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米·霍蘭
樂 觀
◎ 吉米·霍蘭

目前,在癌癥治療領域有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要求癌癥患者必須保持絕對“積極樂觀”的態度,否則,癌癥就會復發。這種觀點正確嗎?
記得幾年前,有個叫珍妮的乳腺癌患者,當時她49歲,剛剛結束乳腺癌的治療。她的主治醫生認為治療很成功,身體恢復得也很好。
可當她坐到我的面前,情緒馬上就激動起來,整個身體都是緊繃的。珍妮向我訴苦:“我感覺越來沒越沒有力量?!甭犃诉@話,我感到疑惑:“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她說:“我妹妹給了我一本書,內容是如何從癌癥中求生存。書上說,要想生存,保持積極的態度是關鍵。于是我就努力按照書上說的去做,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樂觀??涩F在治療結束了,我卻比以前變得更擔心、更害怕?!?/p>
我說:“過去的一年,你一直都保持樂觀,這對你來說實在是不容易。我聽你的主治醫生說,你做了六次化療,而且每一次化療開始的第一天,你都感到自己的情況很糟糕?!?/p>
“是的,我感到要被化療擊垮了,整個人非常疲勞,做一切事都變得很困難?!彼f:“有時,我感到非常害怕,我擔心自己是否能順利度過化療。還有些時候,我變得很消沉、悲傷、憤怒,因為化療把我打垮了,而我還想為孩子做許多事……”
“看來我說的是對的,”我說,“很難想象,你能夠頑強地走過來,而且一直保持樂觀!”
珍妮稍稍放松了一些,說:“像我現在這樣也行?我以為如果不按書上的做,癌細胞就不能被化療給殺死?!?/p>
“是的,你不必勉強自己,”我微笑著說,“要知道,你不是超人,而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普通人?!?/p>
“太好了!”她說,“如果還有人告訴必須樂觀的話,我會狠狠地揍他一頓!”
珍妮是個典型的例子。當病人接受了“必須樂觀”的觀點,但又發現自己不能達到這種狀態時,馬上就會感到焦慮、緊張、擔心和恐懼。因為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患上癌癥無疑是他們一生中遭遇的最困難、最恐怖的經歷。
我認為,所謂的“樂觀思想統治論”不科學。顯然,提出這種論點的人不懂得,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會產生恐懼、悲傷、憤怒等情緒。這是一種自然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我還記得有這樣一個家庭:有一天,這個家中的孩子找到我,讓我去幫助他的父親。因為有一位大夫對他說:“你必須幫助你的爸爸,他快要死了,因為他不能保持樂觀。”當我見到他的父親時,我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一個堅強的病人,他正以安靜的方式對抗腫瘤,而且效果很好,只是與“要保持樂觀的態度”不是一種風格。如果一定要他堅持擺出一副笑臉,反倒會讓他對自己感到陌生。這樣做實際上是增加了負擔,等于剝奪了他本來有效的抗癌方式。
(摘自《癌癥人性的一面》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圖/周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