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紅敏
不可百日無枸杞
◎ 高紅敏

北宋王懷隱在《太平圣慧方》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個因公赴銀川的人,在路上看到了一個長相清秀的少婦在追著鞭打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這個官員當時心中便憤憤不平,大聲呵斥眼前不道德的行為。官員問那少婦為何不尊敬老人,少婦的回答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他是我的曾孫。”少婦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家有一祖傳養生秘訣,這孩子不聽大人的勸告,不肯吃祖傳仙藥,導致才 50歲就已經老成這樣了。”官員聽后忙問 :“那么您老多大年齡?”少婦回答說:“大人,草民昨天剛過九十大壽。”一番話說得在場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后經仔細詢問,大家才得知這家的祖傳仙藥就是枸杞。
古代養生家們推崇的延年益壽的方子中都有枸杞,歷代的文人墨客留有詩篇來敘述枸杞的獨特功效,民間也把枸杞莖認作仙人的拐杖。道家書籍中說:“前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狀者,方士稱西王母杖。”白居易還因此而留下了“不知靈藥根是狗,怪得時聞夜吠聲”的句子。
當然,上面的故事略帶傳說的色彩,但自古以來因常食枸杞而強身長壽的例子卻很多。蓬萊縣南丘村各家各戶都種枸杞,村里人多長壽,活到一百歲的老人有十幾個。縣令得知此事之后上報皇宮,皇帝派人賜匾,稱此村為“長壽村”。
又傳唐代潤州有個開元寺,寺里有一口井,井旁長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盤結粗壯。因為樹上的枸杞時常掉到井里,寺里人飲此井水,人人面色紅潤,至八十而頭不白、齒不掉。
枸杞對我們來說并不稀奇,平時喜歡喝兩口的人,大概都有過在酒里面泡上幾粒枸杞的經歷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看來這枸杞一年四季周身是寶,確實不容多得!現代醫學也證明,枸杞具有調節免疫機能、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并且可以排毒養顏,保肝明目,降血壓血糖,抗疲勞。所以,用枸杞泡過的酒相當于半服中草藥,喝了之后不但可以滋陰補肝,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平常在家熬粥喝時,放幾粒枸杞進去,不但粥在顏色上看起來漂亮了許多,而且有保健的作用。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最適合吃枸杞,而且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兒,才能見效。
枸杞雖然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的。由于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癥、腹瀉的人最好別吃。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每天最好吃 30克左右。枸杞是非常安全的藥品,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放心長期食用。
(摘自《好身體離不開養生學》遼寧人民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