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寧
行在生命左側
◎ 安 寧

在北京,我總是迷路。很多時候,我甚至不如那些騎著自行車在一條條胡同間自如穿梭的異國旅行者。他們的漢語,說得字正腔圓,而對于讓我頭暈眼花的地圖,他們翻看起來,更是有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
那次要去法國文化中心看一個關于波伏瓦的紀錄片,出了地鐵,我便被呼嘯而來的高樓大廈硬生生奪去了方向感。就在我問過十幾個人,都無法得到答案的時候,一個騎山地車的法國攝影師闖入我的視野,他正單腳跨在車上,全神貫注地拍攝馬路對面一角古寺掩映下的飛檐。而茫然四顧的我,恰好擋住了他的一小片鏡頭。他走過來,用英語微笑著問我能否避讓一下。我說聲抱歉,轉身要走。他又突然叫住了我,問我是否需要他的幫助。
開口之前,我就在他的這句問話里,自己笑了。他人聰明,很快猜出我是迷了路,從大大的背包里拿出一本詳細的地圖冊,而后得意地朝我一揚,意思是:說吧,想去哪兒,都在這里。
我半信半疑地說出法國文化中心的名字,他即刻自信滿滿地朝東一指,說:“一百米,第一個十字路口處到唯一的胡同口,會看到一座標志性建筑,建筑的對面,就是你所要尋找的地方。”
果然,在他的指點下,我成功抵達目的地,而且趕上了剛剛開場的精彩電影。看完后,我買了一杯咖啡,坐在安靜的圖書室一角,邊細細品著,邊翻一本法語的畫冊。翻至中途,無意中抬頭,看見對面的桌上,十指在鍵盤上飛揚的,竟是為我指路的法國攝影師。恰好他也抬頭,看到了我,彼此相視一笑,他又低頭忙碌。
走的時候,我經過他的桌旁,道聲再見。他也溫暖地笑笑,幽默地說:“下次再走丟了,記得找街頭騎車的法國帥哥。”
而那個在街頭只因為我笑看一眼,便執意追上我,介紹自己姓名的南非留學生,還有長城上與我彼此鼓勵努力向上攀爬的丹麥畫家,熱情為我在電影學院做蹭課指南的巴西女孩,在“798藝術中心”為一幅畫的藝術理念而與我相聊許久的英國婦人,看話劇時因為遮擋了我的視線而堅持與我換位的澳洲劇作家,他們行在我生命的左側,本應像那過眼煙云,一陣風吹來,便了無印痕。然而,當我行走愈遠,他們的影像卻在我心靈的屏幕上,愈加清晰。
他們叫什么名字,我皆已忘記,但我卻深深記得,他們在北京的街頭,擦肩而過時,給予過我的,清澈澄明的微笑。
(摘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14年第7期 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