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柔
通訊錄成秘密
◎ 王小柔

在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社會,手機幾乎已經頂替了固定電話。連我媽這種從來都與時尚為敵的老太太,如今也換了新手機。雖然行動跟上了時代,但意識落在后面——她拿著個手機,哪也不敢碰,跟懷里揣了炸彈似的,生怕按錯一個鍵刪了什么重要東西,或者把手機弄壞了。小心翼翼的勁兒,把個手機里三層外三層那么裹著,說怕掉地上摔了。
于是,我每次打電話她都聽不見,包那么嚴實,跟剛偷來的似的,只有她找我的時候才用用手機。我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并且責令土土把我的電話號碼給外婆存進手機,起碼有急事的時候能找到人。可事情就是那么巧,在我終于認為手機能起到傳話作用的時候,我媽又不接電話了。我沒有鑰匙,在她門口急得團團轉,越等越不來的時候,我開始自己嚇唬自己,急得我都快爬樓頂子上瞭望了。
就在這時候,我媽腳步輕松地進入了視線,我才松了口氣。我急呲白臉地問:“為嘛不接我電話呢?號碼不是輸手機里了嗎?”我媽在掏鑰匙前先翻包:“根本就沒你電話,這一晚上就一個叫‘大塊兒軟糖’的總撥我的號,指不定什么人呢。”我一把拿過她的新款手機——塑料片還沒撕開呢——在未接電話里,確實顯示著“大塊軟糖”。我滿心狐疑,顯示號碼一看,眼珠子都塊掉地上了——我兒子把我的號碼直接存成了大塊軟糖,這古怪名字,我媽這么謹慎的人能接嗎?
我后來一度特別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你在別人的手機里是什么名字嗎?因為趕時髦換手機的人多,有些人揣著倆手機同時用。就像我常用的一個號碼,在陳完美的手機里變成了“王小柔2”,有一天,陳完美的夫君拿她的手機打電話,看見我的名字在通訊錄里,好奇地問她:“你存電話,怎么連這些人的特點都寫在名字上啦。”我很二,就這樣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有些人,叫他們的外號久了,已經忘了人家真名叫什么了。有一天,北京一個不怎么熟悉的人讓我把一個做外貿朋友的號碼給她。號碼倒是迅速找到了,可我叫這個朋友“大傻”二十多年了,從來也沒讓他辦過什么事,所以,他姓什么我早忘光了。于是,就為了打聽他叫什么,我又給身邊好幾個朋友打電話。因為耽誤了些時間,讓北京那人很疑惑,覺得我不想幫這個忙,或者盡管吹得跟那人如何“發小兒”如何熟,其實根本不認識。這事我還沒法兒解釋,真有人能熟到想不起名字的地步。
我還有一個同事,她老公總出差,每到一個地方,為了省錢,就辦張當地的電話卡,這樣訴衷腸、抽查飲食起居的時候方便。每次移形換影的時候電話卡上的錢也就用光了,可那個號廢了,別人存電話里的號未必能更新得那么及時。有一回她老公有意或故意用她的手機,上下一翻,發現通訊錄里居然有“北京老公”“上海老公”等等,擱誰誰能沉得住氣啊。老公舉著手機就要翻臉,我同事急忙抱住他寬闊的臂膀:“別急,千萬別急,你看號碼,那些都是你用過的號!”幸虧這老公腦子好,尚能記住自己用過的臨時號碼,要不跳進熱水里也說不清楚了。
我認識一個兄弟,他的一個手機特別正經,里面全是菜譜。我在他手機里叫“四喜丸子王”,她老婆叫“麻婆”,最絕的是他給他媽起的名字,居然叫“餃子”。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他說為了防賊,若手機丟了,壞人沒法在你手機里尋找到任何線索再去坑人。
我覺得這樣編名字的人腦子得多好啊,擱我,自己就先亂了。不過,翻開自己的通訊錄,我還真的給很多人安上了個性化外號,于是,通訊錄成了秘密。
(摘自《如愿:家長里短的人生樂趣》中信出版社 圖/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