃目標年人口評價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
1)基于現狀的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
ΔS=SXZ-Sa×Pt (1)
式中,ΔS表示基于現狀的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值;SXZ表示評價區域基于現狀的農村居民點面積;Sa表示人均建設用地標準;Pt表示農村居民點人口數。
廖琴等[2]假設鄉村人口為零增長,測算了南通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
2)基于規劃的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
ΔS=SXZ-Sa×Pt′
Pt′=Po×(1+k+p)n (2)
式中,Pt′為規劃期末人口數;Po為基于現狀的人口數;k為自然增長率;p為人口機械變動量。
石詩源等[3]根據江蘇省1997-2005年相關數據,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了2005-2020年江蘇省65個農村居民點的整理潛力。
1.2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
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實質上與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相同,是通過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與農村居民點用地標準差值測算潛力,區別在于是以農村居民點現狀減去戶均宅基地標準與戶數的乘積來衡量。
ΔS=SXZ-Sp×M(3)
式中:ΔS為居民點整理潛力值;SXZ為居于現狀的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Sp為戶均宅基地標準值;M為調查區域戶數。
王筱明等[4]用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了濟南市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理論潛力,然后分別修正了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和可以或可能轉化為耕地的百分比,分析了整理現實可能性及自然限制性,最終得出現實潛力。
1.3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
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是通過對區域內典型樣點的調查獲取土地閑置率,以農村居民點總面積乘以閑置率測算居民點整理潛力。
ΔS=S×α(4)
式中:ΔS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值;S為農村居民點現狀面積;α為土地閑置率。
賈玫[5]于1999年運用該方法測算了吉林省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高燕[6]運用該方法測算了泰安市岱岳區的居民點整理潛力。
1.4城鎮體系規劃法
由于規劃具有未來導向性特征[7],可依據規劃來衡量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
ΔS=SXZ-SGH (5)
式中,ΔS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值;SXZ為基于現狀的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SGH為規劃目標年農村居民點面積。
劉筱非等[8]將城鎮體系規劃法作為測算方法之一,計算了重慶市渝北區農村居民點的整理潛力。
1.5實地調查法
實地調查法是采用走訪調查的方法,確定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
陳榮清等[9]以山東省文登縣侯家鎮為例,采用該方法分別測算了閑置宅基地潛力、一戶多宅潛力、宗宅基地面積降低潛力和人均居民點用地縮減潛力等4個層次的整理潛力。
2整理潛力測算
目前,大多數學者將研究范圍限定為一個縣或一個市,乃至一個省,主要是以鄉鎮為評價單元來研究縣,以縣為評價單元來研究市,或者以市為評價單元來研究省,忽略了居民點內部的個體差異性;同時,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各有利弊,單獨應用某種方法測算潛力可能導致結果偏大或偏小。本研究以行政村為研究尺度,以江蘇省豐縣華山鎮為例,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和農村居民點土地閑置率法分別測算潛力,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3種方案的權重,最后綜合測算農村居民點的整理潛力。
2.1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
依據《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規定(表2),豐縣華山鎮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均超過國家標準值上限。按照四級標準,各村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調整為140 m2,運用公式(1),得到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821.22 hm2(表3)。
endprint
2.2采用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
根據《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農村居民一戶在農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中房屋占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面積的70%。宅基地面積按如下標準執行:城市郊區和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下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135 m2;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上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200 m2。
當前,豐縣人均耕地0.069 hm2,超過了0.067 hm2,因此戶均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200 m2。結合《村鎮規劃標準》,確定公共建筑面積13.5 m2/戶、道路面積25.0 m2/戶、公共綠地面積11.5 m2/戶,修正后戶均建設用地面積為250.0 m2/戶,運用公式(3)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表4)。
2.3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
選取典型村作為樣區開展內部閑置土地調查,測算出閑置率為37%,運用公式(4)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 hm2(表5)。
2.4綜合整理潛力
結合陳成龍[10]提出的“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比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更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觀點,通過專家咨詢構建判斷矩陣(表6)。
經計算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為3.093 97,對應特征向量ω=[0.077 96,0.634 84,0.287 20],根據CI=0.046 99、RI=0.58,得出CR=0.081 0<0.1,通過一致性檢驗。3種方案對應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表7)。
3整理潛力分級
在綜合整理潛力測算基礎上,采用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標準進行潛力分級,計算公式為:
α=Si/S (6)
其中:α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Si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面積;S為農村居民點待整理區面積[11]。華山鎮各村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見表8。
由圖1可看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差距不大,最大的華山村為77.21%;最小的小史樓村為39.60%。在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變化幅度較大的拐點處劃分為3級:Ⅰ級區有2個村,整理潛力為50.59 hm2,占整理潛力的6.04%;Ⅱ級潛力區有22個村,整理潛力為718.53 hm2,占整理潛力的85.79%;Ⅲ級潛力區有4個村,整理潛力為68.40 hm2,占整理潛力的8.17%(表9)。
4結論
1)在眾多學者對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基礎上,選取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和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分別測算豐縣華山鎮居民點整理潛力。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的潛力值最高,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的潛力值最低,整理潛力為580.53 hm2;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出的潛力在兩者之間,整理潛力為821.22 hm2。
2)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豐縣3種測算方案的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為837.67 hm2,各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956.03 hm2。
3)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39.60%~77.21%,主要集中在50%~60%范圍內。通過居民點整理潛力分級結果,可為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
4)不論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還是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均為理論潛力。由于受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理論潛力中只有不到50%的部分能轉化為現實潛力。
參考文獻:
[1] 艾萍.侯馬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2.
[2] 廖琴,林春明,歐名豪.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南通市為例[J].廣東土地科學,2008,7(3):12-16.
[3]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4]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5] 賈玫.內涵挖潛,退宅還田——淺析吉林省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1999(6):2-3.
[6] 高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適宜性評價、模式及政策選擇[D].杭州:浙江大學,2004.
[7] 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 劉筱非,楊慶媛,廖和平,等.西南丘陵山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探討——以重慶市渝北區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11-14.
[9] 陳榮清,張鳳榮,張軍連,等.農村居民點現狀調查及整理潛力評價——以山東文登侯家鎮為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8 (2):322-324.
[10] 陳成龍.淮南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與實證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1] 楊春,楊海娟,李強.縣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寶雞市千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465-17467,17472.
endprint
2.2采用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
根據《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農村居民一戶在農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中房屋占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面積的70%。宅基地面積按如下標準執行:城市郊區和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下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135 m2;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上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200 m2。
當前,豐縣人均耕地0.069 hm2,超過了0.067 hm2,因此戶均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200 m2。結合《村鎮規劃標準》,確定公共建筑面積13.5 m2/戶、道路面積25.0 m2/戶、公共綠地面積11.5 m2/戶,修正后戶均建設用地面積為250.0 m2/戶,運用公式(3)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表4)。
2.3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
選取典型村作為樣區開展內部閑置土地調查,測算出閑置率為37%,運用公式(4)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 hm2(表5)。
2.4綜合整理潛力
結合陳成龍[10]提出的“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比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更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觀點,通過專家咨詢構建判斷矩陣(表6)。
經計算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為3.093 97,對應特征向量ω=[0.077 96,0.634 84,0.287 20],根據CI=0.046 99、RI=0.58,得出CR=0.081 0<0.1,通過一致性檢驗。3種方案對應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表7)。
3整理潛力分級
在綜合整理潛力測算基礎上,采用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標準進行潛力分級,計算公式為:
α=Si/S (6)
其中:α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Si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面積;S為農村居民點待整理區面積[11]。華山鎮各村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見表8。
由圖1可看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差距不大,最大的華山村為77.21%;最小的小史樓村為39.60%。在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變化幅度較大的拐點處劃分為3級:Ⅰ級區有2個村,整理潛力為50.59 hm2,占整理潛力的6.04%;Ⅱ級潛力區有22個村,整理潛力為718.53 hm2,占整理潛力的85.79%;Ⅲ級潛力區有4個村,整理潛力為68.40 hm2,占整理潛力的8.17%(表9)。
4結論
1)在眾多學者對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基礎上,選取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和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分別測算豐縣華山鎮居民點整理潛力。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的潛力值最高,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的潛力值最低,整理潛力為580.53 hm2;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出的潛力在兩者之間,整理潛力為821.22 hm2。
2)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豐縣3種測算方案的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為837.67 hm2,各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956.03 hm2。
3)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39.60%~77.21%,主要集中在50%~60%范圍內。通過居民點整理潛力分級結果,可為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
4)不論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還是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均為理論潛力。由于受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理論潛力中只有不到50%的部分能轉化為現實潛力。
參考文獻:
[1] 艾萍.侯馬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2.
[2] 廖琴,林春明,歐名豪.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南通市為例[J].廣東土地科學,2008,7(3):12-16.
[3]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4]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5] 賈玫.內涵挖潛,退宅還田——淺析吉林省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1999(6):2-3.
[6] 高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適宜性評價、模式及政策選擇[D].杭州:浙江大學,2004.
[7] 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 劉筱非,楊慶媛,廖和平,等.西南丘陵山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探討——以重慶市渝北區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11-14.
[9] 陳榮清,張鳳榮,張軍連,等.農村居民點現狀調查及整理潛力評價——以山東文登侯家鎮為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8 (2):322-324.
[10] 陳成龍.淮南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與實證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1] 楊春,楊海娟,李強.縣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寶雞市千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465-17467,17472.
endprint
2.2采用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
根據《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農村居民一戶在農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中房屋占地面積不得超過宅基地面積的70%。宅基地面積按如下標準執行:城市郊區和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下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135 m2;人均耕地在0.067 hm2以上的縣,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200 m2。
當前,豐縣人均耕地0.069 hm2,超過了0.067 hm2,因此戶均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200 m2。結合《村鎮規劃標準》,確定公共建筑面積13.5 m2/戶、道路面積25.0 m2/戶、公共綠地面積11.5 m2/戶,修正后戶均建設用地面積為250.0 m2/戶,運用公式(3)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表4)。
2.3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
選取典型村作為樣區開展內部閑置土地調查,測算出閑置率為37%,運用公式(4)測算,得出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 hm2(表5)。
2.4綜合整理潛力
結合陳成龍[10]提出的“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比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更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觀點,通過專家咨詢構建判斷矩陣(表6)。
經計算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為3.093 97,對應特征向量ω=[0.077 96,0.634 84,0.287 20],根據CI=0.046 99、RI=0.58,得出CR=0.081 0<0.1,通過一致性檢驗。3種方案對應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表7)。
3整理潛力分級
在綜合整理潛力測算基礎上,采用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標準進行潛力分級,計算公式為:
α=Si/S (6)
其中:α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Si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面積;S為農村居民點待整理區面積[11]。華山鎮各村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見表8。
由圖1可看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差距不大,最大的華山村為77.21%;最小的小史樓村為39.60%。在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變化幅度較大的拐點處劃分為3級:Ⅰ級區有2個村,整理潛力為50.59 hm2,占整理潛力的6.04%;Ⅱ級潛力區有22個村,整理潛力為718.53 hm2,占整理潛力的85.79%;Ⅲ級潛力區有4個村,整理潛力為68.40 hm2,占整理潛力的8.17%(表9)。
4結論
1)在眾多學者對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基礎上,選取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和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分別測算豐縣華山鎮居民點整理潛力。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的潛力值最高,整理潛力為956.03 hm2;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測算的潛力值最低,整理潛力為580.53 hm2;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出的潛力在兩者之間,整理潛力為821.22 hm2。
2)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豐縣3種測算方案的權重分別為0.077 96、0.634 84、0.287 20,測算出華山鎮農村居民點整理綜合潛力為837.67 hm2,各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580.53~956.03 hm2。
3)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系數為39.60%~77.21%,主要集中在50%~60%范圍內。通過居民點整理潛力分級結果,可為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
4)不論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戶均建設用地標準法,還是采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均為理論潛力。由于受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理論潛力中只有不到50%的部分能轉化為現實潛力。
參考文獻:
[1] 艾萍.侯馬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2.
[2] 廖琴,林春明,歐名豪.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南通市為例[J].廣東土地科學,2008,7(3):12-16.
[3]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4]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5] 賈玫.內涵挖潛,退宅還田——淺析吉林省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1999(6):2-3.
[6] 高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適宜性評價、模式及政策選擇[D].杭州:浙江大學,2004.
[7] 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 劉筱非,楊慶媛,廖和平,等.西南丘陵山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探討——以重慶市渝北區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11-14.
[9] 陳榮清,張鳳榮,張軍連,等.農村居民點現狀調查及整理潛力評價——以山東文登侯家鎮為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8 (2):322-324.
[10] 陳成龍.淮南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與實證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1] 楊春,楊海娟,李強.縣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寶雞市千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465-17467,1747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