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的上午,一場名為《山外》的個人油畫展在拉薩宇拓路琉璃橋赤與墨美術館開幕,而這些畫作的作者是著名畫家薛繼業。此次畫展是全國展出的第一站,這與畫作的內容有重要關系,《山外》系列的所有作品靈感和內容都是來源于西藏,這個奇妙夢幻的地方。
薛繼業與西藏的緣分要記錄在二十幾年前,1987年,薛繼業首次進入西藏,創作了石板組畫《瑪尼邊邊紅》并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作品同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12年,在經歷了25年不間斷的油畫雕塑創作后,薛繼業第二次進入西藏,四十天游歷了從拉薩到阿里的廣袤地區,寺廟和牧區以及西藏的自然風光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在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創作了二十多幅油畫和大量素描水彩。“我以一個外人的眼光,想要畫出的是西藏文化與山川之間的關系。”這些畫是對西藏全新的描述,一種從現實中抽離出的佛光之美,薛繼業說他盡可能的拋棄現代的藝術思維和現代的社會與人的認知習慣,最大限度的任由心靈在畫布上發揮,拋棄照片的記錄,這些畫大部分都是直接從畫家印象里推敲出來的,他說記憶往往更真實的反映你對一個地方的態度,更準確的再現那些天空、山川、河流、寺廟和人的相互關系。薛繼業說:“我好多年沒畫過實景畫,而且以前的畫作多是一兩種顏色,很少有這么色彩豐富的,這種風格讓我很興奮,體會到另一種樂趣。”
薛繼業在他畫冊里一萬五千字的文章結尾說:“這些畫跟我對西藏的態度一樣,是個旁觀者詩意化了的西藏,但就像岡仁波齊在人們心中是不一樣的岡仁波齊一樣,這些畫在不同的人心中也是不同的畫,畫再現的不是真實的景觀,我去掉了所有可能出現的現代內容,還原他們最好的那一刻。回來畫的第一張油畫就是岡仁波齊,我并沒有把它畫成我真實記憶里的樣子,我去的那天,岡仁波齊是沒有陽光的,西藏透明的空氣也不大可能在近處反射如此豐富的光,但神山在朝拜它的人心中,可以盡情的燦爛。我在畫里拆掉了溫泉上新修的粗陋建筑,還原它在自然狀態下的樣子,這些畫更像我自己對那些人和物的愿望,或者我說對西藏的愿望,那些鷹、犬、牦牛、羊、樹木山石甚至云水陽光都在畫面里服務于這真實可信的系統,對于無關的人,這些畫可能僅僅是游客眼中那些與自己生活無關的短暫記憶,而我希望在生活其中的人眼里,能從那些顏色和痕跡背后,看出他們那獨特世界里散發出的神奇與驕傲。”
薛繼業憑記憶畫出的自己心中詩意的西藏,再現的不是真實的景觀,去掉了可能出現的現代內容,“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我想還原人生活在自然中間的原生態感覺,想讓大家看到在現代生活方式下如何保持傳統的樣子。”薛繼業說,我希望有牧民能來看我的展覽,我想知道他們的態度,看看我畫的是不是他們最真實的樣子。
此次畫展在西藏拉薩共展出40余幅作品,畫展持續展出10天。薛繼業堅持展覽必須首先在西藏舉行,因為“只有這里,人們才真正能感受到他所表達的內容”。文/顏蓓琳 圖/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