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修建
那是兒子的工作
◎ 崔修建

那天是周一,我正準備出門,電話鈴響了,著名的私營企業家方總抱歉地通知我,原定的采訪安排取消,因為他要陪兒子參加市文化宮舉辦的業余書畫比賽。
放下電話,我問在文化宮上班的妻子,那是一次什么性質的書畫比賽,能讓方總如此重視。妻子輕描淡寫地告訴我,那種比賽文化宮每月都會搞一兩次,大多是選一空闊的場地,讓孩子們隨意地寫寫、畫畫,再評一下等級,獎品也不過是日記本或卡通畫之類。
我有些納悶:不過是讓孩子參與的一次娛樂性活動而已,方總為何如此看重?
到了單位,我與對面桌的小劉閑聊,驚訝地得知,方總的兒子患有先天智障,18歲了,長了一米八的大個子,智商卻仍停留在三四歲兒童的水平上。
那他為什么還帶著這樣的兒子去大庭廣眾參賽呢?我更困惑了。要知道,方總可是身家過億元的商界精英,是本市聲名顯赫的人物啊。
小劉告訴我,方總很愛他的智障兒子,為了陪兒子學畫畫,他推掉了許多生意上的應酬,錯過了不少的商機。據說,他家客廳墻上掛的,都是他兒子的畫作,每有客人到家,他都會熱情地向人介紹,仿佛那都是價值不菲的名家經典。
于是,我突然特別想見見方總的兒子,想看看他們父子在一起的情形。當我將這個想法向方總一提,他竟爽快地答應了。
周末,我如約趕到方總家。一進客廳,我便見到墻上掛著一幅幅精心裝幀的畫作,坦率地說,那些作品都十分幼稚,更像一個孩子頑皮的信手涂鴉。方總見我對那些畫感興趣,一臉自豪地告訴我,那都是他兒子方萌萌五年前的作品,現在畫的比以前的還好。
當我提出要見見他的“畫家”兒子,方總指了指對面的一個小屋:“他正在畫室里工作呢,我們先不要打擾他吧。”
于是,我按事先列好的采訪提綱與方總交流起來。過了大約半小時,方萌萌拿著一張畫走到方總跟前,孩子氣地依偎在父親懷中,把他手上沾的顏料抹到了父親衣服上。
方總笑著表揚兒子:“畫得不錯,快拿給這位叔叔看看。”
我裝作認真地欣賞了一番方萌萌那實在很一般的畫作,嘴里說著鼓勵的話,心里卻不住地嘀咕——每個人都有遺憾啊,在商界叱咤風云的方總,竟有這樣一個弱智的兒子……
“兒子,回到你的工作室,繼續你的工作吧,爸爸也要工作了。”方總憐愛地拍拍兒子的肩膀。
“您把方萌萌的繪畫看成了他的工作?”我很驚奇地問道。
“不只是我把他的繪畫看成他的工作,他也認為那是自己最好的工作,他喜歡,也品嘗到了樂趣。”方總很認真地對我說。
“哦,我知道您成功的秘密了——您對工作有著不同于常人的理解,您懂得尊重每一類工作,懂得帶著熱情去工作,還能夠體味工作的樂趣……”瞬間,我茅塞頓開。
的確,能夠將智障兒子游戲性的繪畫,看成一項神圣無比的工作,那不只是寬厚的父愛使然,更是洞徹人生的智慧使然。試想,我們面對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時,可曾想過那正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是否喜歡,是否從中找到了樂趣?
“那是兒子的工作”,方總這一句脫口而出的平常話語,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尊重他人所做的事情,與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樣,不僅關乎胸襟與氣度,還關乎智慧。
(摘自《有些小草比花還重要》光明日報出版社 圖/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