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丹+王征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楊凌712100)
摘要:運用SWOT分析村官職業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從而評價了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競爭力。得出目前村官職業在職業市場上處于劣勢與機遇重疊的情況,應采取扭轉型戰略,抓住機會,化劣勢為優勢,保證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職業競爭力;SWOT: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F32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9-2229-04
Career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aking a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Mei-dan,WANG Zheng-b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Shaanxi,China)
Abstract: SWOT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strengths,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threats of village official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market to evaluate the career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ob had both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t is advised to adopt torsion strategy,make full use of opportunities to guarante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Key words: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SWOT;Shaanxi province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指政府選聘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畢業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錄取的畢業大學生通常擔任的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村兩委職務。大學生村官計劃始于1995年江蘇省豐縣實施的“雛鷹工程”,經過歷年不斷的發展,“大學生村官”逐漸成長,至2008 年,中央出臺試行意見,大學生村官計劃開始進入全國普及階段[1]。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以來,引發了“村官熱”,很多大學畢業生爭相報考大學生村官。據近年的統計數據,發達地區,如江蘇、北京等省市,大學生村官的考錄比低則5∶1,高則46∶1;在廣西、貴州等欠發達省市,考錄比也達到了3∶1。村官職業已漸入畢業大學生就業市場[2]。
近年,學者們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研究不計其數。潘意志[3]基于經濟學視角解析了“村官熱”是由于就業市場的供需不平衡、遷移成本的降低、城鄉二元結構的負外部性等。包錦闊[4]認為發展大學生村官有利于提高村干部的素質,有利于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有利于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有利于體現大學生自身價值。王志剛等[5]通過對北京地區的實證調查分析,認為大部分大學生選擇當“村官”是受到了就業壓力和優惠政策的指引,同時,大學生村官整體待遇和滿意度偏低、定位模糊以及激勵缺乏有效性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村官的工作積極性。佟瑛[6]則闡述了大學生村官計劃在激勵管理中存在考核體系不科學、晉升制度不完善、獎懲制度不合理等問題。朱振亞等[7]對影響大學生報考村官意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本科生是否報考村官是由家庭助力、個人心力、村官引力的共同作用決定。
對大學生村官的研究多集中在利弊的分析以及改進建議,而對村官職業競爭力的研究尚少。對于畢業大學生來說,是什么方面的考慮讓他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在企業員工、行政事業單位職員、“村官”三個不同形式的工作崗位面前,選擇了“村官”這條道路?大學生村官在進行職業決策時,主要的考慮的因素?
本文將對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進行研究,運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村官的職業環境,對大學生村官職業在就業市場上進行一個競爭力的比較分析,得出在當前的環境背景下村官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為今后加強村官職業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提供一個借鑒。
1研究方法和指標選取
1.1SWOT分析法
SWOT[8]是一種用來確定企業競爭戰略的市場分析方法。其中,“S”(優勢- strength)和“W”(劣勢-weakness)是內部因素;“O”(機會-opportunity)和“T”(威脅-threat)是外部因素。圖1為SWOT的分析結構圖,即通過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理清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和在外面臨的機會、威脅,將企業的內部情況與外部環境有機結合,進而制定適合企業的發展戰略。
SWOT分析法原是企業用來進行戰略分析與戰略選擇的一種工具,然而方法本身不是絕對性的,同樣也可以用來為職業決策服務。原本對企業內部環境的優、劣勢分析,可以轉換為職業自身的優、劣勢,而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也可以轉換為職業外部環境分析。通過SWOT分析,可以明確村官職業的市場競爭力。
1.2指標選取
在做比較優勢分析時,首先要明確的是比較對象。村官是一個職業,同期可比的也只能是職業。大學生剛走出校門、進入社會,面臨的可選工作崗位是基層崗位,因此,在進行比較性分析時,選擇職業市場的主流——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基層崗位作為對比。
基于SWOT的分析內容,本文將設計關于大學生村官職位、企業員工、行政事業單位職員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遇、威脅的內容變量。在量化變量時,基于內部因素評價矩陣[9]和外部因素評價矩陣[10],讓畢業大學生對各項變量進行一個比較評分(1-5分分別表示:特弱、稍弱、中等、稍強、特強)。結合理論及對相關政策以及實際情況的了解,內部因素主要與工作內容相關,本文中包括工資待遇、工作內容吸引力、晉升機會、職場地位、自我發展空間、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工作地生活壓力。外部因素則包括職業的市場環境,有國家扶持力度、社會認同度、就業壓力、是否認為農村有發展潛質。
要想更科學地量化競爭力,還需要給各變量因素配以權重。然而,每個畢業大學生對職業的測重點不一樣,以致在權重分值上很難統一。考慮到權重分值的困難性,本文僅進行一個初級的分析,不考慮權重問題,即對各因素設置相等權重。表1為變量的設置。
2實證分析
2.1數據來源
本次調查是于2013年5月6日—6月14日在陜西省西安市某高校展開,對不同專業的應屆大學生畢業生發放問卷共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7份。畢業大學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找工作階段,基本對各行各業的形勢有所了解,同時,5月以后,畢業大學生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全部確定,所以,本文的調研對象和調研數據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不能排除畢業大學生對自己已簽工作的傾向性。
endprint
陜西省西安市某高校2013年應屆畢業生約5 000人,就業率90%以上,報考全國各地的村官人數達109人,同時,該高校也是西北地區村干部培訓基地、村官培訓基地,村官政策在該校得到了一定的知識普及,保證了此次調查對象的適應性。
2.2村官職業競爭力分析
由于在問卷設計時本文對變量的賦分設計是特弱、稍弱、中等、稍強、特強,那么低于最高分的二分之一(即低于2.5分)時,則代表職位在該項內容上做得不夠,沒有達到基本滿意水平,意味著該項內容是此職位的不足方面。反之,高于2.5分則說明該職位在這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對變量進行分析時,要考慮均值,更要考慮比較數據,均值能代表這個方面的資源做得是否讓人滿意,比較數據卻能決定比較優勢和劣勢。所以,即使對于均值大于2.5分的資源,但卻不能直接定義為優勢,通過與其他兩項的比較,仍然有成為劣勢的可能。要在單項優劣勢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優劣勢分析。同時,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可能影響,進而得出機會和威脅因素。
2.3均值分析
結合表1分析表2的數據,可知得到:
1)村官的工作報酬(x1)、工作內容吸引力(x2)、晉升機會(x3)、交通條件(x6)、基礎設施(x7)、社會認同度(x10)的平均值低于總分的二分之一(2.5分),說明村官職業在這幾方面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工作地的生活壓力(x8)小于2.5分,由于農村、鄉鎮的物價水平、房價都相對較低,村官在基層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不算大。職場地位(x3)和自我發展空間(x5)得分為2.67分和2.50分,處于一個基本平衡狀態,大學生對這兩方面沒有太大的不滿,也沒有太高的評價。國家扶持力度(x9)均值為3.25分,說明國家對大學生村官比較重視。
2)通過比較,除了村官職場地位(x4)上比企業職工的稍高,村官工作所在地生活壓力(x8)沒有企業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所在地的生活壓力大,國家對村官的扶持力度(x9)也比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大以外,其他各方面,如村官的相對工資福利、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吸引力、晉升機會、自我發展空間等,仍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崗位有一定的差距。
3)權衡優劣,可見村官職位本身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尚顯不足。但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總體的人才市場供需沒有達到平衡,存在大學生就業壓力(x11)大的問題,即存在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我國現階段正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計劃、戰略都給予大力扶持(x10),鑒于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農村也被大學生視為有發展潛質(x12)的一個領域。
2.4SWOT分析
2.4.1S、W、O、T的羅列與劃分 對由表2均值分析對比得出的結論,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的劃分,歸總做一個SWOT分析表,見表3。
2.4.2戰略分析與選擇在SWOT分析里,當優勢與機會并存時,企業應采取增長型戰略,把握時機,加速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擴大競爭優勢,強化競爭力。當企業面臨的是劣勢和機會有機結合的情況時,企業應該選擇一個扭轉型的戰略,把企業的資源劣勢進行改善、扭轉,使之向優勢轉化,以達到優勢與機會有機結合下的增長型發展戰略。假如企業自身在競爭市場中占據優勢,外部環境存在一定威脅時,企業首先要深入分析,明確自己的定位,利用優勢回避威脅,盡量克服威脅。當企業自身處于劣勢且外部環境也存在巨大威脅的時候,企業一要減少內部弱點,二要回避外部威脅,而采取這樣的戰略一般是成本巨大且不合理的,通常放棄市場更為適當(表4)。
由SWOT的羅列和劃分可知,在職位市場上,村官職位本身的優勢遠沒有其劣勢多,但是,外部環境中,村官面臨的機遇是遠多于威脅的,即村官職業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重疊的局面。此時,SWOT下的村官戰略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抑制性,即村官的內部劣勢使村官無法在外部機會下更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當政策、市場環境提供的機會與村官的內部優勢無法進行重疊時,村官的優勢再大也無法得到發揮,意味著即使在機會面前,由于劣勢的妨礙、阻止、影響和控制,村官之路也無法走遠。
此時,村官職業采取WO戰略,即扭轉型戰略。重新規劃村官職業,調整自身情況,放大優勢,消除劣勢,改善自身不利條件,扭轉資源至優勢與機會重疊的有利局面。意味著,要想提高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需要放大競爭優勢,同時消除其在職業市場上的比較劣勢,改善工資待遇、加強工作內容建設、給予適當的晉升機會等。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村官職業作為崗位供應商,占據求職市場的主動權,加上國家為加強農村建設極力扶持大學生村官計劃,畢業大學生們也漸漸意識到農村的發展潛力,可見,村官職業的外部機遇非常可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村官職業需要及時扭轉劣勢,抓住機遇的跳板,充分發揮村官職業的作用,體現村官的時代價值。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通過村官與企業單位員工、行政事業單位職員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村官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并存的狀態。
2)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發展,應該采用扭轉型戰略,需重新規劃,消除劣勢,增強優勢。
3.2建議
大學生村官計劃要想保持長效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其職業競爭力,加強村官職位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上應該盡早給予大學生村官明確的角色認同和定位,保證大學生村官在事務處理中的權威,明確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職責,提高社會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同度。
2)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村官的基本工資,但不是盲目提高,基本工資要結合當地物價水平來確定。同時,建立績效工資體系,并與所在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有機結合。
3)完善考核晉升機制。制定詳細的績效考核標準,對于工作特別優秀的人給予推薦升職、提拔晉升,不能只局限在期滿后的優惠政策。
4)放大職業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基礎面貌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會各方做出努力,這也是需要畢業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目的。在目前無法速成的改善農村基層面貌的情況下,可以放大優勢來弱化劣勢,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村官的職場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把農村較低的生活壓力做為村官招聘的一個主要吸引點。
總之,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順利實施、長效發展,一定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這需要社會多方團體共同參與、努力,卻也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Z].2008.
[2] 中國農業大學大學生“村官”研究課題組.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3] 潘意志.大學生“村官熱”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6):28-30.
[4] 包錦闊.大學生村官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J].市場論壇,2012(7):67-71.
[5] 王志剛,于永梅.大學生村官的擇業動機、滿意度評價及長效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6):87-96.
[6] 佟瑛.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北華大學學報,2012(5):133-137.
[7] 朱振亞,陳冬梅,曾光.影響大學生報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224-6227.
[8] 王方華.企業戰略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9] 王廣軍,柏智勇.基于EFE和IFE矩陣的永嘉縣森林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5):12-14.
[10] 刁愛華.試論EFE矩陣在物業管理企業外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7(13):72-73.
endprint
陜西省西安市某高校2013年應屆畢業生約5 000人,就業率90%以上,報考全國各地的村官人數達109人,同時,該高校也是西北地區村干部培訓基地、村官培訓基地,村官政策在該校得到了一定的知識普及,保證了此次調查對象的適應性。
2.2村官職業競爭力分析
由于在問卷設計時本文對變量的賦分設計是特弱、稍弱、中等、稍強、特強,那么低于最高分的二分之一(即低于2.5分)時,則代表職位在該項內容上做得不夠,沒有達到基本滿意水平,意味著該項內容是此職位的不足方面。反之,高于2.5分則說明該職位在這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對變量進行分析時,要考慮均值,更要考慮比較數據,均值能代表這個方面的資源做得是否讓人滿意,比較數據卻能決定比較優勢和劣勢。所以,即使對于均值大于2.5分的資源,但卻不能直接定義為優勢,通過與其他兩項的比較,仍然有成為劣勢的可能。要在單項優劣勢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優劣勢分析。同時,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可能影響,進而得出機會和威脅因素。
2.3均值分析
結合表1分析表2的數據,可知得到:
1)村官的工作報酬(x1)、工作內容吸引力(x2)、晉升機會(x3)、交通條件(x6)、基礎設施(x7)、社會認同度(x10)的平均值低于總分的二分之一(2.5分),說明村官職業在這幾方面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工作地的生活壓力(x8)小于2.5分,由于農村、鄉鎮的物價水平、房價都相對較低,村官在基層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不算大。職場地位(x3)和自我發展空間(x5)得分為2.67分和2.50分,處于一個基本平衡狀態,大學生對這兩方面沒有太大的不滿,也沒有太高的評價。國家扶持力度(x9)均值為3.25分,說明國家對大學生村官比較重視。
2)通過比較,除了村官職場地位(x4)上比企業職工的稍高,村官工作所在地生活壓力(x8)沒有企業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所在地的生活壓力大,國家對村官的扶持力度(x9)也比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大以外,其他各方面,如村官的相對工資福利、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吸引力、晉升機會、自我發展空間等,仍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崗位有一定的差距。
3)權衡優劣,可見村官職位本身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尚顯不足。但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總體的人才市場供需沒有達到平衡,存在大學生就業壓力(x11)大的問題,即存在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我國現階段正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計劃、戰略都給予大力扶持(x10),鑒于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農村也被大學生視為有發展潛質(x12)的一個領域。
2.4SWOT分析
2.4.1S、W、O、T的羅列與劃分 對由表2均值分析對比得出的結論,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的劃分,歸總做一個SWOT分析表,見表3。
2.4.2戰略分析與選擇在SWOT分析里,當優勢與機會并存時,企業應采取增長型戰略,把握時機,加速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擴大競爭優勢,強化競爭力。當企業面臨的是劣勢和機會有機結合的情況時,企業應該選擇一個扭轉型的戰略,把企業的資源劣勢進行改善、扭轉,使之向優勢轉化,以達到優勢與機會有機結合下的增長型發展戰略。假如企業自身在競爭市場中占據優勢,外部環境存在一定威脅時,企業首先要深入分析,明確自己的定位,利用優勢回避威脅,盡量克服威脅。當企業自身處于劣勢且外部環境也存在巨大威脅的時候,企業一要減少內部弱點,二要回避外部威脅,而采取這樣的戰略一般是成本巨大且不合理的,通常放棄市場更為適當(表4)。
由SWOT的羅列和劃分可知,在職位市場上,村官職位本身的優勢遠沒有其劣勢多,但是,外部環境中,村官面臨的機遇是遠多于威脅的,即村官職業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重疊的局面。此時,SWOT下的村官戰略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抑制性,即村官的內部劣勢使村官無法在外部機會下更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當政策、市場環境提供的機會與村官的內部優勢無法進行重疊時,村官的優勢再大也無法得到發揮,意味著即使在機會面前,由于劣勢的妨礙、阻止、影響和控制,村官之路也無法走遠。
此時,村官職業采取WO戰略,即扭轉型戰略。重新規劃村官職業,調整自身情況,放大優勢,消除劣勢,改善自身不利條件,扭轉資源至優勢與機會重疊的有利局面。意味著,要想提高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需要放大競爭優勢,同時消除其在職業市場上的比較劣勢,改善工資待遇、加強工作內容建設、給予適當的晉升機會等。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村官職業作為崗位供應商,占據求職市場的主動權,加上國家為加強農村建設極力扶持大學生村官計劃,畢業大學生們也漸漸意識到農村的發展潛力,可見,村官職業的外部機遇非常可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村官職業需要及時扭轉劣勢,抓住機遇的跳板,充分發揮村官職業的作用,體現村官的時代價值。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通過村官與企業單位員工、行政事業單位職員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村官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并存的狀態。
2)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發展,應該采用扭轉型戰略,需重新規劃,消除劣勢,增強優勢。
3.2建議
大學生村官計劃要想保持長效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其職業競爭力,加強村官職位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上應該盡早給予大學生村官明確的角色認同和定位,保證大學生村官在事務處理中的權威,明確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職責,提高社會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同度。
2)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村官的基本工資,但不是盲目提高,基本工資要結合當地物價水平來確定。同時,建立績效工資體系,并與所在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有機結合。
3)完善考核晉升機制。制定詳細的績效考核標準,對于工作特別優秀的人給予推薦升職、提拔晉升,不能只局限在期滿后的優惠政策。
4)放大職業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基礎面貌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會各方做出努力,這也是需要畢業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目的。在目前無法速成的改善農村基層面貌的情況下,可以放大優勢來弱化劣勢,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村官的職場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把農村較低的生活壓力做為村官招聘的一個主要吸引點。
總之,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順利實施、長效發展,一定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這需要社會多方團體共同參與、努力,卻也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Z].2008.
[2] 中國農業大學大學生“村官”研究課題組.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3] 潘意志.大學生“村官熱”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6):28-30.
[4] 包錦闊.大學生村官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J].市場論壇,2012(7):67-71.
[5] 王志剛,于永梅.大學生村官的擇業動機、滿意度評價及長效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6):87-96.
[6] 佟瑛.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北華大學學報,2012(5):133-137.
[7] 朱振亞,陳冬梅,曾光.影響大學生報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224-6227.
[8] 王方華.企業戰略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9] 王廣軍,柏智勇.基于EFE和IFE矩陣的永嘉縣森林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5):12-14.
[10] 刁愛華.試論EFE矩陣在物業管理企業外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7(13):72-73.
endprint
陜西省西安市某高校2013年應屆畢業生約5 000人,就業率90%以上,報考全國各地的村官人數達109人,同時,該高校也是西北地區村干部培訓基地、村官培訓基地,村官政策在該校得到了一定的知識普及,保證了此次調查對象的適應性。
2.2村官職業競爭力分析
由于在問卷設計時本文對變量的賦分設計是特弱、稍弱、中等、稍強、特強,那么低于最高分的二分之一(即低于2.5分)時,則代表職位在該項內容上做得不夠,沒有達到基本滿意水平,意味著該項內容是此職位的不足方面。反之,高于2.5分則說明該職位在這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對變量進行分析時,要考慮均值,更要考慮比較數據,均值能代表這個方面的資源做得是否讓人滿意,比較數據卻能決定比較優勢和劣勢。所以,即使對于均值大于2.5分的資源,但卻不能直接定義為優勢,通過與其他兩項的比較,仍然有成為劣勢的可能。要在單項優劣勢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優劣勢分析。同時,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可能影響,進而得出機會和威脅因素。
2.3均值分析
結合表1分析表2的數據,可知得到:
1)村官的工作報酬(x1)、工作內容吸引力(x2)、晉升機會(x3)、交通條件(x6)、基礎設施(x7)、社會認同度(x10)的平均值低于總分的二分之一(2.5分),說明村官職業在這幾方面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工作地的生活壓力(x8)小于2.5分,由于農村、鄉鎮的物價水平、房價都相對較低,村官在基層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不算大。職場地位(x3)和自我發展空間(x5)得分為2.67分和2.50分,處于一個基本平衡狀態,大學生對這兩方面沒有太大的不滿,也沒有太高的評價。國家扶持力度(x9)均值為3.25分,說明國家對大學生村官比較重視。
2)通過比較,除了村官職場地位(x4)上比企業職工的稍高,村官工作所在地生活壓力(x8)沒有企業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所在地的生活壓力大,國家對村官的扶持力度(x9)也比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大以外,其他各方面,如村官的相對工資福利、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吸引力、晉升機會、自我發展空間等,仍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崗位有一定的差距。
3)權衡優劣,可見村官職位本身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尚顯不足。但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總體的人才市場供需沒有達到平衡,存在大學生就業壓力(x11)大的問題,即存在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我國現階段正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計劃、戰略都給予大力扶持(x10),鑒于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農村也被大學生視為有發展潛質(x12)的一個領域。
2.4SWOT分析
2.4.1S、W、O、T的羅列與劃分 對由表2均值分析對比得出的結論,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的劃分,歸總做一個SWOT分析表,見表3。
2.4.2戰略分析與選擇在SWOT分析里,當優勢與機會并存時,企業應采取增長型戰略,把握時機,加速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擴大競爭優勢,強化競爭力。當企業面臨的是劣勢和機會有機結合的情況時,企業應該選擇一個扭轉型的戰略,把企業的資源劣勢進行改善、扭轉,使之向優勢轉化,以達到優勢與機會有機結合下的增長型發展戰略。假如企業自身在競爭市場中占據優勢,外部環境存在一定威脅時,企業首先要深入分析,明確自己的定位,利用優勢回避威脅,盡量克服威脅。當企業自身處于劣勢且外部環境也存在巨大威脅的時候,企業一要減少內部弱點,二要回避外部威脅,而采取這樣的戰略一般是成本巨大且不合理的,通常放棄市場更為適當(表4)。
由SWOT的羅列和劃分可知,在職位市場上,村官職位本身的優勢遠沒有其劣勢多,但是,外部環境中,村官面臨的機遇是遠多于威脅的,即村官職業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重疊的局面。此時,SWOT下的村官戰略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抑制性,即村官的內部劣勢使村官無法在外部機會下更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當政策、市場環境提供的機會與村官的內部優勢無法進行重疊時,村官的優勢再大也無法得到發揮,意味著即使在機會面前,由于劣勢的妨礙、阻止、影響和控制,村官之路也無法走遠。
此時,村官職業采取WO戰略,即扭轉型戰略。重新規劃村官職業,調整自身情況,放大優勢,消除劣勢,改善自身不利條件,扭轉資源至優勢與機會重疊的有利局面。意味著,要想提高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需要放大競爭優勢,同時消除其在職業市場上的比較劣勢,改善工資待遇、加強工作內容建設、給予適當的晉升機會等。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村官職業作為崗位供應商,占據求職市場的主動權,加上國家為加強農村建設極力扶持大學生村官計劃,畢業大學生們也漸漸意識到農村的發展潛力,可見,村官職業的外部機遇非常可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村官職業需要及時扭轉劣勢,抓住機遇的跳板,充分發揮村官職業的作用,體現村官的時代價值。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通過村官與企業單位員工、行政事業單位職員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村官在職業市場上處于機會與劣勢并存的狀態。
2)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發展,應該采用扭轉型戰略,需重新規劃,消除劣勢,增強優勢。
3.2建議
大學生村官計劃要想保持長效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其職業競爭力,加強村官職位對畢業大學生的吸引力。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上應該盡早給予大學生村官明確的角色認同和定位,保證大學生村官在事務處理中的權威,明確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職責,提高社會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同度。
2)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村官的基本工資,但不是盲目提高,基本工資要結合當地物價水平來確定。同時,建立績效工資體系,并與所在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有機結合。
3)完善考核晉升機制。制定詳細的績效考核標準,對于工作特別優秀的人給予推薦升職、提拔晉升,不能只局限在期滿后的優惠政策。
4)放大職業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基礎面貌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會各方做出努力,這也是需要畢業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目的。在目前無法速成的改善農村基層面貌的情況下,可以放大優勢來弱化劣勢,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村官的職場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把農村較低的生活壓力做為村官招聘的一個主要吸引點。
總之,要想“大學生村官”計劃順利實施、長效發展,一定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競爭力,這需要社會多方團體共同參與、努力,卻也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Z].2008.
[2] 中國農業大學大學生“村官”研究課題組.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3] 潘意志.大學生“村官熱”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6):28-30.
[4] 包錦闊.大學生村官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J].市場論壇,2012(7):67-71.
[5] 王志剛,于永梅.大學生村官的擇業動機、滿意度評價及長效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6):87-96.
[6] 佟瑛.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北華大學學報,2012(5):133-137.
[7] 朱振亞,陳冬梅,曾光.影響大學生報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224-6227.
[8] 王方華.企業戰略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9] 王廣軍,柏智勇.基于EFE和IFE矩陣的永嘉縣森林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5):12-14.
[10] 刁愛華.試論EFE矩陣在物業管理企業外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7(13):72-7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