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小野
補腎始于30歲
◎ 陳小野

按照中醫傳統來說,腎虛只是一個整體概念,外表能夠看到人頭發白了,牙齒掉了,腰酸了,腿軟了,頭暈耳鳴等。實際上,腎虛僅僅是整體上的疾病,它除了不指代常規的腎臟之外,也不指代中醫的外腎(生殖系統)。總之,它不定位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個局部虛到極點,就叫腎虛。比如這個情況發生在心臟,表現為心的虛弱,心臟老化或者虛到一個極端的程度,就屬于腎虛的整體概念。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外觀看起來一切正常,工作生活都挺好,但可能他某個內在環節薄弱,這個地方已經虛到極點了,只是自己并未發覺。
比如,過度刺激身體的某個部位,最明顯的例子是食道癌。有人特別愛吃辣的、燙的食物,頻繁刺激食管,因此可能引發食道糜爛或者更嚴重的增生。但在食道癌變之前,這里的損傷對全身沒有影響,而且基本感覺不到,因為人對食道的感覺很遲鈍、很微弱。再比如,為什么說很多人最后都死于老毛病。如這個人老腹瀉,他的腸道受到的刺激比較多,正常人大便一天一次,他一天三次,而且每次都是腹瀉,時間久了,就有一個癌變的可能。
每個人刺激得多的地方是不同的,比如婦女絕經后用一些雌激素,就會促進乳腺和子宮上皮的增生,也相當于刺激得多。男性前列腺受刺激過多,也有可能病變。
上述局部刺激到一定程度,都會虛化,這些就是腎虛的表現。補腎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答案是一般人從 30歲開始補。30歲以后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體力開始跟不上了,這是從宏觀上、整體上的一種虛。事實上,每個人除了整體之外,他身體的某個局部可能會比整體消耗得更多一點。考慮到這一點,我覺得生活壓力大的年輕人,可能 20歲左右就要開始補。
身體的臟器在衰竭之前有一個代償階段,在代償階段身體拼命地用儲備力補充日常消耗,等到你出現白頭發時,已經是開始代償。所以,20歲開始補沒有問題,但補的量要比治病的量少。
中醫的補腎分多個層次,如果腎虛到一個極點的話,叫腎精虧或者說髓海不足,這種情況下人的形態會有改變,站不直,腰也彎,膝蓋也彎,記性也不好。因此,補腎要兼顧多個層次,補腎陰、補腎陽,補腎填髓。在藥劑里,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的基礎方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治療,只是補量,那么每次服用推薦量的 1/6 就可以。
(摘自環球網 圖/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