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麥澤珍 劉俊濤

卡達藏刀為純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銀和銅兩種,花紋全是手工雕刻,樣樣都是精品,現(xiàn)多為生產(chǎn)、生活、裝飾和收藏用。
2008年,卡達藏刀加工工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今年48歲的卡達村村民、藏刀工匠世家后人扎西巴珠被評定為這一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山南地區(qū)錯那縣卡達鄉(xiāng)因盛產(chǎn)卡達藏刀而聞名于世。
錯那縣卡達藏刀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五百年前的錯那卡達鄉(xiāng)地方官泊孔時代,要給當時拉薩的西藏政府上供酥油和肉類。但是由于上供時路途遙遠上供的物品都壞掉了,所以當?shù)氐牡胤焦僦圃煲恍┚酪讕У男〉短娲瞎┑乃钟秃腿狻_@些小刀得到了當時政府官員的喜愛,流傳至今。該刀制作精美、技藝精湛、裝飾華麗、花樣繁多,是當?shù)厝罕姴豢扇鄙俚纳钣镁摺V饕且约彝樯a(chǎn)單位進行小規(guī)模的生產(chǎn)。
關(guān)于卡達藏刀還有著這樣一段傳說,傳說藏南部落有一位制造兵器的老藝人,他鑄造的藏刀鋒利無比,而且十分精美,深得藏王的喜愛,因為厭惡戰(zhàn)爭,渴望和平,悄悄逃亡到卡達,在卡達靠著制作藏刀謀生,因此精美的卡達藏刀在卡達鄉(xiāng)發(fā)揚光大,流傳至今。
卡達藏刀為純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為銀和銅兩種,花紋全為純手工雕刻,多為老虎、獅子等動物圖案,再佩上艷麗的刀穗,精美無比,佩戴卡達藏刀在西藏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卡達鄉(xiāng)的男子繼承祖?zhèn)鞴に嚕灾谱骺ㄟ_藏刀謀生。扎西巴珠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扎西巴珠的家里,制作卡達藏刀已經(jīng)有四代人的歷史了。扎西告訴我們,最開始選擇制作卡達藏刀完全是為了謀生,“一把藏刀20厘米,純銀的大概在600多到1000多元人民幣,銅質(zhì)的大概在200多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收入很可觀。”
因為近年來藏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guān)注和喜愛,所以有些外地鐵匠也有做跟卡達藏刀相似的藏刀,“以前對生意有些影響,但是外地人鑄造的藏刀雖然外表和卡達藏大相似,但是大部分都是用機器代替手工,而卡達藏刀是屬于純手工完成的藏刀,質(zhì)量是最大的競爭優(yōu)勢,因此我們的藏刀賣得更好。”扎西巴珠說。
扎西巴珠的制作的卡達藏刀,在制作工序上完全按照以前的做法,堅持傳統(tǒng)。思想上卻在漸漸改變,扎西巴珠他們已經(jīng)在村里成立了一個專門做藏刀的企業(yè)。他還帶了一批徒弟,他希望把全村會手藝的人都聚集起來,打造卡達藏刀的品牌并發(fā)揚光大,不再局限于村落或者當?shù)亍?/p>
“以前制作卡達藏刀意味著謀生當一名普普通通的鐵匠,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卡達藏刀對于我更多的是一種傳承民族手工藝的責(zé)任。”扎西巴珠這番樸實真誠的話,讓人感受到西藏當代年輕藝人對民族手工藝傳承的一種擔當。
與其說是一次采訪,倒不如說是兩個老友一次愉快的聊天,扎西巴珠翻開手機相冊跟我們分享他們家制作的藏刀,藏刀鋒利光滑,刀鞘刻著精美華麗的圖案,體現(xiàn)力與美的結(jié)合。
“我們那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xué)習(xí)這門手藝,我不擔心手藝會失傳,我也堅信我們這一代或者下一代一定會繼承老一輩的傳統(tǒng),將卡達藏刀發(fā)揚光大。”扎西巴珠充滿信心地說。